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 “V得了” 与 “V得成”

2019-06-14 09:00窦淳冉
文教资料 2019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义

窦淳冉

摘    要: 现代汉语中的“V得了”“V得成”虽然是两种表示可能意义的述补结构,但是其在具体运用中却存在交叉及不交叉的情况,通过对二者的考察及分析发现,两种结构在句法功能及语义表达两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对等的方面。

关键词: 现代汉语    “V得成”    “V得了”    句法功能    语义

现代汉语中的“V得了”“V得成”是两种表示可能意义的述补结构,语法学界对其使用的名称较多,有“能性述补结构”“可能补语”“补语的可能式”及“动词的可能态”。因为可能意义是包括“V”在内的整个结构所表达的意义①,所以使用“能性述补结构”更明确合理,本文以“能性述补结构”指称“V得了”“V得成”两种述补结构。

“V得了”“V得成”属于同一个句法结构,都是表示“可能”语义的述补结构,二者在所表达的语义和用法方面都存在交叉现象,但是它们所表达的语义却不完全相同,在一些情况下是不能相互替换的。因此,对其进行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及对举用法等方面所存在异同的考察尤为重要。目前语法学界对“V得了”及其否定形式“V不了”讨论得比较多,但是对“V得成”及其否定形式“V不成”讨论得却比较少,缺乏对两者的对比分析及考察。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语料的基础上,从句法功能及语义表达两个方面对“V得了”与“V得成”进行对比分析和考察(语料主要来源为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部分为自编语料)。

一、两种格式的句法功能分析

“V得了”与“V得成”二者结构很紧密,不能再进行划分和扩展,是谓词性短语,故在句子中主要发挥谓词的功能,较多地作为谓语使用,但有作为其他句子成分的情况。二者在句法功能上并无多大差异,其主要句法功能如下:

(一)作谓语

在此种句法功能中,整个结构有时被加在一些能愿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等状语成分后面,充当句子的谓语;有时则独立充当句子的谓语。

1.带状语(通常后加宾语或补语成分)

首先是加宾语的情况:

(1)正在火头上的连队干部也不示弱:“不除名可以,但如果这个战士出了问题,你能负得了责任吗?”

(2)为了今晚上能吃得成饭,下午表哥已抽出去晒、又去砻谷子、捣白米了。

其次是加补语的情况(“V得成”结构中无此情况):

(3)我就算吃得了那么多,你也不能无限制地给我加饭呀。

也有例外,即后面不加宾语或补语成分的,如:

(4)少东家都对付不了的军棍,我齐沛能对付得了……

(5)要不是你五爹带头捐献板门,大家的情绪早就冷下来了,车子化还闹得成呀!

2.独立作谓语(通常不加宾语或补语成分)

(6)傅金香说:“你一个人拿得了啊?”

(7)咳,一大堆工作等着,我休息得成吗!

也有例外,即后面加了賓语或补语成分的,如:

(8)我还是希望他俩做得成夫妻。

(9)老乐善直出了一身虚汗:哑叭气喘吁吁进门的那一刻间,他只怕是哑叭的箭误伤人了——天哪,谁负得了这个责!

(二)作定语

(10)在这个世界上,吃得了苦的人方能成大事。

(11)写得成好文章的同志,是值得嘉奖的。

(三)做主语

在此种情况下,句子一般为由判断祠“是”作为谓语中心词,“是”及其之后的判断部分,对“V得了”或“V得成”充当的主语所陈述的事或事实,进行进一步的判断、陈述或说明。

(12)你正在长身体,吃得了是好事情呀。

(13)这个案子,做得成是一回事,做不成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二、两种格式的语义分析

刘月华将可能意义“V得/不C”的语义概括为:“表示主、客观条件是否容许实现某种动作的结果或趋向”②。能性述补结构在句中表示能性语义,所以语法学界常用能愿动词“能”来解释其语义。但是,能性述补结构所表示的能性语义是否与“能”之语义完全一样?特别是“V得了”“V得成”与“能V”之间在语义上存在什么差别,以及两个能性述补结构之间有何语义差别?这些都是需要结合具体例句进行对比和考察的。

(一)“V得了■”的语义分析

关于“V得了”,李宗江根据“了”语义指向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不同的结构:“V得了■”“V得了■”。在“V得了■”中,“了”的意义未虚化,表示“完、尽”等意义,在结构中的语义指向V的受事,整个结构表示动作V的结果实现的可能性。“V得了■”是比较常用的结构,如:

(14)我一个小姑娘哪吃得了那么多饭?

(15)做一件连衣裙哪用得了这么多布料呢?

(16)钱多得花不了了。

那么,“V得了■”在句中能否用“能V”来替换呢?

(17)我一个小姑娘哪能吃那么多饭?

(18)做一件连衣裙哪能用这么多布料呢?

