郭鹏
近日,一则关于“青岛市面向放学后在家无人照管的小学生提供政府托底服务”的新闻,引起青岛众多家庭的关注。
青岛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截至目前,青岛市11个区(市)已有19.3万名在校小学生享受课后托管服务,占青岛市在校小学生总数的34.8%。未来,还会有更多小学生得到托管。
他呼吁,有爱心的家庭、志愿者、企业参与到课后托管服务中,“课后托管不单是教育部门的事,也是每个家庭及全社会的事。”
青岛将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服务列为“2019年市办实事”之一。
课后托管,是为了解决部分家长因为上班时间与学生放学时间不同步,无法按时接孩子回家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多地都在进行探索。
青岛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青岛目前在课后托管服务上的特色,是坚持因地制宜,落实一区(市)一策、一校一策、一生一策,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差异、尊重意愿,坚持学生自愿、家长自愿、教师自愿的原则。
记者了解到,在青岛一些学校,学生的父母对课后托管内容及方式没有太高要求,认为“只要有地方、有老师看着孩子就行”。但有些家庭就会希望,尽量让孩子在托管期间学习更多知识。“因此,青岛没有选择一刀切式的管理手段。”上述工作人员说。
青岛实施学校免费托管服务和引入校外培训机构个性化服务两种模式。校内免费托管,即学校组织本校教师,为学生提供看管自习、辅导作业等基本服务,同时结合学校社团开展诸如足球、合唱、剪纸等活动。
引入校外培训机构个性化服务是指由学校家委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入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家长支付一定费用,学校免费提供场地等硬件设施。
但不管哪种模式,其主要服务内容都是以看护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安排文艺体育活动为根本,“严禁延长或变相延长在校上课时间。”
在青岛崂山区,有的学校在课后托管期间为学生定制了特长发展类社团课程。比如,聚焦提升身体素质,开设了跳绳、足篮排球、轮滑、啦啦操等社团课程;聚焦提升艺术素养,开设了合唱、戏剧、舞蹈、管乐等社团课程;聚焦提升文化素养,开设了书法、阅读、趣味数学等社团课程。
有家长表示,通过学习上述内容,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随着课后托管在内容上越来越重视个性化,一些地方出现了有家长故意晚接孩子的现象,让课后托管变了味,一些学校甚至要求家长提供无法接孩子的证明。
青岛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教育部门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一些家庭原本可以委托家里老人接孩子,但仍然选择将孩子放在校内托管,“一是放心,二是希望孩子接触到更全面的知识。”
对于这一现象,青岛如何处理?“切实杜绝人为设置障碍阻止有需求的家长申请免费托管,学校不得要求申请托管的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该工作人员表示,要尊重家长的意愿和选择,但会要求学校召开家长会并印发书面告知书,准确解读免费托管基本服务,将托管时间、服务内容、组织形式等详细告知全部家长,使家长对课后托管政策有清楚、理性的认识。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一直提倡家校共育、携手育人。”崂山区某小学负责人表示。
他建议,有条件接孩子的家长,应好好利用放学后这段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营造良好亲子关系。
“我们愿意继续努力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优质的课后托管服务,也提倡有条件的家长还是按时将孩子接回家,用课后高质量的陪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校内课后托管时间一般是从放学到17点左右,近两个小时。所以,学校老师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上述时间段里的托管任务,一些学校出现师资不足的问题。
如何解决师资问题,成了许多学校面临的难题。
《民生周刊》记者从青岛市教育局了解到,青岛曾发文鼓励吸纳退休教師、社区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但出于人员稳定、学生安全、家长意愿等方面的考虑,学校一般还是选择主要由本校教师轮流承担课后看护服务。
为了既能满足学生托管需求,又可以最大程度减轻教师负担,各小学都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寻求适合的办法。
据沙子口小学负责人介绍,该校80多名在岗教师,除孕产妇等特殊情况外,全部参与课后托管服务,平均每名教师每周轮岗2至3次。为了不影响教师参与课后托管,学校调整了教研活动和会议时间,“少开会、开短会、开专题会”,提高教研活动和会议效率。
该校还将课后托管时间分为两个时段,尽量将离家远的教师安排在第一时段。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有近千名学生参与课后托管。为了减轻学校负担,该校采用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或志愿家长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兴趣所向,在课后选择合适的社团活动。
目前,该校已经成立合唱、京剧、轮滑、围棋等64个学生免费社团。“不用再额外花钱给孩子报班,在学校就能免费学特长!”该校一名学生家长说。
为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青岛明确各区市财政按每生每小时2至5元的标准,以增加绩效工资总量方式为教师发放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