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坤娜
威尼斯狂欢节这一节日庆典起源于公元12世纪,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孙贵族都会戴着面具乔装打扮来参与这一隆重的庆典活动。贝乃迪克特根据威尼斯民谣《哦,妈妈》创作了花腔女高音的声乐作品,歌词大意是:“在褐色的龙船上,让我引吭高歌,在遥远的彼岸,伊人必在等我。如果你不懂爱情,请你放心前来,不论你喜欢什么,我都愿意奉献。”之后这个民谣也被改编成长笛、小号、双簧管、单簧管、小提琴、古典吉他等多种器乐作品。
改编后的四手联弹《威尼斯狂欢节》曲式结构图为:
引子部分舒缓的旋律在降D大调上奏出,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描写了威尼斯在狂欢节前夜的安静祥和。在这个水上之城里,蜿蜒的水巷和流动的清波仿佛在诉说着动人的故事。引子旋律与后面优美欢快的主题形成对比。该部分旋律的处理上可以自由一些,速度大致为
例1
引子的第一段(第1至26小节),以第Ⅱ声部(以下简称为“Ⅱ”)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引入,建议使用弱音踏板来控制力度。右手部分保持比较轻柔的力度层次,左手低音饱满圆润,控制手腕不要随意甩动。注意聆听和衬托第Ⅰ声部(以下简称为“Ⅰ”)的旋律高低起伏,保持拍的节拍规律,气息平静仿佛置身于水城之中。踏板应根据Ⅰ的旋律及Ⅱ的和声合理使用延音踏板,使声音更为绵延歌唱。
Ⅰ的曲调非常优美、引人入胜,演奏时应注意歌唱性的弹奏方法:1.声音的控制。声音通透、触键柔和,要非常连贯。手指、手腕、手臂及身体的动作要协调、自如。2.内心的歌唱。演奏时注意气息的运用,每个乐句里的音符都需要弹足时值,不要随意换气。3.多种装饰音的处理。回音、波音、倚音的发音都需要婉转如歌,下键细致,弹奏不能生硬。
例2
三串跑句(见例2),依次是七音(a1到f2)、八音(a1到g2)、九音(a1到a2),这三串音阶跑动要流畅、均匀,富有光彩。每一串音阶的上行走向清晰,声音清脆明亮,弹奏时需要注意手指的独立性及手臂、手腕重心的移动,将力量送到最高音且气息不能断,手臂带动再次回到a1,并注意每一句的力度层次,自然地引入高潮段落。在两人的合作中有可能不太容易对齐,建议弹奏时Ⅱ保持基本节奏的准确,Ⅰ要仔细倾听并严格按照Ⅱ的节奏弹奏。同时,每次a1的起句,Ⅰ可作一个较为明确的手势提示。
第二段(第26至36小节),下行的琶音(见例3)同样也需注意音型的走向,双手的衔接要紧密均匀,收尾要细腻,并注意和声的变化。两个声部的呼应对比,犹如贡多拉小船在威尼斯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地摇荡。
音乐最后的连接段(第37至41小节)通过第36小节降D音到升C音的等音转换,将降D大调转到A大调,逐渐引入主题,描写黑夜过去,和煦的太阳又一次升起的景象。上下两个短句的处理要细腻,有力度的层次变化,特别是三次出现的尾音逐渐减弱渐慢,踏板要频繁更换,使声音清晰并富有余音。
例3
乐曲的主题轻快优美,表现威尼斯人民戴着面具盛装出席节日庆典的热闹场面(见例4和例5)。十六小节的主题简洁明快、富有韵律,包含了a、b两个乐句,速度略快,大致为
《威尼斯狂欢节》中所有的变奏都是由主题发展而来的,在四手联弹的编配中,每一变奏在旋法、织体、演奏技法等方面略有不同,但主题旋律、和声及弱起拍的节奏等贯穿始终。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对主题的句法结构要分析清楚。
例4 主题a句
例5 主题b句
I的旋律处理要生动明朗并富有歌唱性,既要严格按照乐谱中的“连、断”奏法表达音乐语言,又不能破坏长线条乐句的进行。每一次休止符的地方手腕需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并在内心做到“音断气不断”。
