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探

2019-06-14 09:00程甫
文教资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路径文化育人高职院校

程甫

摘    要: 高职院校培养各个行业发展所必需的应用型人才,实用性是其推进落实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高职院校在展开人才培养工作时要突出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探究文化育人的新路径。现阶段,国内经济转型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因此文化育人的作用日渐明显,实现其育人功能对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    新路径

国内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在知识与工作之间建立固定的联系,我们要教给学生完成特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品格意志及行为习惯。职业教育体系所培养出的人才从来就不是冰冷的機器,各个行业的高速发展需要的是有血有肉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要探究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新路径,并以此为起点丰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文化育人的基本概述

纵观历史,文化自古以来便是在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育人是文化的内在功能。这种功能是在潜移默化间发生作用的。现阶段,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正在经历重大变革。文化正在大学建设和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为了防止大学变为纯科研或纯商业的场所。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校园文化是最纯粹的,从文化出发确立大学在社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能够为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方向。高职院校是国内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发展应当遵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潮流。高职院校突出强调文化育人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原有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方面实践的重点在于丰富高职教育模式的内涵,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丰富内心体验,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文化之所以具有育人功能主要是因为其核心内涵及激励、约束同化功能在发挥作用。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它代表的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行为方式。高职校园文化带有氛围的特征,其本质是一种教育文化,核心功能是育人。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并达到育人效果只是初级阶段,让学生在特定文化氛围的熏陶及引导下积极投入特定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并“学知识”“学做人”,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是育人的终极目的。国内外很多一流大学经过漫长发展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方面的要素则是高职院校所欠缺的。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难免会受到像如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可能难以全身心地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再者,国内高职院校大都是最近十几年内发展起来的,因此文化底蕴积累不足,要实现其文化育人依旧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们还是应当从文化的作用方式中明确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塑造、熏陶,更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方面的优化实践更适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个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在后续发展中应当摆正认识,提高对文化育人问题的关注度,在此基础上优化相关细节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方向。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并不只体现在经济层面,它对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所造成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简而言之,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会影响高职院校的经费划拨及毕业生就业。基于宏观层面的因素分析,它所产生的影响还将体现在招生及师资等方面。这方面的变化对某些得不到有效经济支持的高职院校来说将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若深入分析,则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会影响到职业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及人文素养。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高职院校要实践文化育人难度系数加大,在创设校园文化、深挖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从而在现有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院校重视文化育人的意义分析

1.重视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本质需求

早在党“十八大”的报告中便已经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内涵做出了专门阐释,并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发展根本任务”的重要指示。新形势下,要提高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质量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逻辑思维能力,确保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在此基础上,才能重视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丰富其内涵。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似乎已将发展重点放在技能培训之中,由此产生的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培养的忽视将影响其全面发展。虽说增设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及新建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也满足了学生学习某方面专业知识的实际需要,但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心理及个性意识培养。这类问题已经对高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造成其人文素质偏低、人文知识缺乏的问题。上述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产生影响,要改变上述问题就必须提高对于文化育人实践的重视程度,丰富高职教育体系的内涵[1]。

2.重视文化育人是促进国内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现阶段,国内企业正在努力通过各方面的优化革新使自己的产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提高国际客户对中国品牌及产品的认可度是提高国家影响力所必须经历的阶段。这方面实践所带来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促进国内经济稳定发展之上,提高产业工业及各个传统行业从业者的素质则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首要前提。我们要培养一大批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并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真正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各个行业转型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动手能力及服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让其参与各个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之中,提高本土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最终让“中国制造”升级为“精品制造”。上述改革优化之中,高职院校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我们既需要完成带有普及性质的职业技能教育,又需要在现有条件下深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提高人才质量。需要进一步探究文化育人的新路径,让更多的高职学生真正“成材”[2]。再者,以此为提升高技术人才的文化素养及文化自觉性,让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3.重视文化育人能够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各个行业转型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发展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内经济建设的主题,更是高职院校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现阶段,国内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对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更多要求,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强只算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初级素质,可能已难以达到企业的标准。企业需要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更要会做人、会做事,企业需要明确该如何与身边人共处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这类素质的培养需要依靠文化育人功能完成。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的是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两手抓”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必须强化这两个方面的双重教育。基于宏观层面分析,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比职业技能培养更迫切,职业精神的培养需以一定的文化氛围为基础,这同样从侧面说明探究文化育人的意义。单从高职毕业生发展的角度分析,专业技能不高的学生可以在后天的工作中弥补,但如果职业精神培养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就难有发展,这部分学生永远都不可能成长为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因此,探究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是为了真正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人才,真正让相关专业的高职毕业生掌握“一技之长”[3]。

