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斌,彭 妤,刘家僖,马言言,邱致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焦虑是一种情绪体验,它带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是个体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所感受到的一种担忧、烦恼、紧张、忧愁的体验,适度的焦虑能够促进个体的行为,不适宜的焦虑则对个体的身心具有消极作用,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就业焦虑是指由就业情境引起的,对择业的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的担心、不安、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1],它因择业过程而产生,随择业过程的结束而消失。同样,适度的就业焦虑可以对大学生形成一种动力,令其以更加主动且乐意的态度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自我在之后职业竞争之中的能力。但是过度的焦虑会导致个体出现就业认知偏差,精神过分紧张,甚至对个体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产生不良的影响,不但不利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反而会降低就业的效率。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来自各大院校的毕业生已经有820余万人,远远高于2017年的795万,应届大学生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毕业生数据显示,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2017年尚未就业的学生,2018年待就业的学生人数加起来约有惊人的1500万,这表明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焦虑也日益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就业焦虑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或小组辅导或团体训练,是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认识他人、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2]。团体辅导是一种置于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心理辅导方式,它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Rogere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交友团体,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理论在集体心理治疗模式中的代表形式,它具有高互动性、形式灵活多样、适用范围广等特点[3]。
近年来有一些学者对团体辅导对就业焦虑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梅思佳、刘会兰、黄妍等[4-6]的研究均发现,团体辅导能显著减轻个体的就业焦虑。本课题旨在基于前人讨论的基础上,探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干预效应,这不仅可以拓展和深化团体辅导理论的发展,而且对就业焦虑进行了干预性实验,为缓解个体的就业焦虑指出经验性的方法,从而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焦虑问题、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良好的依据。
以发放传单、张贴海报、通过社交媒体发送通知的形式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招募被试,对有意愿参加本研究的被试进行初步的电话访问或面谈,最终确定30位被试。其中15位被试为实验组,参加团体辅导活动;另外15位为对照组,同实验组一起参与问卷测量,但不参加团体辅导活动。
采用张晓琴[1]编制的就业焦虑诊断问卷,共30个条目,第14题为反向计分条目,使用4级计分方法,其中“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不大符合,“3”代表有些符合 ,“4”代表非常符合。该问卷的维度由探索性因子分析得来,包括就业恐惧、就业不安、面试焦虑和工作焦虑4个维度。就业恐惧和就业不安主要从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方面考查就业焦虑的表现,面试焦虑和工作焦虑则考查引起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原因和来源[2]。总分为4个维度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代表个体的就业焦虑越严重。本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13668,分半信度为0.832791,表明其信度比较理想,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本量表的项目来源于对高校学生的调查与访问、该领域的文献研究以及其他已有的量表,并考查了相关专家的建议,因此可以确保较高的内容效度。在结构效度方面,张晓琴的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效标关联效度来考查该问卷的结构效度,其结果表明,问卷各因素间的相关性为 0.395~0.696,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性为0.703~0.902,项目与总分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548,这表示本问卷的同质性程度较高。该问卷与其他具有相同心理结构的特质焦虑测验之间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表明效标关联效度也较高。
本研究使用的是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设计。在实验组内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每周2次,一共进行2周。团体辅导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根据活动设计方案而确定,每一次团体辅导的时间约120分钟,在对照组内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考虑到实验伦理,在本研究结束后对对照组进行同等次数的团体辅导活动。
本次团体辅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情感倾诉、培养自信心、职业探索和展望未来4个不同的阶段。每一次团体辅导活动也包括开始、中间和结束3个部分。
团体辅导刚进入开始阶段时,指导者和成员之间都会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尤其是成员之间可能存在害羞、胆怯、疑虑、防卫、紧张、担忧、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鉴于此,指导者不光要保持耐心、温暖、包容、真诚、积极关注等态度,还需在活动内容的制订上花费心思。在团体辅导刚开始时,应开展一些轻松的小游戏或者简单愉悦的自我介绍活动,例如,“寻人游戏”“找变化”“开火车”“孤岛求生”等,此类活动一般是热身活动,持续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这样可以调动所有成员积极参与,打破成员之间彼此不认识、不熟悉的僵局,促使成员在心理上接纳团体并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为接下来的主要活动做准备。在初始期,为了使接下来的团体活动顺利进行,要阐明团体辅导的目标、性质等,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在轻松愉悦的、非教条的氛围下开展。由于成员刚刚相识,活动内容应选择自我暴露程度较低或不具备威胁性的交流活动,避免引起成员的防御机制。
中间部分则是核心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影响到团体辅导的目标能否完成,因此核心活动应按照团体辅导的目标进行选择。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活动如前所述共包括4次,第一次的活动目标为情感倾诉,旨在释放成员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宣泄不良的情绪,其中包括“讲述自己的就业压力”“放松练习”等。第二次的活动目标为培养自信心,旨在增强成员的自信心,帮助其发现自身优势,悦纳自我,接受自我,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与认知,包括“闪光卡”“撰写你的成就故事”等。第三次的活动目标为职业探索,旨在帮助成员明晰自己的职业倾向,并思考实现就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其中包括“我的未来”“职业价值探索”等。第四次的活动目标为展望未来,旨在使成员了解制订职业规划的方法,并帮助其拟订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引导其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能力、价值观等制订计划,其中包括“命运纸牌”“决策平衡单”等。
结束部分一般是每次团体辅导结束前15~20分钟,指导者对该次团体辅导的目标与效果进行反馈及总结,并让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以进一步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与目标,并预告下次团体辅导的主题,布置家庭作业等。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测上的就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和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在干预前,两组在就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上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就业焦虑不同维度得分的前测比较(±s,分)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就业焦虑不同维度得分的前测比较(±s,分)
