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秋红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化医疗模式的完善与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高要求下,使得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特别是护理工作的范畴与内涵[1]。目前,护理已成为医疗服务中的重点岗位,并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护理工作除了执行医嘱合理安排治疗外,还担负着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等职责[2]。因此,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其工作能力,充分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的需求十分必要。本研究于2018年1—12月将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以期通过有限的人力资源最大程度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102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2例,女90例;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1.5±4.8)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10.5±4.2)年;文化水平为本科60例,专科42例;职称为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27名,护师35名,护士35名。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102例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91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1.8±4.5)岁;工作年限1~24年,平均(10.8±4.0)年;文化水平为本科61例,专科41例;职称为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26名,护师35名,护士36名。两组在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水平与职称构成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即护士接受到护士长分派的任务后开始落实各项工作,期间遇到问题均寻求护士长的帮助;护士长除了管理日常行政工作外,还参与临床护理,处理护士无法完成的各项护理问题。研究组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医护理管理,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结合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临床经验与个人能力等情况将其分为1~5个层级。(1)1级护士:要求中专以上文化水平,工作时间不足2年,此层级护士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可以在上级的指导下完成临床护理任务。工作职责:在上级护士与护士长的指导下实施一般治疗与基础护理工作。(2)2级护士:要求中专以上文化水平,工作时间在2~5年,此层级护士具有治疗处置能力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完善专科护理技术与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具备带教下一级层级护士的能力;可以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落实重症患者的护理任务。工作职责:能够独立落实患者的护理工作,促进其康复,并保证护理安全。(3)3级护士: 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护师或以上职称,此层级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专科操作技术与基础护理能力;可以独立完成重症患者的护理;可以应用护理程序处理问题;参与护理科教学与科研能力;良好的计算机与网络使用能力。工作职责:能够完成重症患者的护理,并保证护理安全,同时参与护理带教工作。(4)4级护士: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主管护师职称,此层级护士可以通过循证方法处理专科疑难问题;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疑难疾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病区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工作职责:能够独立完成重症患者的护理,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并配合医生抢救。同时,参与护理教学、质量管理与相关科研。(5)5级护士: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上,副主任护师护师职称,此层级护士具有独立完成专科护理的能力,同时精通本专业业务,可以及时掌握专业领域中的前沿技术与动态;具有较强的教学技术能力,可以进行专科理论与实践授课;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工作职责:能够独立完善危症、疑难患者的护理,指导下级护士工作,组织护理查房、会诊,并配合医生抢救。同时,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教学、质量管理与相关科研究管理。
(1)由医院护理部建立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评分项目包括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教学管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6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该项护理质量越佳。(2)随机抽取接受两组护理干预的住院患者150例,评价患者对两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病区管理 护理文书 教学管理 消毒隔离 健康教育研究组 102 96.2±0.5 98.6±0.6 98.5±0.5 96.8±0.8 98.5±0.2 97.0±0.5对照组 102 88.6±0.6 90.2±1.2 92.6±2.0 88.6±0.6 93.0±0.5 90.6±2.0 t 值 - 98.276 63.233 28.904 82.816 103.149 31.353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通过SPSS 20.0软件对研究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检验水准α=0.05。
研究组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教学管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随机抽取的150例患者中,对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148例,对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135例。住院患者对研究组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8.67%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99,P<0.05)。
护理管理是确保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条件,主要负责护理资源配置、人员分配等工作内容,其管理质量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评价,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4]。因此,通过科学且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不断优化护理服务质量十分必要[5]。
分层级管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能力等指标,对各层级护士合理定岗,明确每个岗位职责、义务的一种组织模式[6-7]。对护士实施分层级式管理,可以使其明确自身岗位中的义务与权利,且通过阶梯式岗位能力培养,构建起责任制、标准化的管理模式,避免护理工作中人力资源分配不匀等问题[8]。同时,分层级管理对于护士工作积极性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上一层级护士可以对下一层级护士给予有效的指导与监督,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具针对性,有效避免了不同层级护士工作间的交叉,继而出现盲目性护理问题[9-10]。分层级护理管理中要求各层级全面实施“责任制”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充分调动起主动服务意识,继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照护[11-12]。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教学管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相较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分层级管理可以不断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自身专业技能,且合理的人员配置也增强了护理效率,进一步保证了护理质量。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来看,研究组护理服务的满意率98.67%,高于对照组90.00%(P<0.05)。结果说明,分层级护理管理分工明确,工作安排合理有序,各层级护士对待护理更为得心应手,并有更多的时间去照护、关心患者,所以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
总之,分层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