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音
摘要:校歌是一所高校的音乐符号,具有独特的导向、激励、约束和育人功能,可谓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然而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高校校歌的传播状况却并不理想。因此要从课堂、校园、社会和新媒体四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高校校歌的传播,使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关键词:高校校歌 传播现状 扩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119-02
一、高校校歌传播现状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1]。作为一所高校文化最直观的体现,高校校歌集中展示着学校特有的风貌,发挥着学校识别、群体意识、秩序教化、审美欣赏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高校校歌的传播状况却并不理想。在校内,学生很难从文字或音频资料中看到和听到校歌,在校园景观建设中也难觅踪影,对于学校有没有校歌和校歌的内容均不确定,欣赏和演唱校歌更是无从谈起。在校外,由于校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殊性,更是难以获得广泛的传播,人们对一所高校的了解,还仅停留在办学历史和校风校训的层面,从校歌认知学校的意识还远为形成。这种传播上的落后,与校歌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是不相符合的,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要多种方式并用,全面推进校歌的校内外传播。
二、高校校歌传播方式和路径
(一)课堂传播
一方面,高校校歌价值和作用的发挥,是以高校师生传唱为基础的,但是在现实中,师生不知道有无校歌,不会演唱校歌的情况并不罕见。另一方面,当下,多数院校都开设了音乐相关专业,公共音乐教育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所以要以校内音乐课堂为阵地,先保证在校师生了解和传唱校歌,才能为其后续的传播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在音乐专业教学或公共音乐教育中,應将校歌的学唱作为必修内容。教师应先从校歌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信息等谈起,让学生对校歌的产生和历史有深刻的认识,然后从歌词和音乐方面对作品进行剖析。在歌词方面,要解读每句歌词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和认同歌曲整体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而且多数校歌的歌词创作都是极为考究的,词语严谨,条理清晰,合辙押韵,可以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由此获得更加真切的体验。在音乐方面,要分析曲式结构、旋律发展、音色音量、段落节奏等多个要素,并通过教师范唱或利用多媒体播放,熟练演唱校歌。以此为基础,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演唱校歌,比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合唱练习、在校内举办校歌演唱大赛等,让学生乐于和善于演唱校歌。同时,为了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扩展与融合。比如在教学模式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毕业生、知名人士等重回校园,对校歌进行深入解读。在教学内容方面,则可以从校歌本体延伸至德育、美育方面,利用课堂和课下活动,全面拉近学生和校歌之间的距离。
(二)校园传播
校园既是校歌的诞生地,也是校歌传唱的主阵地,所以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对校歌的宣传,让全体师生记住、认同和践行校歌,成为全体师生的座右铭。首先,要充分发挥校园舆论的导向作用。应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宣传栏等,对校歌进行介绍和普及,并积极举办和校歌相关的各类活动,如将校歌作为校园合唱比赛的必选曲目、举办校歌征文比赛等,并对获奖集体和个人予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以此表现出学校对校歌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大对校歌视觉宣传力度。校歌虽然是以聆听和演唱为主,但是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视觉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对校园内的雕塑、宣传栏、校门、标识设计等进行充分利用,将校歌元素注入其中,让师生们感到校歌是无处不在的,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接受校歌的陶冶和润泽。再次,要加强对校歌的理论研究。校歌并不是凭空而至的,是有着特定背景和崇高追求的,而且从当下的实际来看,校歌的价值和功能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加强对校歌本体的研究,并将各种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中,不断优化传播和推广的效果。最后,要将校歌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校歌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推广和传播校歌的过程中,要将校歌同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比如在校庆、纪念节日、开学和毕业典礼等重大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将校歌元素注入其中,提升师生对校歌的重视程度,避免之前单独传播效校歌的枯燥感,获得更加理想的传播效果。
(三)新媒体传播
作为高校校歌的传播来说,在之前传播效果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应积极借助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信息接受便捷化等特点,获得传播效果的新突破。具体来说,首先,在传播形式方面,当下最常用的手机APP、QQ和微信、直播、慕课等,都可以对校歌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以微信为例,这是当下最主流的即时通讯工具,而且可以通过申请微信公众号进行信息发布,对此学校可以常年开设校歌微信公众号,内容包含校歌的介绍、校歌演唱的音视频、校歌的传唱情况等,并开设评论和转发功能,便于学校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又如慕课,这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传统校歌欣赏和演唱教学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劳动,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利用慕课,则可以有效弥补之前教学中的不足,既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微课程,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便于学生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次,在传播内容方面,第一个要做到专题化。以往对于校歌的介绍、推广等,多呈散乱状态,针对性和系统性无从谈起,所以要利用新媒体,对校歌进行专题展示,并鼓励师生和其它观众进行评论和转发,必要时候还可以拍摄和制作校歌的专题纪录片、微电影等。第二是做到流行化。校歌固然是权威、严谨的,但是作为受众的大学生来说,也有权利对校歌进行个性化的表现,只要不是庸俗、恶俗与媚俗的,都可以对校歌进行再创造,比如有的学生以流行乐队的方式演唱校歌等,都是值得鼓励的。校歌也必须要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所以说,当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正是一个新机遇,必须牢牢把握住。
(四)社会传播
校歌的理念、精神和追求,却是为全社会普遍认可的。校歌也只有走出校园,才能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因此学校要主动将校歌推向社会。首先,学校要积极向社会推广和宣传校歌。早在2006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就曾在暑假期间推出了《毕业歌》专题节目,先后有七家院校在央视舞台上进行了展示,而校歌更是重中之重。比如在南京艺术学院的专场晚会上,就是以蔡元培先生作词的南艺校歌拉开帷幕的,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让人们对这所闳约深美的艺术殿堂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各种以校史、校歌为主题的展演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对此学校应积极参与,争取到展示的机会。其次,要将校歌精神融入到社会实践中。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践行校歌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对此要通过三下乡、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培育学生生生不息、不懈奋斗和诚信友善的品德品行等,让学生真正体会“进取”“为民”等校歌精神的真谛。再次,要构建线下线上的校歌宣传场景。线下主要是校内外与校歌相关活动的展开,比如在校史馆内开设校歌专栏、面向社会征集校歌、举办校歌歌唱比赛等;线上主要是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校歌数字博物馆建设、校歌活动的直播等,呈现出即时性和互动性特点,让观众形成参与感,其传播效果是传统传播方式难以比拟的。
“校歌是呈现校园历史精神的一扇门,它能展现出学校的发展历程及未来”[2]。纵观多所大学的校歌,虽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别,在价值取向上各有侧重,但是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凝聚功能,是高校最有辨识度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之一。所以全面推动校歌的传播,正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传播场景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真正让校歌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歌曲之一,并在全社会传唱,成为当代高校和社会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柏佩霞.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音乐教育价值观探析[J].当代音乐,2017,(11):104.
[2]金正希.校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延吉市第四中学校歌为例[J].当代音乐,2017,(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