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祎,白洪波,李建华
(广州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1436)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期待。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并全面地掌握学习动态,做出形成性评价,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雨课堂的出现化解了这些难题。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和学堂在线共同研发推出的新型的、智慧型的教学工具[1]。雨课堂软件与现有的Power-Point和微信兼容,只需利用PPT、手机和校园网络即可实现雨课堂教学。雨课堂可以全面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体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且增加了师生互动,教师可依此进行形成性评价,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本校于2017年3月起,率先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雨课堂授课,随着改革的推进,目前雨课堂已在本校多专业的多门课程中普及使用,并获得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在一年多的实践中,笔者将一些心得体会做初步总结和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雨课堂为基础的课程实施具体分为3个环节: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总结反馈,总体安排见图1。
图1 基于雨课堂的教学设计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生理学》第九章第三节“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控”为例,雨课堂教学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课前,由于基底神经节的组成复杂,神经递质多样,其与丘脑和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更加错综复杂,为了更好地学习基底神经节的功能,首先要复习解剖学基底神经节的组成和结构,可将这部分知识以PPT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作为课前准备,有助于提高授课质量。另外,课前把与基底神经节损伤有关的两类疾病(帕金森症和亨廷顿病)的主要症状和表现的视频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为什么患者会出现这些症状?有什么样的治疗手段?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结合起来,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中,开启雨课堂授课,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将教师的PPT同步到学生手机,并且根据授课内容安排5~10个选择题作为课堂测试,通过雨课堂软件即时生成的柱状图观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掌握学情和授课效果,对于答错率高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增加师生交流,有助于及时解决疑点和难点,争取将基本知识点在课堂消化。
课后,根据课中测试情况总结分析,恰当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并发送3~5篇帕金森病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学生根据文献内容归纳帕金森病的可能病因和目前的治疗方法,并设立讨论区,展开师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素养。
将雨课堂和常规授课模式结合,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操作简单方便,兼容性好,绝大部分学校均可实施。(2)教师可根据答题情况的统计数据,及时了解学情,如出错率高的知识点等重要数据,并及时调整后续教学的节奏和方法,根据专业特点因材施教。(3)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2-3]。虽然雨课堂弥补了传统授课模式的许多不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雨课堂需要使用手机,不自觉的学生难免会趁机玩微信、玩游戏,反而会影响学习。另外,对教师要求更严格,从课前准备,到课中实施,到课后总结反馈,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对课堂测试有很好的把控[4]。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科学的迅速发展,微课、慕课等各种新型授课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引导传统课堂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雨课堂作为免费软件,操作便捷,兼容性好,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期待在日后的推广应用中进一步完善,让更多的师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