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柳永,原名三变,原字景庄,中年以后改为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公元987年(一说为公元984年)出生在任城(今山东济宁),祖籍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
柳永是宋代词人中,第一个可称“大家”的词人。词史上,有个说法,叫“词至柳永,体制始备”。盖因在柳永之前,词这种文学体式,基本上都是小令(词以长短来分,可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短的为令,稍长的为引、近,长的为慢。有人统计过:最短的《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最长的《莺啼序》则有240个字),慢词很少,加起来,也就十来首,,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87首慢词,共125调(词总共不到1000调,其中100多调都是他创立的。曾经有人统计过,说他是两宋词坛,创立和使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一直是小令的一统天下的格局,可谓极大地拓展了词这种文学体式的疆界。
柳永出身名门,从他祖父那一辈算起,到他儿子这一辈,四代人一共出了14位进士。他的祖父柳崇,南唐时,曾任沙县县丞;他的父亲柳宜,南唐时,曾任监察御史;后跟南唐后主李煜一起投降了北宋,历任雷泽、费县县令,任城令(柳永就是在他任任城令的时候出生的)。史载: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柳宜到汴京(今开封)上书,授全州(今广西全州)通判;五年,宜以赞善大夫调任扬州;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宜奉调入京,为工部侍郎、国子博士。
柳永10岁以前,都一直跟在父亲的身边,小小年纪就已到过很多地方,可谓“见多识广”。母亲刘氏(一说为丁氏)原是大家闺秀,精通诗词歌赋,丈夫忙于事业,她便承担起了看护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柳永的童年不仅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而且也应该是充满了诗意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父亲进京上任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了。父亲去世以后,母亲觉得他们在汴京也没个亲人,就不想再住下去了。于是,母亲就带着柳永回了福建老家。当时,柳家的老祖宗——祖母虞氏虽收留他们,但由于虞氏是祖父的继室,与柳永并没有血缘关系,生活中不免就少了一些亲情。不过,他们母子对于祖母肯收留他们,已是感激不尽。从此,柳永就一边向村姑学习制茶,一边在母亲的督导下,继续发奋读书,日子过得倒也平静。
12岁时,柳永写了一篇《劝学文》: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一个12岁的孩子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真可以说是十分难得了。据说塾师看了他的这篇文章后,不由大为赞赏,还特意跑去他祖母那里,说道:“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没见到过比您的这个孙子更加优秀的学生呢。您一定要好好培养他,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前途未可限量。”
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柳永已经十七八岁了,此时的他,可谓意气风发,并已顺利地通过了解试,获得了省试的资格(宋朝没有童生和秀才这两个级别的读书人。宋代的科举考试,只有由州府主持的解试、由吏部主持的省试和由皇上亲自主持的殿试这三个级别的考试。解试过了即为举人,省试过了即为进士,至于殿试,便没有过不过的问题了,只是为了给这一科进士裁定名次、划分等第。不过,宋朝的举人与明、清的举人有很大不同,保期只有三年,过期作废,以后若想再考,还得从解试考起),于是,就计划着要上京赶考了。
可是,柳永却在赴京路过杭州时,因迷恋杭州的湖山美景、都市繁华,竟在那里停了下来,一待就是五六年。同期,还去了苏州和扬州玩过很多次。那柳永又是靠什么在杭州,这样一个居大不易的城市里住下来的呢?无他,就是填得一手好词!其时,杭州有很多歌伎。歌伎想红,不仅需要唱功好,还必须经常推出新歌,唱功可以自己练,但新歌,就得靠词人来为她们创作了。所以她们往往会主动向词人乞词,就是花钱向词人买词。而柳永正是此间圣手,写的词都特别适合这些歌伎演唱(俞文豹《吹剑续录》: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学士为之绝倒。)
且他本人不仅长得一表人才,更懂得怜香惜玉,是以他在杭州时,就有很多相好的红歌伎,她们都愿意给他大把地花钱,以能得到他的垂青为荣。甚至当时在教坊当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又,叶梦得《石林诗话》: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时,孙何(字汉公,著名学者,状元)初知杭州,柳永很希望能得到他的赏识,奈何其门禁甚严,柳永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他就写了一首《望海潮》,让一个红歌伎,在孙的宴会上演唱,果然就得到了孙的接见。其词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野史有云:金主完颜亮,就是因为看到了他的这首词,而起了“投鞭渡江”之志。当然,这都是后话。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柳永应该是对他这种每天都在秦楼楚馆进进出出,偎红倚翠的生活有些厌倦了。于是,又想进京赴试了。
临行前,他还作了一首《长寿乐》,给他的一个相好的,牛皮吹得挺大,词曰:
尤红滞翠。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解严妆巧笑,取次言谈成娇媚。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
情渐美。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继,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时、等著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
意思是说:我去了,就一定能够高中,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