三、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分析

1.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现阶段,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逐步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正确认识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可能我们对其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其物质层面的体现,但它却不能完全按照物质层面的属性加以概括。具体来说,它正以隐含、非直接的方式在对学生的成材、发展产生影响。当然,它影响的不仅是在校学生,更包括任课教师。其实无论什么人,只要身处校园,无论任何人都将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约束。在新形势下,管理者要把握好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高职院校的特性决定了可以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从企业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文化,进而为其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这一环节的改革优化主要涉及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两部分内容。首先为学生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在完成教学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的实践将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再次,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打造出独具自身特色的校风校训、教学理念,并将其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的细节之中[4]。

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前提下,还需要对高职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这方面的改革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完成:①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贯穿文化素质教育;②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丰富高职文化育人研究的特色。首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因此在专业课教学工作中落实文化育人将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充分挖掘特定专业及学科的文化教育元素,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文化特色及文化魅力,达到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需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又需要重视其学习态度及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以此为起点,还需要在实训教学中突出文化育人。综合相关调研结论分析,企业不认可应届毕业生是因为他们难以适应企业所倡导的文化和价值理念,企业更没有时间、精力和义务对其思想意识形态进行修正,真正让其变为“社会人”。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弥补这方面不足的主要途径,在学生离校前他们会在实训基地内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环节突出文化育人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時间内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并着重塑造其责任意识,让其更快地融入工作。其次“校企合作”是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其中突出文化育人并依靠企业所具备的教育资源展开人才培养能够丰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从更深层次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具体来说,这一环节的实践中需要教师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过程,尤其在课程标准制定中要着重体现行业文化、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及职业道德。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相关负责教师可以尝试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将“5S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理念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树立起宏观认知[5]。

3.强化文化育人载体建设

强化文化育人载体建设是实践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层面着手完善这一环节的工作:首先需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大趋势相适应、融合高职学生成长特点及富有时代特色的大学校园文化。以此为起点按照先进文化的建设要求才能够逐步突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要将学校视作校园文化阵地开展这部分工作,并在其中融合优良的校风、教风及学风。教师需要按照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设置,在开展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真正将德育、智育、体育及美育素养的培养工作结合起来,丰富其内心情感,陶冶其情操,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需要加强网络文化平台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在建设校报、校园广播及文化长廊等常规文化载体的基础上强化对于网络文化平台的建设,积极组织依托新媒体展开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好互联网媒体的育人功能。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或问题在网络上给予其正面、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正确、合法的途径表达意见,真正将互联网平台建设成为思想沟通引领的新途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建立起专业化的网络平台管理队伍,把握好以网络为主所展开的思想教育的“优先权”。此外,加强高职校园社团建设也是我们所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工作。高职院校中学生社团建设工作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整体风貌及综合素质。社团文化区别于一般的课本教学,但是其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发展及校园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促进校园社团文化的健康发展。要明确社团发展方向,加快制度化的落地执行,从现有的管理体系出发,不断加以改革创新。此外,还应该尽可能地打造社团品牌,营造良好的社团环境,充分发挥社团不可比拟的优越性[6]。

我们探究网络文化育人的新路径是为了丰富现行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内涵,引导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敏琳,陈燕琴.学生社团与社会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6):63-65.

[2]姚洪运.关于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的新思考[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5):9-11.

[3]刘喻,朱强,陈玲.行业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意义、困境与路径[J].职教通讯,2018(19):27-32.

[4]张妍妍,庞世华.以多元融合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育人状况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10):113-114.

[5]冯旭芳.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8(27):111-113.

[6]肖华碧.高职校园文化顶层设计视阈下人文教育现状与实施路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73-75.

本文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8—2019学年校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项目《高职院校文化培育人新路径研究》(课题号ES2018-2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路径文化育人高职院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技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