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龙玉玺
(作者单位 / 兴义供电局 责任编辑 / 哈文丽)
参加工作以来,巡视检修高压输电线路1330公里,进行500多次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抢修,连续22年零差错、零事故。兴义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带电班班长龙福刚说,干这行就是选择了奉献。
进入11月,深秋的寒冷愈发明显。当黔西南州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的柳求妹一家坐在电暖炉前烤火时,几十公里外,兴义供电局输电管理所带电班班长龙福刚正带领同事在数十米高空的铁塔上对高压线进行检修。
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开展线路测试、检查、检修,确保居民正常用电,是龙福刚一直在做的工作。22年来,他带领8名同事常年穿行在荆棘遍布的崇山峻岭,巡视检修高压输电线路1330公里,进行了500多次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抢修,连续22年零差错、零事故,为黔西南州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身蓝色工装,一开口就面带笑容,这是44岁的龙福刚给人的印象。
1997年,22岁的龙福刚从部队复员后到兴义供电局上班,一直从事带电作业工作至今。
据龙福刚回忆,40年前,在他略微能记事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但在黔西南这样的偏远地区,大家仍然不知道电为何物,连煤油灯都是奢侈品。
30年前,在龙福刚求学的年代,煤油灯成为日用品,电灯则作为奢侈品进入了他的生活。“我在镇上上学,见到了真正的电灯,心里充满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如此神奇的魔力,能够让夜晚变得明亮?”每次回到家里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作业,龙福刚都暗下决心,“一定要早日用上电灯。”
20多年前,大部分家庭已经用上了电,龙福刚也从武警部队退役,被分配到兴义市供电局,进入输电管理所带电作业班。“这大概是上天给我的一段最美妙的缘分,我能够成为儿时崇拜的有魔力的人,给这座城市、这片土地带来光明。”龙福刚心存感恩地说。因为身上有着军人特有的坚持与执着,他更加努力学习、拼命工作,只用了3年时间就成为带电班班长,完成了别人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成长过程。
“龙福刚在和师傅、同事外出的时候,身上都带着一个小笔记本和一支笔,遇到一些理论性强的复杂问题,他就记录下来,有空再向师傅和同事们请教。”同事回忆道,其他班组有巡视和检修工作,他都主动要求参加,用这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兴义供电局有74条110千伏1467公里输电线路,4984个基杆塔,龙福刚对这些线路和杆塔的位置了如指掌,对金具、导线型号等数据他都通过脚步丈量和观察后牢记于心。一旦线路有什么缺陷情况,他能迅速制定出最安全的检修方法,为检修节省时间和人力。
在约20层楼的高空对110千伏高压线带电检修,风大时晃动严重,稍不留神就有危险。对常人而言,无不谈电色变,但龙福刚说:“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我的岗位,虽然作业风险很高,但我从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岗位。”
2008年初,贵州电网遭受严重的雨雪凝冻灾害。龙福刚因工作经验丰富,被推荐为兴义供电局赴凯里支援抗冰抢险队队长。灾情就是命令,当时正准备与家人出游的他果断放弃休假,立即带领抢险队员赶赴灾区。
到现场后,发现受灾情况异常严重,倒杆三基,断线十余处。抢修队面临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从通车公路到抢修点还需步行3小时。为了让当地群众能在春节前恢复用电,龙福刚根据现场情况迅速制定抢修方案,将抢修队分为两组,24小时轮班进行抢修作业,带领队员们白天以雪水就着干粮充饥,晚上23点才下山吃饭。
龙福刚使用经他改良过的安全工具在杆塔上开展输电线路检修维护工作。(卢关文 / 摄)
最终,他们不负众望,仅用了3天时间,赶在除夕前顺利完成110千伏青天线的抢修工作,提前7天确保岑巩、三穗和天柱3个县的群众过上明亮的春节。回兴义后,他又迅速投入到黔西南州电网的灾后重建工作,并带队完成110千伏仁晴线断线抢修,让晴隆人民过上了一个温暖祥和的元宵夜。
2011年6月6日,望谟发生特大洪灾,望谟县城至打易乡的道路被冲毁,交通阻断。龙福刚再次冲锋在前,带领抢险队伍赴望谟抗洪保电。他跋山涉水、步行7个多小时详细查勘现场情况,回到指挥部后根据受灾情况立即制定抢修方案。为确保抢险物资及时到位,他带领队员冒着39度高温,踩着泥浆,人抬肩扛,克服各种困难,将抢险物资顺利运到现场。为加快抢修进度,龙福刚只身冒险跳进还未退去的洪水中,游过汹涌的河流,展放新导线,打通了灾区电力通道的主动脉。原计划需要一周时间完成的35千伏望打线抢修任务,仅用两天就带电成功。
22年来在巡线时,龙福刚走的是最难的路,登塔时,龙福刚登的是最高的塔。“选择了电力这个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龙福刚说,他一直觉得愧对家人,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年过七旬的母亲、陪伴年幼的儿子,但妻子却毫无怨言,默默用行动支持他的工作。
近几年,龙福刚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基础性工作转移到创新性工作,从自己单干转移到培养创新型人才。他一直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现并掌握了更换绝缘子串的方法与技巧,将其总结提炼为“20中用法”,被称作“龙氏大法”,在贵州电网公司系统被广泛推广使用。
他发明的防滑防脱脚扣,大幅度降低了登杆登塔作业的安全风险;他发明的带电作业TYK卡具,更加安全、稳固,提高了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贵州省总工会节能减排“金点子”一等奖。2004年至今,龙福刚运用新卡具开展带电作业200余次,增供电量近2亿度,为国家创造经济价值近1亿元。
“我致力于创新创造,让同事们工作更安全、更方便、更快捷,取得了22项国家专利……”爱钻研又细心的龙福刚,不仅自己发明创造,还积极进行传帮带。
作为贵州电网公司内训师,他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培养输电专业新员工286名,个个都能独立胜任线路工作;带徒13名,一名徒弟成为南方电网公司最年轻劳模;培养技师28人、高级技师6人、技术专家1人、技能专家3人。
2016年5月,南方电网公司授牌成立了“龙福刚技术能手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大力开展职工技能创新,取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2018年,工作室荣获贵州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南方电网技术能手、优秀共产党员、贵州工匠、贵州省行业道德标兵、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
“我取得的微小成绩,与国家的改革发展密不可分,与组织和单位的培养紧密相连。”龙福刚捐出了他获得的2万元国务院特殊津贴,用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黔西南州涌现出更多高技能人才,助推黔西南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