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5月19日,曾执掌清华大学17年,被称为“永远的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在台北逝世。死后,哀荣备至,就连蒋介石都送来了上书“勋昭作育”四个大字的挽幛。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在学界地位超然、曾经担任民国教育部长的老先生,竟清贫得家徒四壁。丧葬费都不得不依靠募捐才得以解决。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梅贻琦的一句名言。1931年的冬天,42岁的梅贻琦出任了清华大学校长。这句话就是他在就职演说中说的。
当时,几乎没人认为梅贻琦能在清华大学校长这个位子上干长,因为,在他之前就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个位子上干长过。他的前任罗家伦更是被清华学生赶走的。
罗家伦曾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名气很大,但他为人强势,听不进不同意见,在任期间,他每天都穿着国民党少将军服,在校园里大肆宣传国民党党义,还强迫学生军训,很多与他竟见不一样的教授都被他逼得辞了职。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向崇尚“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清华学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驱罗运动”,将他从校长位置上赶了下来。
梅贻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清华校长的。当时,很多人都为他捏了把汗,清华学生虽然优秀,但也向以“难缠”和不服管著称。像罗家伦这样的铁腕校长都无法镇住他们,他一个文弱书生,去了能行吗?
却未想到,梅贻琦上任后没多久,就以其开明、民主的作风,赢得了清华师生的拥护。但梅贻琦的高光时刻,却还不在北京的清华园中,而是在云南的茅草屋中。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北平危急。北平的清华、北大,还有天津的南开大学,都南迁到了昆明,联合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联大成立之初,校舍都还没有建设好,梅先生一家人就住在低矮的茅草屋中。
当时,很多学生的营养状况都很差,天气冷了,也没厚衣服。梅贻琦作为校长,忧心如焚,接连向国民政府写信,请求国府能够拨付一笔资金,补贴学生,以免学生蒙受冻饿之苦。资金申请成功后,大多数师生都得到了资助,暂时脱离了窘境。只有梅贻琦的几个孩子除外。梅先生虽身为大学校长,但他子女众多,又为人清廉,梅家生活一向过得十分清苦。但是为了避嫌,更是为了把资金留给更需要的学生,他坚决不让自家孩子领补助金。为了维持家中的生计,梅夫人不得不放下知识分子的体面,挎着个小竹篮,到处叫卖自己做的“定胜糕”。除了在金钱上一丝不苟外,梅先生最忌讳的就是公权私用。当时,联大办了一个附中学,教学质量很高,许多人都想把孩子送进这所中学。但梅先生铁面无私,想进来可以,一不靠权,二不靠钱,就凭成绩说话。时,“云南王”龙云的女儿未能考上联大附中,龙云很生气。毕竟云南是他的地盘,联大是靠他的庇护才能安然无恙的,竟敢不买他的账?怒气冲冲的龙云准备到联大兴师问罪,但他的副官却告诉他:梅校长的女儿今年也落榜了。龙云顿时气就消了。
1948年12月,梅贻琦做出了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离开大陆,随国民党撤到台湾。对于梅先生的选择,曾有很多人认为他是对即将到来的新政权不信任。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在此。他选择赴台,乃是为了保住清华的庚子赔款基金。因为这笔数额巨大的钱款当时在美国,如果他不离开大陆,这笔钱肯定就没了。他是不得不去!
梅贻琦到台湾以后,这笔钱竟成了很多人眼里的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有人怂恿他把这笔钱拿出来搞搞基建、盖盖大楼,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只想把这笔钱用在清华大学,但当时,两岸之间势如水火,他根本无法将这笔钱转到清华。
直到1955年,台湾清华大学成立,他才舍得把这笔钱拿出来,用于购买科研设备、培育精英人才。此后七年,梅先生把他全部的心血放在了台湾清华大学的发展壮大上。与此同时,他也一直关注着大陆的局势,思念着在北京的清华园。
他在病重住院期间,连药都吃不起,死后更是无钱下葬。后来是靠校友们募捐,才得以入土为安的。
但当时也出现了一种质疑之声:梅贻琦执掌清华基金几十年,手里一直握着一笔巨款,怎么可能穷到如此地步?当人们打开他从未离身的一只黑色皮包时,真相终于大白——皮包里面放着的,是一个账本。这么多年来,每一笔基金的用处,都记载得明明白白。所有的钱,都用在了清华大学的建设上,从没有一分钱落入他的私囊。
木匠
章培恒是复旦大学的著名教授。一天,他去拜访自己的老师蒋天枢。当时,蒋已双目失明,也没招呼自己的学生就座。于是,章培恒就一直站着跟老师聊天。
他们聊了两个钟头后,蒋夫人回来了,见章正站着跟丈夫聊天,就说:“天枢呀,你怎么让人家站着跟你说话呢?也不招呼人坐下。”这时,蒋才恍然醒悟,惊讶地说:“怎么?培恒,这么长时间,你就一直是站着的?”
章告辞后,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章的做法看起来好像是有些机械刻板,呆痴愚钝。然而,其中潜藏的却是他为人处世的实在和诚恳,以及对师长的尊敬。以敬待人,人必敬之。特别是尊敬人于暗处,尽管别人一时不知情,但只要你是真心实意的,别人一定是会感受到的。
据《做人与处世》
黄药眠是著名政治活动家、文艺理论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北师大中文系教授。
1957年,他因为民盟中央起草了《我对高校领导体制的意见》,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不公正待遇达20年之久。改革开放后,他重返教坛,可这时他已经80岁高龄了。有人劝他:“以您的身体状况,就不要再上讲台了。”但他却坚持要给学生上课。
那天,他走进教室,在讲台旁坐下后,就把手伸进了书包。学生们还以为他是要拿讲稿。但他拿出来的,却是三个药盒子。之后,他把一个学生叫了过来,说:“如果我在讲课中,突然倒下,请你帮我把这药放到我的舌头下……”说完,他就开始上课了。
据《意林》
1986年,钱穆已经是92岁高龄了。6月9日,是他的生日,“一生为传统文化招魂”的他决定给弟子上最后一堂课。和往常一样,虽然还是操着一口无锡方言,不是那么好懂,但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课毕,他给学生留下赠言:“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不要一笔抹杀、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里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据《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