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2019-06-14 08:42钱波胡芳芳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想大学生教育

钱波 胡芳芳

在国家双创战略催动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相关研究百花齐放。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解决为谁培养和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保障教育的时效性和方向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内涵应覆盖思想意识、精神信念、实践能力三方面,兼顾国家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使创新创业教育“接地气”“谋福祉”。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研究

哈佛大学早在1947年即开设了首门创业课程,自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竞相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创业教育大大提升了本国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相比之下,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处于摸索阶段,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如:戴涵莘(2015)在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中指出要以文化引领作为价值观根基,应将“苏商文化”的创业思维培养贯穿、渗透于高职教育的多方面[1]。段海超,蒲清平,王振(2016)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体层面价值观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2]。伍琪,李华(2016)在提炼大学生创业精神后提出了要开展思想教育课程、创业价值观教育等对策[3]。金伟琼等(2018)就从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现状及原因分析,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策略[4]。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通之处、互相间产生的作用或者是两者融合的措施等方面展开的。本文主要从高校按照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并以此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

(一)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内涵

高校肩负着培养输送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诸多共通之处:目标一致、内容相通、方法相容、功能相合[5]。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引导从内涵上兼顾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者内涵,并且是两者内涵的兼容并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脉相承。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活动能力的发展、个性的发展、需求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等。创新创业教育所包含的创业知识和实践教育,以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育,创业能力培养均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另外,根据创业机会识别的相关研究,中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机会识别始于机会获取阶段,无论是先发现创业机会还是先产生创业意向,发现机会和搜寻机会均受创业警觉性、个体社会网络、先验知识、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进而个体才会进入后续的机会评估、机会开发、机会检验过程[6]。创新创业教育要产生实效,归根到底是要调动教育主体积极性,借助创业宏观环境、打造创业微观环境、凭借教育手段、融合教育资源,促使大学生提高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提高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的实践转化率。

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1.意识方面

更新观念,催生意向,使大学生萌发创业意识,形成创业意向。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态度、观念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助其形成正确的创业理念,促使进而萌发创业意识,转化成创业意向。高校在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应用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促使大学生创业意识觉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使大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正确看待创业和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在谋求个人全面发展、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重视创业的社会价值;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指导大学生开展计划制定、路演、实训等实践,巩固创业理论知识的吸收,直观化创业意识,内化创业理念,促使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形成。

2.信念方面

培育精神,强化信念,使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承担创业风险。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信念、意志力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促使大学生科学认知創业风险,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和法律规范意识。高校应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激发大学生投身祖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大学生面对挫折的抗压力和耐受力;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积极向上的三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提高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自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与活动符合社会规范、法律规定、职业要求。

3.实践方面

培养能力,促成执行,要使大学生将创新创业付诸实践。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应用能力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促使大学生知行结合,完善和发展个人能力。高校应更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世界最新的知识、理念、技能同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调动大学生求知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搜寻获取市场信息和创业机会的能力,有目的地整合资金、社会网络等资源形成个人创业目标的能力,培养对创业风险、失败、压力的承受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合理设计、统筹安排学生参与创业竞赛、项目、实训,在创新创业方法和技能方面开展科学训练,使大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灵活运用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从而实现个人能力全面提升。钱 波 ,胡芳芳,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 第32卷第2期

(二)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想引导重要性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意识层面认识到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相应的思想引导工作,才能保证高校育人的方向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1. 思想引导对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治方向十分重要

创业教育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学术理论应用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与中国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普及与发展过程中,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持一致。高校人才培养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目的、方法上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立足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现实,契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 思想引导对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十分重要

价值导向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风向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个人全面发展影响重大。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国内经济转型,社会竞争加剧,大学生受多种社会思潮影响,在价值观念上出现曲解、模糊、错位等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把握高校育人的价值导向,确保大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引导个人的人生发展方向。同时,高校在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促使大学生用所学知识投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实现个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 思想引导对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十分重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中欠缺的精神、思想引导的有效补充,从意识培养、精神培育、能力提升等方面增强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通过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意识教育等教育内容,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实践、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教育渠道,充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形成教育协同作用,提高教育的渗透性、感染力,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课题组对江苏省内20余所本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和举措进行了调研,发现相关高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举措主要涉及顶层设计、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基地建设、教学改革、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校企资源整合等方面。如:东南大学举措有四项:顶层设计,确立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深化改革,通过课程建设、教法改革、实践训练开拓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健全管理机制、资金保障、教学管理、教师队伍机制,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理念、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业成果进行特色示范,推动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常州大学举措分为三个方面: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信息化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优化创新创业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师资队伍保障体系、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体系来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科教协同、校地联动彰显特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来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调研同时发现,这些院校中,仅有6所高校提出了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如:东南大学“面向全员、贯穿全程、多元引导、知行相辅、科创互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理念;中国矿业大学“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理念;南京工业大学“创新引领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理念;南京师范大学以“高品质创业为导向,以创新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常州大学提出以“为了每一个个体的充分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的核心理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新引领创业,创业推动创新”的教育理念。

