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展煜
国外有关机构研究表明,学校建筑空间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贡献率达到25%。因此,要有效地进行STEM教育空间建设和环境创设,不能仅仅只是建设相关的功能场室,也不能依赖公司商业化流程式的设计,而是需要精心设计,构建一个人文、开放、活力、合作、包容的生态系统,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近年来,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一直在实施STEM教育,并在学校空间建设和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一、STEM教育需要学生和环境积极互动,设计要以人为本
环境建设要以人为中心。在学校的环境建设中,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价值和重要性,科学化、艺术化和最适合化地进行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感受,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爱好的学生对空间尺度、美、活动内容等不同需求的特点;要在设计中提高文化含量,体现出人文精神,建造適合学生学情和活动需要的空间。
环境建设要服务于课程。学校的各种空间和环境,不能仅是为了设计得好看,而是要为教育和教学服务,为师生的生活和发展服务,除了材料精选和设计美观体现出品质与价值之外,还要在使用中实现它的价值,而主要使用时间就是课程实施的时间。因此,空间和环境建设应该服务于课程,结合学校课程体系规划与发展来进行设计和建设,并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优化。
环境要与学生产生互动。人与环境产生互动,人的活动和行为激活了环境中潜在的有积极意义的因素,甚至局部改变和创造了新的环境,才使环境对人有了教育等方面的作用,使环境具有生命力。
平安里学校一楼学生上学放学路上,有四块花园,面积共约150平方米,之前用灌木丛围着,学生走不进去。前年,学校将灌木丛变成了草地,并建设了镜面池、园林花架、椰林穿越、十字鱼池。现在,上学放学路上,学生可以欣赏湖光倒影,可以看看小鱼游弋,可以坐在凤凰树下看书,还可以在挂满了根须帘子的花架下休憩,这里还是海模和水下机器人两门STEM课程实施的场所。
学生在这里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体现出了融合、包容和智慧,充分阐释了“融园”和“慧园”的文化内涵,彰显了环境的育人功能。
二、STEM教育需要学生潜能充分释放,要设计积极空间
所谓积极空间,被定义为能满足人的意图和需要、有计划性的空间。而消极空间,是指忽视人们需要和实际感觉,缺乏规划、被浪费的空间。从教育的视角看,学校建筑的消极空间可以理解为脱离学校实际教育需要、忽视学生发展的需求或行为特性,过多重视外在的非教育价值和功能的空间。“积极空间”建设要坚持学生的立场,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和感受,考虑他们活动内容等需要,将活动的组织与学校环境的建设联动起来,使一个个空间里面的组织“适合”学生,同时尽可能将空间多样化,满足学生多方面活动要求和选择的需要。
平安里学校中学部图书馆命名为“氧心书院”,馆内共有藏书8万多册,与小学部的“悦读王国”通过时空隧道相连,图书馆可同时容纳200多位学生,有借还书区、学生班级阅读区、传统文化茶道区、休闲咖啡区、户外阅读区、电子阅读区、核心价值观体验馆等,是集阅读、体验、交流、创作、课程为一体的STEM教育综合场馆。
重视场所建设,倡导场景式学习。场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大可小。整个学校是场所,操场是场所,教室是场所,教室里的板报周围也会形成一个场所。不同场所服务于不同的教育活动和目标,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同内容和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学校的各种人文环境的建设就是场所建设,但是学校更加重视场所中各种要素,主要是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工具的互动生成并且沉淀下来的氛围和文化。我们要让学校的每个场所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场所精神,让每个场所与某种学习活动产生关联,成为场景式学习的重要载体。
平安里学校STEM教育的主场所是二楼的慧雅创新学院。整个空间分为五大区域:阅读区 、展示区、畅想区、教学区、数码制作区,集合了悦动思维、3D工作坊、极速领域、集创空间、都灵创客、VR立体绘画、博创空间、博思园、木艺工坊等11间STEM功能室,面向全校师生全面开放,师生可将自己的“idea”在这里创作、实现。这是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大STEM教育“场”。
提升归属感,释放学生潜能。学校空间的归属感是指学生个体或集体对学校空间的认同,并在行为和情感上与所在空间产生联系的密切程度。空间归属感的成分很多,主要有占有欲、依赖性、认同感、责任感和成就感等几个方面。对生活和学习空间环境的归属感不但是学校空间环境的追求目标,更是教育的追求目标。积极、完整的归属感不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而且也为学生接受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奠定心理基础。