维度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面试焦虑总分对照组20.13±5.9719.40±4.2211.53±3.2712.67±2.5063.73±14.80实验组22.87±4.8720.00±4.3811.67±2.7713.13±1.8867.67±11.34 t P-1.37-0.38-0.12-0.58-0.82>0.05>0.05>0.05>0.05>0.05
对对照组在就业焦虑各维度上前、后测的得分和总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对照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前、后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对实验组在就业焦虑各维度上前、后测得分和总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除在面试焦虑上,实验组的前、后测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就业焦虑总分和其他维度得分前、后测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或P<0.01)。
表2 对照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前、后测得分比较(±s,分)
表2 对照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前、后测得分比较(±s,分)
维度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面试焦虑总分前测20.13±5.9719.40±4.2211.53±3.2712.67±2.5066.73±14.80后测20.40±4.4818.33±4.2211.60±3.1112.47±3.1862.80±13.91 t P-0.211.26-0.100.410.38>0.05>0.05>0.05>0.05>0.05
表3 实验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前、后测得分比较(±s,分)
表3 实验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前、后测得分比较(±s,分)
维度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面试焦虑总分前测22.87±4.8720.00±4.3711.67±2.7713.13±1.8866.67±11.34后测18.60±4.4516.47±3.429.67±2.5312.67±5.1557.40±10.08 t P 3.375.133.420.355.37<0.05<0.01<0.05>0.05<0.01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后测得分和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后测比较,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各维度得分和总分比对照组低。
表4 对照组与实验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后测比较(±s,分)
表4 对照组与实验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后测比较(±s,分)
维度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面试焦虑总分对照组20.40±4.4818.33±4.2211.60±3.1112.47±3.1862.80±13.91实验组18.60±4.4516.47±3.429.67±2.5312.67±5.1557.40±10.08 t P 1.101.331.87-0.131.22>0.05>0.05>0.05>0.05>0.05
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和面试焦虑前测与后测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或P<0.01),说明各维度之间关系密切。
表5 量表各维度前、后测的相关性
本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结果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及总分前测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的就业焦虑水平在干预前处于相同水平,可以进行实验后测的差异比较。
对实验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和总分的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除在面试焦虑上,实验组的前、后测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在就业焦虑总分及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和工作焦虑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本次针对大学生就业焦虑制订的团体辅导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状态,可进一步作为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的指导方法。而在面试焦虑上,实验组的前、后测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我们考虑原因可能是由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与选择所致,在之后的团体辅导中可加入模拟面试环节,以增强成员的面试能力,改善成员面试焦虑的心态,帮助其了解自身在面试环节上的优缺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建议。
实验组与对照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后测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就业焦虑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我们考虑原因如下:(1)对照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强,鉴于时间因素,被试在第二次重测时的心理情境好于第一次测试。(2)对照组的样本大多是大三的学生,而实验组的学生大多是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对照组样本本身存在的就业焦虑在某一程度上就低于实验组,而对照组样本在测试时处于课业相对轻松的阶段,实验组样本则忙于处理毕业事宜,很可能因此造成对照组第二次测试的结果比第一次测试的得分低。(3)团体辅导本身的次数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组的测试结果。但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比对照组低,也说明了团体辅导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状态,有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恢复。
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组织者对成员一直保持着耐心、温暖、包容、真诚、积极关注的态度,通过团体动力的作用,使被试获得情感支持,促进其成长。本次辅导内容针对性强,认识自我、人际交往、直面压力、正视就业焦虑等内容都是大学毕业生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团体辅导为即将就业而感到困惑、压抑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感觉放松与安全,能坦诚交流应对就业焦虑与压力的方法,并在相互信任的交流中学会了宣泄、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此外,他们在缓解心理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状况自然得到明显改善。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一方面,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研究选择的样本仅在一所医学院校,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限制;另一方面,本研究的样本容量较小,存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未来研究的方向:第一,理论体系建构方面有待加强,可以多方参考该领域的有关文献。第二,在样本的选择方面可更符合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第三,今后的研究可以多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采取干预性的措施,运用心理咨询、团体培训与辅导的方式,对就业焦虑问题进行实质性的尝试与改善,促使心理干预方法发挥最大的作用。第四,还可对大学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纳入高校班级主题教育,根据大一到大四不同的职业心理特点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如此可更进一步地缓解大学生的就业焦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