Ⅱ作为伴奏,始终保持着简单的 I——V——I 级和声进行。织体保持了分解和弦的音型,主题速度的加快赋予了伴奏更强的流动感。演奏时注意控制右手的音量,手指触键动作小,贴近键盘,弹奏连贯。左手低音模仿大提琴拨弦,声音要充分振动、富于弹性,并用重音踏板保留住和声的低音。
例6 变奏一(A1)
a1(第58至65小节,见例6)中Ⅰ的音区提高八度,左手同时在下方三度演奏平行旋律,声音需要更加清脆明亮。Ⅱ的伴奏织体略有变化,似表现微波粼粼的水面。右手的装饰音演奏要利落,主音E要与左手的第二个音对齐。指尖须敏捷,注意控制音色,并保持音乐的律动感。踏板应在每三拍的最低音换一次,每一小节的和声更要换干净。
b1(第66至73小节,见例7)中Ⅰ在节奏上加密(一拍两个十六分音符),且变化音较多,技巧具有一定难度,需放慢速度练习来提高演奏的准确性。主题的旋律轻盈灵巧,应注意手指触键敏捷,模仿管乐的连音、吐音,演奏时“连”“跳”分明,并注意继续保持拍的节拍韵律。跳音应运用手指断奏的演奏技巧,跳动幅度小,与键盘保持紧密的关系。第72小节的琶音需一气呵成,双手交替演奏至最高点的B音,声音清晰明亮、富有光彩。Ⅱ的伴奏织体采用了柱式和弦,右手富有弹性的双音赋予了旋律更为生动轻快的节奏感。
例7
例8 变奏二(A2)
a2的主题旋律(第74至89小节,见例7)在两个声部交替出现,两个声部又互为伴奏与之形成呼应:Ⅱ在低音区模仿大提琴,Ⅰ在高音区模仿长笛。装饰音触键轻巧灵动,演奏时仍需注意弹出乐句的线条轮廓。
例9
b2(第90至97小节,见例9)是全曲的第一次高潮,赋予Ⅰ更难的演奏技巧,表现出狂欢节欢腾的场面。第一句是三连音节奏型,左手跳音与右手在同一音区勾勒出主旋律,双手的摆放位置应是左手上、右手下。双手的衔接要紧密,固定右手“3——2”的指法规律,手指发力均匀清晰。手腕需保持松弛,以达到手位的灵活、快速移动。第92至93小节描写轻盈的舞步,三十二分音符的跑动似旋风般旋转如飞。手指的运动要主动独立,第三拍的跳音明快,结尾音阶跑句起始音方向感应明确。第二句四连音节奏型,右手的指法变为2——3——2,2指的反应要灵敏,下键、离键均要迅速,结尾右手的指法建议使用轮指的指法1——3——2,将重复音弹奏清楚。Ⅱ要把控好稳定的节拍,跳音也应富有三拍子节奏韵律。
例10 变奏三(A3)
a3(第98至105小节,见例10)中Ⅰ声部右手的时值增加到一拍四个音的三十二分音符,带有谐谑曲风格,乐观而幽默,使人联想到丑角出场和把小伙抛向水中的滑稽场面。右手5指勾勒出旋律的骨干音,虽然这在技巧上增加了钢琴演奏者的难度,但同时也提升了演出效果。右手5指的大跳要弹奏得准确清晰,颤音的演奏法是四个音一组,1、2指要均匀轻巧。左手旋律音仍需清晰,声音饱满,演奏要有起伏。
例10
b3(第106至121小节,见例10)作为尾声与上一变奏的技巧一样,在不同音区多次反复出现,再次烘托出狂欢节的热烈气氛。为了逐步推向全曲的高潮,每一次的变化重复在力度上就要更加丰满,演奏时需要运用手臂的重量将钢琴的共鸣充分弹奏出来。踏板在尾声中可以踩得“深”且“长”,模仿出管弦乐队的辉煌效果。
在四手联弹的创作及排练演出中,笔者逐步总结了一些四手联弹的演奏要领。首先,默契的合作是演奏四手联弹的基础:1.熟知各自的声部,以及与合作声部的关系,如旋律与伴奏、段落及分句的划分、强弱力度层次等关系;2.统一的呼吸、音色及奏法;3.高声部是合作中的“引领者”,乐句的开头与结尾多利用面部表情、手势给予合作者演奏暗示。其次,统一稳定的节奏感是演奏四手联弹的关键:1.练习时多使用节拍器;2.统一内心节奏感以达到演奏时的步调一致。再次,相互聆听是演奏四手联弹的根本:1.注意聆听对方的演奏;2.注意聆听双方的声音比例,弹出层次;3.注意聆听和声关系。最后,合理使用踏板是演奏四手联弹的必要手段:1.低声部演奏要熟知和声进行,研究踏板的用法;2.演奏中要不断根据现场音响效果调整踏板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