平安里学校近年来不断提升环境的品质,通过精心组织一些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营造出越来越多的积极空间,学生对学校建筑、环境空间越来越认同,归属感不断增强。学校有两个学生玩具公司,办公地点分别在畅想园和博思园,学生自行设计玩具、制作玩具、销售玩具,以公司模式运营,这两个属于学生自我管理的公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由于对慧雅创新学院有很强烈的归属感,学生创意不断涌现,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三、STEM教育需要激发学生创造欲望,要设计工具及作品的陈列
让工具随手可得,激发学生动手实践。慧雅创新学院的平面布局上采用弧形布局,生动活泼,墙面采用玻璃隔断,光线进入空间更流畅。整个区域里面有交互式移动电子屏、科技类书籍、3D打印机设备、激光切割机、3D笔、笔记本电脑、柴火创客提供的一整套创客工具以及相关项目的耗材等。整个空间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随时进来,自由地申请使用所有的设备和工具,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变成现实。慧雅创新学院以开阔自由的空间、随手可得的工具、免费提供的材料、专职的教师指导,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STEM精神。
让作品随处可见,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学生的成就感,很大程度来源于同伴的认可。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和多种空间展示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参与STEM的热情。慧雅创新学院入口环形区域就是展示室,展示区采用圆弧造型元素,用玻璃材质来体现出科技与现代感,让学生一进门口,就看到同伴的优秀作品的展示。整个学院呈弧形布局,巧妙利用这个空间中的所有立柱,在立柱四周设计出凹凸不规则造型,将学生作品及获奖证书、活动现场图片等进行展示。
“星光大道”是展示全校优秀学生的长廊,学校定期将学生阶段性的优秀作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并且注明作者和设计意图等,同时,还有一个意见收集箱,让其他学生对该作品提出改良的意见。
“氧心书院”里面的核心价值观体验馆配备了全息投影,可以将学生作品以高科技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可以非常清晰地从各个角度观看該作品,同时还配有本人录制的一段作品介绍的语音。
此外,学校还定期开展其他形式的作品展览等。多种多样的作品展示,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同学的认可,还起到了启发思维的作用,学生非常自豪,参与STEM课程的热情更加高涨。
四、STEM教育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要设计弹性空间
注重弹性空间、多目的空间的建设。现在新学校建设,特别注重建筑中的弹性空间、多目的空间的建设,以适应不断增加的教育和教学组织多样化、学生活动和学习个性化的需要,例如可调节大教室,以及建设配套的大小空间教室和多学科群簇教室等。
平安里学校有54个教学班,学校占地面积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只有2.6万平方米,随着选课走班、STEM课程全面开展等,空间越发捉襟见肘。因此,学校在空间改造的过程中,既重视集体活动的空间建设,也关注小群体及学生个人活动的空间建设;既重视正式活动的空间建设,也关注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非正式活动的空间建设;既重视大块整体性的空间建设,也关注方便学生活动的小块、零散的空间的设置;既有固定、单一功能空间,更强调建设多功能综合、可转换空间。
学校的两个图书馆、小会议室、慧雅创新学院等,都实现了空间的灵活多变,满足了不同场合、不同活动、不同人群的需要。
努力通过制度变革,来满足学生学习对于空间的个性化需求。一是改变教学必须齐步走的制度。学生除了统一的实验课之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申请实验,实验员根据申请提前做好准备,并给予协助。如二楼的慧雅创新学院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由地到各个STEM课室申请做实验。二是实行学习空间的开放制度。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活动,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约束,在空间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时间的变化给学生创造更多可选择利用的空间。例如学校的图书馆中午不休息且周末开放,每天到图书馆学习的人次达到了500人次。三是建立促进活动和环境优化的协调制度。学校关注和细化各个空间场所中的各项学生活动,并逐步使他们得到优化。慧雅创新学院门口有个沙发区,原来只是用于休息讨论,后来由于社团活动的需要,增加了桌子,之后变成了展示区,就又增加了大屏幕的一体机。经过不断发展,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学生所喜爱的场所,并且产生了学生的玩具公司,STEM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