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嬗变

2019-06-14 05:41郑雯霜徐祥珉王智垚
时代人物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然界邓小平同志

郑雯霜 徐祥珉 王智垚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对自然环境的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对生态建设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进一步升华。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日益成熟,习近平总书记的全新生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发展做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代代平等发展精神,形成代代平等发展权的纵向整体性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横向全面发展思想。

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理论溯源

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理论溯源无疑是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在自然界与人的相关性中,马克思指出:“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自然界对“现实的个人”来说才有意义,所谓脱离人的、与人无关的抽象的自然界等于无;外部自在的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实际上也就是抽象即“本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控制与被控制,亦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马克思突破了近代哲学主客体的二元分化,提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人向自然生成的同时自然也向人生成,即人化自然与自然的人化。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史”与“自然史”是同一的,即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的现实展开过程就是历史发展的进程(即中国哲学思想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是有机的整体,历史就是自然的人化展开的过程,即自然史就是人类史。

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

生态建设的初步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聚焦自然环境的现实状况,运用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导于实践中,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1950年夏季,淮北地区爆发水灾,自然灾害使灾区人民面临重大挑战,毛泽东同志立即做出决策让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即刻开始修筑淮北水利工程,从根本上治理淮河。淮河的有效治理体现中国共产党对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利国利民的大事。1955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我看特别是北方的荒山应当绿化,也完全可以绿化。”毛泽东认为:“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毛泽东生态思想生动体现出人与自然发展的统一性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历史,立足现实,有所前进。其现实的实践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对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后期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启下意义。

生态思想的历史演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日益拥有美好的生活条件,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共鸣,我国的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拓展了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和广度。作为第二代党中央的领导核心邓小平,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最重要的群体是农民,生态农业才是兴国安邦的根本政策,强调在农村建设上要多植树。1978年,基于毛泽东“绿化荒山”的思想基础上,中共中央开始部署“三北工程”(即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建设防护林体系),邓小平同志为其亲自题笔为“绿色长城”。 从1978年开始,邓小平同志连续10年都参加北京市植树活动,1973年邓小平在参加植物造林活动时,提出小孩子要从小就养成植树爱惜环境的好习惯。1982年,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制定的《宪法》中, 明确把保护与提高生态环境写入《宪法》中。环境保护既是国家的的任务,也是全民的义务与责任,将其写入宪法可以有效的保障人民生活的自然条件。邓小平生态思想旨在将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同时强调不能一味地寻求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保障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是统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1995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指出要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2002年,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强调我国人口资源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考虑环境生态指标、资源指标与人文指标,以确保可持续发展,要加强人口资源环境治理工作。江泽民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的代际整体性发展,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他认为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才可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代际平等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从生产方式的调整来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胡锦涛同志在面对当时全球环境问题时指出,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经济发展,更危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也有损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所以应从源头上解决生态危机与环境资源的破坏,转变经济增值的方式。我国领导人已然站在全球的高度上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理方式是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有大国担当的标准。

综上所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领导人立足我国现实,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生动地运用到我国实际建设中,拓宽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升华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为我国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夯实了牢固的思想基础、使得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生态思想的成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地位和政策,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具有未来向度的社会建设视域出发,习近平同志所指的美丽中国,内在的包含了人民和生态两个维度,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人类要尊重自然,不可肆意地开发自然。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多发的、复杂的环境问题,习近平同志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充分展现出我们党坚持全人类的整体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未来社会建设提供价值目标。习近平生态思想涵盖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国内出发,将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系统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人民的幸福生活当中。从国际出发,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思想,为突破工业文明进而构建生态文明,提出中国方案,共享中国智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辉煌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中华儿女辛勤奋斗出来的。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同时又根据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形成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呈现连贯性和一脉相承性,即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代代平等发展精神,进而形成代代平等发展权的纵向前进性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横向全面发展思想。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以来,关于生态的研究蒸蒸日上,我们之所以要认识人与自然,不仅仅在于满足我们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度”,更为重要的是使全人类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所以,只有立足于代代平等整体发展精神,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利用“生活、生产、生态”三者的有机统一,实现“资源—资产—资本”的有机转化,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即实现共产主义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自然界邓小平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向雷锋同志学习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漫画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