(19)钱多得不能花了。(*)

通过对三个例句的简单替换能够看到,由于能愿动词“能”在语义上有丰富的用法,“V得了■”的肯定式一般能够被“能V”替换,这里的“能V”依旧表示“完、尽”等意义;但“V得了■”的否定式却不能被“不能V”替换,这是因为能愿动词“能”虽然有多种义项,但其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之间却存在不对称现象,“不能V”并不能表示“完、尽”等意义,故无法实现替换。但若是在“不能V”后加上表示“完、尽”的补语,情况是否有变,则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V得了■”的语义分析

在“V得了■”中,“了”的意义虚化,其语义指向动作V,整个结构表示动作V实现的可能性,也即“了”没有“完、尽”等实意。“V得了■”也是比较常用的结构,如:

(20)到时候,这贻误军机之罪,可不是赦免得了的。

(21)弯弯的短镰,砍得了翱翔云空的猛雕吗?

(22)在酒席上建立不了真正的信任和友谊。

试用“能V”进行替换:

(23)到时候,这贻误军机之罪,可不是能赦免的。

(24)弯弯的短镰,能砍翱翔云空的猛雕吗?

(25)在酒席上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和友谊。

通过对三个例句的简单替换能够看到,“V得了■”的肯定与否定形式基本都能进行替换。这是因为“V得了■”与“能”的主要语义之一——“某事或某动作实现的可能性”相吻合,例如(25)中的“建立不了”,即不可能建立。然而,替换前后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虽然相同,但其具体的语义表达效果是否完全一致,却有待使用更多的例句进行考察。在以上三个例句中,“V得了■”表示“V”是否能够达到的效果比“能V”强,特别是在疑问句中,“V得了■”表现明显的反问效果,例如(24),言下之意即“砍不了”,而被替换后的句子,则失去了此种表达效果,变成了一般的疑问句。

(三)“V得成”的语义分析

“V得成”更多地出现在方言的使用中,故相关语料及研究都较少。以下是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所有关于“V得成”的语料:

(26)昨天两老还为这门亲事痛哭流涕,今天却要为办不办得成而忧心忡忡了。

(27)稀饭呢,是要钱去买了米才弄得成的。

(28)比如说,要写的话,就算一秒钟写一个数目字,每天连续不停地足足写十个钟头也得要二十八年多才写得成。

(29)他再三向逢博宣扬这个道理:只要下决心,一定学得成,这就叫“有志者事竟成”。

(30)所以明年的海军会议,就是开得成,也不知有没有结果。

(31)反正只要写得成字就算事的。

(32)为了今晚上能吃得成饭,下午表哥已抽出去曬、又去砻谷子、捣白米了。

(33)咳,一大堆工作等着,休息得成吗!

(34)要不是你五爹带头捐献板门,大家的情绪早就冷下来了,车子化还闹得成呀!

(35)写得成好文章的同志,是值得嘉奖的。

通过以上语料可以看到,“V得成”并不像“V得了”一样能表“完、尽”等意义。但“V得成”也能表达两种不同的语义,只是两种“V得成”的语义差别不大,都表示动作V实现的可能性,差别在于“成”的意义是否虚化,“成”虚化与否又与“V”及具体语境有关。

首先是“V得成■”:在例句(26)—(31)中,“成”的意义都未虚化,有“完成”“实现”义,突出动作“V”实施后结果的实现,“成”指向动作“V”的宾语(通常“V”的宾语会出现在句中)。如例句(27),“V得成■”突出了“用钱买米”这一必要条件对“弄成稀饭”这一结果的影响;而例句(29)中,虽然句中缺少“学”的宾语,但“成”还是指向“学习某件事”的结果,表示“学成……”的达成。这也是“V得成■”和“V得了■”的最大区别所在,“V得成■”的语义包含“V得了■”,但又比“V得了■”更多地突出“完成”“实现”义。要突出“完成”“实现”义时,“V得成1”一般不能被“V得了■”替换,如例句(28),句子突出的是“写成数目字”这一结果实现的不易,故无法用“V得了■”替换。

其次是“V得成■”:“成”意义虚化,其语义指向动作V,整个结构表示动作V实现的可能性,也即“成”没有“完成、实现”的实意。可以说它与“V得了■”所表达的语义相同,在使用中能用“V得了■”及“能V”替换,如例句(32)—(34)。但“V成了■”因为更加口语化,故更多地被用于口语表达中,如云南方言中常说的“去得成你就去,去不成就别去了”,即是对“V得成■”的典型运用。较为特殊的是例句(35),可以说在此类例句中,两类“V得成”的界限不明晰,因为句子虽也表达“完成”“实现”义,但不突出,故“写得成好文章的同志”和“写得了好文章的同志”,以及“能写好文章的同志”语义表达效果一致。

三、结语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考察分析能够看出,能性述补结构“V得了”与“V得成”在句法功能上差异不大,但是它们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存在着交叉与不交叉的地方,主要差异在于语义、语用方面。另外,关于二者的考察分析,结构中的“V”,以及两种结构的对举用法,都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切入点。

注释:

①黄晓琴.论构成补语可能式的主客观条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06):56.

②孙姃爱.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2]孟琮,郑怀德.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高增霞.可能式“V得A”的条件限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

[5]郭志良.可能补语“了”的使用范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01).

[6]李宗江.“V得(不得)”与“V得了(不了)”[J].中国语文,1994(05).

[7]韩书庚.“V得C”与“能VC”句法比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8]申莉.“V得/不了”与“V得/不着”的构式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2).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语义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语言与语义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
现代汉语“一M比一MVP”构式的认知分析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