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丽
在一个初夏的寻常日子里,我来到被喻为“舟山归来不看岛”的浙江省舟山市,来拜谒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的祖居。三毛祖居位于定海区小沙乡,与普陀山、朱家尖隔海相望。
到达舟山时已是黄昏。第二天一早便背上背包,一路风尘地赶至小沙乡陈家村。寻问当地一位花白头发的瘦削老人,老人很热情,带着我走到一巷口。巷口旁有几株不知名的植物繁茂地生长着。沿着巷子水泥墙上指示的箭头,走上一段鹅卵石铺的凹凸不平的小路,就看到写有“三毛祖居”的水泥标牌。眼前是一幢略显破旧的老房子,灰墙黛瓦,斑驳的老墙透着沧桑,有的地方墙皮已脱落。老屋门楣上有门牌号“庙桥陈家60号”,紫红色大门已被岁月剥蚀得有些暗淡了。
老房处处闻到一种岁月的味道。老房由祠堂、正屋、厢房、宅院组成,祠堂背后是低矮的小山,看上去像意境悠远的水墨画。小山上青竹丛生,浓浓的绿意绵延不尽,使得老屋有一种静谧中的安详。这就是《橄榄树》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三毛梦了又梦的故乡,我有些隐隐地激动。
三毛,原名陈平,陈懋平。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往台湾。1989年4月,在隔绝了40年以后,三毛首次返回大陆,特地回小沙乡祭祖。
三毛祖居,是三毛的祖父陈宗绪1921年建造的。陈宗绪年轻的时候,不喜欢下田插秧收稻谷,游手好闲,村上人称他为懒汉。陈宗绪被自己的父亲撵出门外,一个人北行南京,先在一家水泥批发公司做杂工,起码有饭吃,有地方住。由于他账目清晰,渐渐就做了会计。后来他的事业越做越大,成了水泥批发公司的老板,赚得盆钵满盈。于是衣锦还乡,在家乡办了所振民小学,让陈家村里的孩子们免费来读书。
三毛祖居看上去是那样冷清寂寥,没有游人,只有门票处一位姑娘用散淡的眼神打量着我。展室中不少珍贵展品,系三毛胞弟陈杰先生从台湾邮寄来的,那些生活用品留有三毛的气息。这一天,我离三毛是那样近,近到能摸一摸她骑过的自行车。30年前的春天,三毛骑上这辆车周游家乡。春天灿烂的油菜花开得是那样醉人,三毛的笑容也是醉人的。三毛那张照片很阳光。想必时隔40多年,终于有一天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那种回家的感觉一定是心中无比的安恬。自行車上的她背着背包,连蹬车的姿势都是轻松的,像一个清纯的小女孩,谁能想到这张照片一下定格成了永远。
三毛祖宅还剩很普通的五间正房,三毛那些故去的亲人曾在这里生活过,想必三毛抚摸着,在和亲人隔了时空交流。在定海走下船的刹那,一脚踏在故乡的土地上,她哭了。走遍万水千山的三毛,终于有一天回故乡了,万千滋味在心头涌动。三毛在《悲欢交织录》里,记下自己回乡的心情:“我最不该碰触的,最柔弱的那一茎叶脉——我的故乡,我的根。”
三毛告诉我们,活出自己,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事。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三毛让我们懂得,人生应该享受当下大大小小不起眼的美丽瞬间,人的一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离开三毛祖居,我深深地鞠了一躬,为自己热爱的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