从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近几年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从管理体制、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平臺建设等方面均较以往增加,也形成了各个院校独有的工作思路,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教育理念缺乏

调研中大部分院校未形成明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很多高校是采用的政府文件、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通知为“精神”和“理念”,并没有提炼院校自身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理论方面的内涵,缺乏情绪感染、精神感召。同时,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关注不多,偏重于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偏重于企业起步和经营中的管理、财会等方面的实务性内容以及创业技能培训、创业竞赛,忽略了高校本身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阵地、渠道等优势。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文化融合不深,社会价值有限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以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为导向的情况比较常见,为了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动机在宣传和教育中强调的是学生个人目标的实现。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的具体领域方面,研究型高校借助本身科技资源优势,导向是科技密集型行业,门槛高后续存活难;高职院校则更多集中在零售、电商贸易服务、汽车维修美容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饱和度太高,有浪费社会资源之嫌。这些现象反映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功利性倾向,从文化融合、价值导向方面引导不够,忽视了高校应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主动承担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主人翁意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渠道协同效应、耦合作用不佳

高校为了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建立教学、实训平台众多,但是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和创新创业素质拓展方面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耦合机制,不可避免地出现“为了教育而教育”的形式化问题和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实践提升、素质养成等各个环节脱节的问题,极大影响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引导策略

(一)倡导“以人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充分重视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

助力大学生塑造品德、获取财富、实现理想、报效祖国,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共存及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内容、目标上较思想政治教育更为具体,在形式、手段上更为灵活,两者融合可弥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活泼不足、教学手段缺乏创新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层面价值观使人牢记我国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今后发展的目标,社会层面价值观使人明确生活追求、社会秩序,个人层面价值观落实到生活工作中向公民提出具体要求,它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国家建设、社会进步、个人发展的方向盘。“以人为本”指的是要以人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为首要目的。“以人为本”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基本思想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和积极性的发挥,是高校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高校应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视价值观导向作用,融入“以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发挥高校在引领创新创业社会风尚中的重要作用。

(二)融入傳统文化教育,以“华商精神”点燃高校创新创业燎原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自古就有的商业文化精髓在于华商精神的流传和继承。华商精神中的仁、义、法、智、信给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创业技能培训、经济效益取得之外更重要的文化内涵。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应是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中的应有之义。不管是晋商精神的“行大道、重仁义”还是新时期的苏商精神“厚德、崇文、实业、创新”与目前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都建立在以人的基本素养为基础上,用价值引导、文化熏陶、实践提升等方式促生意识、培育精神、培养能力。在高校建设校园文化工作时应注重中华文化的融入,为创新创业文化发展、精神成长的土壤添加中华文化的“养分”,通过课堂、活动、网络等宣传教育阵地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浸润“华商精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创业文化。

(三)补位协同,打造“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大格局

创新创业教育从深层次看,不仅仅是国家的发展策略,亦不仅仅是高校教育的任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道路上,社会、高校、家庭、学生四个方面是互利共生关系,应起到补位协同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社会整体进步,造福每一个筑巢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家庭;对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和科研进步起到助推作用;对个人而言,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高校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构建大格局,注重“四位一体”协同作用的发挥。高校应充分动员教职工承担起创新创业教育的职责,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渠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手段,全方位地开展思想引导工作;高校应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利用在校生、毕业生创业典型开展经验分享、座谈沙龙等活动,以创业者创业精神感染大学生,以创业者经验知识启发大学生,促进整体创业发生率的提高;高校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向家长传播创新创业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家长更新观念,突破传统观念束缚,在大学生原生家庭中形成支持、理解、鼓励创业并且接纳创业失败的氛围,做好大学生对承担创业风险、接纳创业失败的心理建设,增强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戴涵莘.以苏商文化为特征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39-40.

[2] 段海超,蒲清平,王 振.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7):74-77.

[3] 伍 琪,李 华.创业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6):174-175.

[4] 金伟琼,陈永霖,吴蕾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6):68-72.

[5] 宋 妍,王占仁.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7(06):38-41.

[6] 王竞一.中国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机会识别过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8):86-93.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and importance of ideological guidanc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urrent problems:the sepa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lack of educational ideas;Due to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with local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social valu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limi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latform, channel synergy effect, and coupling effect are not good.Based on the above facto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uiding strategies: advocating the valu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gnit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Chinese business spirit”; complementing coordination to create a “four in on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atter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思想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