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英华
1932年3月1日,“东北最高政务委员会”在沈阳发布“满洲国”独立宣言,会上推举溥仪为“满洲国”“执政”。从此,溥仪的命运发生了巨变。日本人的诸多阴谋也随着“满洲国”的成立,浮出了水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溥仪并不知道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的真实身份,他以为马占山和自己一样,只是日本人扶植的汉奸而已。那么,马占山究竟在“满洲国”所谓《东北独立宣言》上签字没有,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溥仪这个上台的汉奸的?
1932年2月,日本人操纵下的东北政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即“东北四巨头”会议,在东北沈阳召开。此时的“四巨头”,不过是日本人手里的提线木偶而已。
一般的会议至少要摆一些桌椅,这次会议却为每人预备了一个躺榻——既可以躺又可以坐,还可以斜倚在那儿聊天。每个人身边还放上了鸦片烟和大烟枪,可以边开会边吸食鸦片。在当时的东北,吸大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据统计,1937年前后,东北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高达八九十万,鸦片烟的收入竟占整个东北财政收入的近百分之九。
为了装模作样,板垣征四郎特地在每人面前摆上了一个牛皮纸袋,里边装着这次会议的所谓议程和一份所谓《东北独立宣言》。在其后面,还附着一个脱离南京政府的通电声明,最后才是所谓四巨头会议的决议。这几份文件已经打印齐备,摆在了桌上。
其实,所谓东北最高政务委员会只是张学良时代一个名义上的行政组织,由张学良和张作霖一手把控。这次,为了区别以往,名称里面特地添加了两个字——“最高”,谓之“东北最高政务委员会”。
“东北最高政务委员会”的成员除“东北四巨头”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日本人,大都是日本军界高官,即参与伪满洲国筹建的政客。其中有一个叫驹井德三的人不得不提,此人霸道且诡计多端。伪满洲国成立后,他在伪满内廷中执掌实权,成了一个太上皇。
会议召开的当天,屋外站立着手端明晃晃刺刀枪的日本宪兵,屋里的人战战兢兢。在会议上,通过并任命原哈尔滨特区长官张景惠出任伪东北最高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其他三人任副委员长。日本人之所以青睐张景惠,与他善于察言观色、会逢迎人不无关系。而此人的起家,也缘于他的眼很“贼”,对人的认识非常到位。有一次张作霖兵败,逃到张景惠所在的民团。于是,张景惠暂时收留了张作霖。在推杯换盏之间,他观察到,张作霖绝非一般人物,所以自动让位成了二把手,而推举张作霖当了一把手。他跟随张大帅,从此平步青云。
会议结束时,以张景惠的名义发布了一个所谓东北独立的通电。
第二次“东北四巨头”会议,日本人指定在张景惠家里召开。这次会议很简单,仅通过了一个“满洲国”建国框架,确定了办公地点。
第三次会议在沈阳市市长赵欣伯的家里召开。这次会议不同于前两次,板垣征四郎从始至终控制着整个会议。刚宣布会议召开,板垣征四郎便就“满洲国”的“国号”“国旗”以及一些礼仪等进行了一番说明。尤其是“国旗”,他假意让大家讨论一下设计方案。刚开始没人发言,后来有人提议用五色旗。五色旗是民国年间北洋军阀制定的国旗,五色代表的是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板垣征四郎想树立的是一面汉奸旗子,当然不会同意用五色旗。板垣征四郎想再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结果,晚清贵胄、吉林省主席熙洽慢悠悠地开了腔。他主张采用清朝的三角黄龙旗。谁知,板垣征四郎猛然站起身来,打断了熙洽的话:
“黄龙旗绝对不行,新成立的国家绝对不是清朝复辟。”
随即,板垣征四郎从衣兜里拿出一面小旗,在大家面前晃了晃。大家这才明白,“满洲国”国旗早已经制好,“首都”也已确定,所有礼仪都已制定完备。眼看屋外晃动着几十把明晃晃的刺刀,没人敢提出不同意见,只有点头的份儿。
谈到“满洲国”的政体时,主持会议的张景惠想在板垣征四郎面前表现一下。偏偏张景惠是个半文盲,误解了板垣征四郎的意思。他抢先发言说:
“我们新成立的这个政务委员会,就是‘满洲国’的政体。”
板垣一声不吭。显然,张景惠并没有真正理解板垣的意思。熙洽的发言跟板垣内心的想法相差更远,他认为“满洲国”的政体,无疑就是应该复辟大清帝国。
正在此时,马占山表态了。和张景惠一样,马占山也是土匪出身,自然对张景惠的提议表示赞同。
说到马占山,不得不提《东北独立宣言》的签字问题。公开宣布的《东北独立宣言》上,虽然声称有七个人签了字,可熙洽等三人当时根本没有在场。而马占山是否在场、是否签字,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事实上,马占山开会时一直在场,签字时也在场。只不过他最后耍了一个滑头,托词说:
