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无“法”继承

2019-06-17 05:19于海军
民生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公证网络平台账号

于海军

随着互联网融入日常生活,人们在各类互联网平台上注册的账户、留下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以及虚拟财产在快速增长。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8.29亿人,其中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84亿人,网络游戏业务收入达1948亿元。

多数人并没有想过自己互联网“身后事”,比如,如何处理放满文件的云盘、辛辛苦苦“修炼”的游戏账号?QQ账号、微博账号这些曾经是数字财产,有一天终会变成数字遗产。这些账户和个人数据将何去何从?

用户的烦恼

“本来想把QQ靓号转赠朋友,结果登录时提示账号已被收回。这有些不可思议,我从来没看过用户协议,根本不知道账号长时间不登录将被收回。”北京的刘先生最近有点烦恼。

他说,这个只有8位的靓号申请了很久,前几年隔三差五登录一下,最近一年很少上。

与刘先生的经历类似,沈阳的王女士在转赠游戏账号时也遇到了难题。

“妹妹因意外离开了,她以前手机上玩过的好几款游戏都不能登录了,因为不知道密码,也没法找回。她在账户上充值了不少钱。”

王女士说,她联系了多家网络平台,被告知需要多种证明,才有可能将账号、密码找回,因为过程繁琐,还平添了不少烦恼,王女士最终只得放弃。

网络问题专家高扬表示,一些社交账号短期内未登录或更换登录设备会被要求验证身份,而在长时间未登录的情况下(如3个月或更长时间)确实有被网络平台收回的风险。

对于社交和游戏账号转赠问题,高扬坦言,目前国内各网络平台并没有相关的规范和条款,在账号和密码丢失的情况下,用户很难顺利操作并转赠成功。

高扬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与其他财产不同,网络账户类数字财产需要依靠网络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产权并不独立。

也就是说,用户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在具体操作层面,最终的解释权仍归网络平台所有。

根据微博用户协议,如果连续90天不使用,微博有权对账号进行处置,包括回收昵称、回收账号、停止提供服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亲属提供相关证明后,可以帮助找回死者账号,甚至移交给新的持有人。

QQ和微信用户协议相关条款显示,用户只有账号的使用权,所有权归腾讯;用户不能把账号转让给别人;账号长期不登录,腾讯有权收回。如果账号里有钱,继承人可以联系客服,在提交相关证明后继承账户里的钱。

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余额,理论上个人的微博、QQ、微信账号本身不能继承或转赠。

对于数字遗产这一概念,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给出了解答,即个人在网络上的信息包括文本、数据库、照片、软件、网页等,都是数字遗产。

数字遗产可分成物质和精神两类。物质数字遗产指的是跟钱直接挂钩的,比如支付宝余额、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精神的则是社交账号、个人文件等。前者以现实财富作为基础,后者则牵涉到逝者个人以及账号内联系人的隐私,对于这类遗产的处理,目前尚无定论。

情感与隐私

在现实生活中,用户要继承数字遗产往往颇费周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成本,才能继承已故家人的数字遗产,甚至很多时候没法继承,只能眼见数字遗产归网络平台所有。

事实上,从法律角度说,数字财产符合物权属性,具有支配性、排他性等属性,可以作为公民财产进行继承。《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那么,既然法律有规定,为何在数字遗产继承中面临诸多掣肘?

业内专家表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公证机关一般不对数字遗产进行公证,哪些数字财产可以作为遗产继承、哪些数字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以及继承数字遗产需要哪些手续,完全由网络平台单方面决定,究其根源还是法律滞后。

法律学者陆杭表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财产作为百姓财富的一部分,理应得到保护。当前数字遗产不能顺利继承、没“法”继承的局面理应得到改变。顺利继承数字遗产,关键还是在于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数字遗产继承提供法律依據,用完善的法律和法治才能打通数字遗产继承之路上的梗阻。

有业内人士表示,《继承法》要明确数字财产可以作为遗产进行继承。《公证法》要将数字遗产公证纳入公证机构办理的公证事项之中,方便公证机构为公民提供数字遗产公证事项。

此外,数字遗产继承要兼顾隐私保护和合法财产继承,法律法规应当细化各类数字遗产所有权的归属、可以继承的数字遗产种类、继承数字遗产的程序,为居民办理继承数字遗产业务提供法律依据和作业标准,也改变由网络平台单方面掌握话语权的格局。

对于有些网络平台以隐私为由拒绝提供继承服务的问题,业内意见不一。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认为,社交账户包含大量个人及相关联系人的隐私,而隐私权受宪法保护,司法上优先于家属提出的诉求。从情感价值来说,账户遗产是家属寄托哀思的方式,因此在未来的实践中应该尽量在保障用户隐私和家属情感诉求之间取得平衡。

不仅如此,涉及隐私问题而可能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业内人士持谨慎态度。

有学者认为,网络有能力让人们生活的每一道踪迹都保留下来,由此数字遗产也面临暴露和被窥探的风险。消除人们生前在网络世界的踪迹,或者让踪迹保持不公开状态,应该是一项法律对公民的基本保护。

猜你喜欢
公证网络平台账号
彤彤的聊天账号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施诈计骗走游戏账号
协议不公平 公证也没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
如何查看迅雷数字账号
恼人的婚前财产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