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可行性研究

2019-06-17 07:56潘明晖刘景显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9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麻醉

潘明晖 刘景显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辽宁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索锁骨骨折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38例为对象,均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根据麻醉方法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方法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等。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和阻滞见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不全发生率为4.35%,对照组感觉阻滞不全发生率15.94%,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应用超声引导下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在超声引导下直视操作,操作简单、安全,避免阻滞不全现象发生。

锁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麻醉中常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传统的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盲探性,主要依靠麻醉师的经验,可能出现麻醉效果不明显,需联合镇静药物的情况[1,2]。而超声的引入则能在可视化实施神经阻滞麻醉,减轻麻醉操作的误伤。现选取本院的138例患者为例进行两种方法的对比,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中选出138例,均接受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ASA分级为Ⅰ~Ⅱ级。根据麻醉方法分组:对照组69例,男29例,女40例,年龄27~73岁,平均(42.4±10.4)岁;手术时间112~220min,平均(163.2±21.1)min;BMI指数18.7~23.4kg/m²,平均(21.1±0.7)kg/m²。观察组69例,男32例,女37例,年龄24~75岁,平均(42.8±10.7)岁;手术时间110~226min,平均(164.0±21.6)min;BMI指数18.2~23.9kg/m²,平均(21.3±0.6)kg/m²。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方法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连接心电图,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10mL和1%罗哌卡因10mL。患者取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手臂贴体旁,将前、中斜角肌间的肌间沟顶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后,使用22G穿刺针垂直皮肤刺入,当出现异物感或是触及横突后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然后注入15mL配置好的局麻药液,观察10min,若无麻醉药毒性反应,开始行颈浅丛阻滞,于胸锁突乳肌后缘中点作为穿刺点,针头垂直刺入直到穿过颈阔肌筋膜,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将剩余的5mL局麻药液注入。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去枕,头偏向对侧,用高频超声沿着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由锁骨头起向乳突纵向扫描,定位臂丛神经的位置,22G穿刺针自超声探头外侧进针,针体与超声传感器长轴在一条直线上,在超声的引导下使针尖到达目标区域,以C5神经为中心,注入15mL局麻药液,观察10min后无麻醉药毒性作用后,在超声引导下以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穿刺点,针头穿过颈阔肌筋膜,以水分离法确定针头位于筋膜与肌肉之间,然后注入5mL局麻药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见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感觉阻滞不全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计量数据对比行χ2/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麻醉效果指标对比

两组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见效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感觉阻滞不全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仅3例感觉阻滞不全,发生率4.35%;对照组中有11例感觉阻滞不全,发生率15.94%,两组对比χ2=5.088,P=0.024。

3.讨论

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区域皮肤为锁骨上神经C3和C4支配,肩锁关节的神经支配为腋神经C5和C6以及肩胛上神经(C5、C6)、胸前外侧神经(C5、C6、C7)。胸锁关节和锁骨间韧带、肋锁韧带的神经支配为锁骨上神经(C3、C4)和锁骨下肌神经(C5、C6)[3]。所以在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需要阻滞C3~C7神经,从而才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单一的臂丛神经阻滞或是颈浅丛神经阻滞效果不明显,易发生阻滞不全情况,患者术中可能会感受到牵拉疼痛;另外锁骨骨折后神经鞘内水肿,局部出血等均可能影响到局麻药的扩散,影响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故而当前锁骨骨折手术麻醉多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

以往的神经阻滞麻醉操作采用的是体表解剖定位盲探穿刺,操作效果受操作者的经验以及患者神经血管解剖结构的影响,麻醉效果差异较大[4]。其中臂丛神经阻滞中操作者需定位肌间沟间隙,通过寻找异物感来阻滞臂丛神经,操作时间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操作,麻醉师可以在超声扫描显像下清楚观察神经的粗细、位置、走向、深度以及周围邻近组织结构等,在直视下操作大大缩短时间,且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观察局麻药的扩散情况,及时调整穿刺针的方向、位置,提高

麻醉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见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感觉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且感觉阻滞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操作具有安全、快捷、有效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锁骨骨折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安全、快捷,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阻滞不全现象发生,是适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患者的一种安全舒适快捷的麻醉方式。

表1.两组麻醉效果指标(n=69,±s,min)

表1.两组麻醉效果指标(n=69,±s,min)

组别 麻醉操作时间 阻滞见效时间 感觉恢复时间观察组 4.2±0.6 4.0±0.5 669±35对照组 9.8±1.0 7.1±0.7 601±47 t 39.888 29.934 9.639 P 0.000 0.000 0.000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