“抱歉,诸位请理解我,黑龙江省不比别的省,情况太复杂了。容我回去跟弟兄们商量一下,回来再签字不晚,这样更稳妥些。”
第二天,马占山便推托有事回去了,之后再也没照面。
笔者曾就这个问题咨询过《我的前半生》执笔人李文达先生。李文达生前组织过一个创作班子,查阅了敌伪档案和所有旧档案,并没有发现马占山签字的证据。甚至在所有出卖东北利益的文件上,均没有看到马占山的签字。可以说,马占山是当时的“东北四巨头”当中唯一没有在《东北独立宣言》上签字、事后也没有补签字的人。
张景惠
赵欣伯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四省(当时东北地区并非三省,而是四省,外加内蒙古的一部分。作者注)招抚。似乎这也可以印证马占山是没有出卖过国家利益的。
鲜为人知的是,马占山在解放战争期间曾做出过特殊贡献。他与北平的国民党守军将领傅作义将军关系不错,曾协助解放军做通傅作义将军的工作,北平这才得以和平解放。但因为马占山之前诈降过日本人,这使不少人对他产生过误会,包括溥仪在内都认为他是汉奸。其实,马占山是一位真正的抗日将领,这是有历史结论的。1950年,马占山因肺癌病逝于北京,终年六十五岁。
再回过头来看“东北四巨头”第三次会议。会开到最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乱作一团。板垣忽然站起身来,两手一摆,板起脸直截了当地说:
“现在我宣布大日本关东军命令!”
原来,所谓的讨论只是走个过场,决议早已经打印成文,在场的“四巨头”一直蒙在鼓里。板垣宣布的命令很长,主要内容只有两项:
第一,宣布“满洲国”成立,同时颁布相关的法律条文。
第二,“满洲国元首”名称为“执政”,溥仪为“满洲国”的“执政”。
板垣征四郎的这一道命令最终决定了溥仪的命运。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人的操纵下,所谓“东北政务最高委员会”在沈阳发布了“满洲国”建国宣言。
傀儡政权成立了,日本人接下来就是要把傀儡元首扶上位。
“东北四巨头”商议成立伪满洲事。左起:臧式毅、熙洽、张景惠、马占山
日本人急欲建立伪满洲国汉奸政权由来已久。就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日本人就占领了沈阳。随后,一个神秘的人物带着一项神秘使命也来到了沈阳。这个神秘人物就是日本关东军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少将建川美次郎。
建川美次郎身上负有一项重要使命,即向日本高层提供东北战略计划。建川美次郎来到沈阳之后,立即找了两个熟悉的伙伴,一个是板垣征四郎,另一个叫石原莞尔。石原莞尔当时官不大,只是个中佐,但是人很歹毒。三人作了一番谋划。最终,建川美次郎提出两条意见:
“当即消灭东北的现存政权——张学良的政权,代之以宣统皇帝为盟主、受日本人操纵或者指挥的傀儡政权。”
第二天,建川美次郎把自己的主张汇报给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大将和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他还把电报直接发给了时任日本陆军大臣的南次郎。(参考易显石的《九一八事变史》,辽宁人民出版社。作者注)当时,南次郎刚刚上任,这封电报是这样写的:
“新政权应拥立的人选,以宣统皇帝及其近臣为宜。”
一些人认为溥仪反复无常,因此日本军部起先不同意这个主张,一个陆军次官就曾公开打电报给当时的关东军司令部:“日本阁员中风传关东军司令官参与了拥立宣统皇帝运动,望注意我军切不可参与。”日本外相也在第八十号绝密电报中声称:“对以任何方式带走宣统皇帝一事,都将激起世界舆论的愤慨,出现对我极为不利的情况。”
其实,当时日本军界和政界意见极不统一,甚至尖锐对立。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新任陆军大臣南次郎。由于南次郎奔走于东北各地,核实了情况。最终,他主张尽快把溥仪接到东北,建立一个独立的“满蒙”国家。
板垣征四郎此时不甘落后,急欲立功,直接写了一道奏折,呈报给日本天皇。这个奏折虽然写得很长,主要内容却只有两条:第一,要使“满洲国”表面看起来是独立的;第二,“满洲国”实际上受大日本帝国操纵。
这就是说,伪满政权表面上溥仪是首脑,但实际上是日本人在“满洲国”掌权。可见,溥仪还没上台就成了一个十足的傀儡。(有关内容分别参考自日本人关宽治等著《满洲事变》、日本《现代史资料》、片仓衷《满洲事变机密攻略日志》等。作者注)
1932年3月6日下午,板垣征四郎逼迫溥仪在一封写给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大将的函件上签了字。至此,溥仪彻底投降日本人,充当了日本人的走狗。
而“四巨头”会议之前,日本关东军参谋本部已经召开会议,作出一项决议,且已形成了文字。所谓“四巨头”召开的第一、二次会议,不过是傀儡小丑在前台的表演而已。
早在1931年初,建川美次郎奉命解决“满蒙”问题,他经过调查和核实,拟写了一个关于“满蒙”形势判断的报告。其中,他提出了三条主张:
第一,建立一个亲日的傀儡政权。
第二,建立一个所谓的“独立的国家”。
第三,由日本全部占领或者吞并“满蒙”。
看得出来,日本关东军的计划非常周密,用心险恶。紧接着,建川美次郎在参谋本部会议上,又提出了两项明确主张:一是尽快取代张学良政权;二是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国家,即“满洲国”。
这时,溥仪丝毫不知道改变他命运的关键时刻来到了。
1931年9月22日,在沈阳一号宾馆——三宅光治家里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时任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的土肥原,还有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以及大尉片仓衷——他参与了整个“满洲国”的建立,是一个最知情的执行者。
会议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形成了一致意见。经参谋本部发出电报,直接呈报给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
“由我国支持宣统帝为首领,在东北四省及蒙古领域建立支那政权,使之成为满洲各民族的乐土。首领及我帝国所需国防外交等诸费用,均由新政权承担。”(以上有关内容,分别参考自《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等史料。作者注)
这份电报是在日本绝密档案中发现的,是最早提出建立以溥仪为首的伪满政权的正式文件。那么究竟是谁提名并最终确认溥仪为伪满政权傀儡一把手的?这个人没有参加会议,是日本关东军的一位少将。
首先提出并最终确定溥仪为伪满傀儡政权执政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日本少将建川美次郎。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后官至中将,曾任驻苏联大使,于1945年去世。
回过头来再看,1932年2月24日,板垣征四郎最后一次与溥仪会晤,换上了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孔,他和颜悦色地向溥仪介绍说:
“新建立的国家名字,就这样定了。你不是不愿意称为‘满蒙共和国’吗?咱们就叫‘满洲国’。你不是不愿意当什么‘总统’吗?咱们改成‘执政’。这不是挺好吗?如果一年之后你还不想干,又没让你当皇上,你可以辞职,这多好啊?”
溥仪听后,坚决不答应,要求立马兑现之前的承诺。这时板垣征四郎凶相毕露,话中暗含杀机,也不再称溥仪为阁下:
“我告诉你溥仪!这是日本军部的最终决定,你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这个方案已经大日本天皇批准,如果你再坚持自己的主张,那好,我们陆军军部必须全体辞职。那时候,你溥仪就成了我们公开的敌人。”
说完,板垣拂袖而去,溥仪吓得瘫倒在沙发上。
老奸巨猾的板垣知道溥仪胆小,会被吓蒙的。第二天,板垣把郑孝胥等几人叫到大和旅馆,让他们转告溥仪,如果溥仪继续冥顽不化,他们将把他作为敌人来对待。
当郑孝胥父子将这一番话转达给溥仪时,溥仪彻底怂了。而此时,郑氏父子二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郑孝胥威胁溥仪说:“皇上,如果你再坚持自己的立场,我只好一走了之,没法子管你了。”
溥仪最怕的就是成为孤家寡人。日本人视他为敌人,身边的郑氏父子也拿他当敌人对待,自己简直就没了活路。随后,父子二人轮番对溥仪进攻。郑垂说出的话软中带硬,招招见血。他对溥仪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不按日本人的意思办,生命堪忧。那不如将计就计,先顺着日本人,等将来掌了权再来对付他。这样好不好?不然,性命如果不保,其他什么复辟都没戏了。”郑垂的最后一句话是:“子姑待之,将来自有办法。”(参考自郑孝胥日记及《落日残照》等史料。作者注)
日本人妄图把东北并入日本版图,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建立起遭人唾骂的傀儡政权,也只是掩耳盗铃,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板垣征四郎欲成为傀儡戏台后的牵线人,溥仪命悬“一线”,其命危乎!
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
日本关东军参谋本部第一部部长、少将建川美次郎
时任日本关东军中佐的石原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