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的高考题

2019-06-14 06:33史杰鹏
读书文摘 2019年6期
关键词:公子纠齐桓公郑国

公元前702年,也就是鲁桓公在位的第十年,齐国、卫国和郑国突然勾搭成奸,攻打鲁国。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比较富裕的郑国,原因还得上溯到四年以前。

话说四年前,有个少数民族政权,叫北戎的,突然攻打齐国,齐僖公二话不说,决定向各诸侯国求救:“不是我自己搞不定侵略者。但我们既然是‘北方华夏公约诸侯联盟组织的一员,就应该互相协助,共同防御野蛮人,才能保证我们齐国即使碰到天灾人祸,也不会降低生活水平。”

郑国接到求救后,郑庄公立刻召开军以上干部大会,会议一致决定:立刻派遣太子忽带领精锐部队,帮助齐国抵御野蛮人的侵犯。

太子忽风风火火赶到齐国,发现已经来了好多华夏联盟的诸侯,大家聚在一起,浴血奋战,击退了戎兵,捍卫了齐国的主权。之后,齐僖公召开宴会,犒赏所有来救的诸侯。他首先发言:“宴会之前,我们首先要进行授勋仪式。这个仪式很复杂,为了充分体现仪式的庄重性和严肃性,我提议,从诸侯中遴选一个最懂礼仪的代表来主持。大家说,哪个国家的代表最能够担当这个重任?”

大家沉默了一会,太子忽首先举手:“我提议鲁国。鲁国,是周公的后裔,当年解放战争中功劳最大,封地最肥,天子颁赐的乐器最全,文化水准最高。鲁国,当仁不让。”

齐僖公说:“有道理,我也站鲁国。”同时举起一只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快更多的代表举起了手。齐僖公说:“有反对的吗?”数手员的声音在大殿的四个角落此起彼伏:“没有—— 没有——没有—— 没有。”

“好,全票通过。”齐僖公说。

于是鲁国代表出场,开始安排座次。但很快出现了争执。只听见大殿上郑国太子忽愤怒的声音:“不,凭什么我郑国的座位排在最后?凭什么?我们这次功劳最大,俘虏了北戎的两个主帅大良和少良,砍下北戎军中三百个带甲武士的脑袋,因此导致北戎军队精神崩溃。凭什么我们郑国反而排在最后,凭什么?何况刚才是我首先提议让你们鲁国主持,早知道这样……”

但是他的声音被鲁国代表的声音打断了:“凭什么?不凭别的,就凭你们郑国爵位最低。确实,你们郑国这次兵最多,后勤最好,功劳最大。可我们大周的天下,朝廷排座次只看爵位。你们郑国只是侯爵,其他的诸侯不是公爵就是伯爵,而杞国、许国那些爵位更低的子爵、男爵这回又都没来,你说,我能怎么办?同志,不要冲动,不要忘了我们大周的政治纪律,要珍惜自己的政治前途。尤其你最后一句话,说得很不得当,我鲁国这回主持礼仪,不是你首先提议不提议的事情,我相信你的提议,也是出于公心,是确确实实觉得我们鲁国好,而没有指望我们因此徇私舞弊,是吧?”

太子忽脸色铁青,屁股重重顿在最后一张椅子上,嘴里喃喃地说:“鲁国,你他娘的记住,这件事,咱们不算完。”

所以,四年后,郑国纠集了齐、卫两国,来讨伐鲁国:“只要鲁国肯为四年前的事赔礼道歉,咱们就算结了。”

鲁桓公也紧急召开常委会,会上,鲁国的大臣破口大骂:“这郑国心胸狭小,果然也只配做个侯爵。还有齐国,什么玩意,它郑国侯爵不懂事,你齐国伯爵,又是解放战争的顶级功臣,也不懂事?也忘了政治纪律?现在这世道,真是礼崩乐坏,好不了了。史官,给我把这事记下。记住,要用春秋笔法,让我们的子孙看看,我们鲁国都碰到些什么野蛮人。还说人家北戎野蛮,我看都是一路货。”

史官立刻饱蘸浓墨,在竹简上义愤填膺地写下一行字:

齐侯、卫侯、郑伯来战。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什么叫“来战”。原来这就叫春秋笔法。意思是我们没惹你,你自己跑我家来打仗,相当于现在的“寻衅滋事”。有人可能会问,难道写“侵略”不是更好吗,不是更能体现敌人的野蛮无道吗?其实不是的。在春秋时代,“侵”是一个褒义词。《说文解字》:“侵,渐进也。从人持帚,若扫之进也。”许慎把“侵”解释为“渐进”,既不通俗,也不准确。其实从古文字来看,“侵”的字形像手持笤帚,辛勤洒扫,这种扫地的姿势,很像蚕食桑叶,慢慢来。但它和“伐”这个词一样,当时的确是褒义。在 《周礼》 这部书中写到:如果有个国君“贼贤害民”,那就应当“伐”他;如果他竟怙恶不悛,那就应该“侵”他。也就是说,“侵伐”两个字,是国际社会征讨有罪国君的专用褒义词,鲁国当然不会用。

这一年,鲁国的高考题应该有这么一道:

我公十四年,郑人纠集齐人、卫人___。

A:来伐  B:来侵  C:来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要记住,标准答案是C。

很快又过了十几年,到了公元前684年,也就是鲁庄公十年,齐国又发兵攻打鲁国,这回的发起人,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他的理由是:去年我和哥哥公子纠争君位,你鲁国竟然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想帮助他抢班夺权,严重干涉我齐国内政。好在我腿脚利索,在莒国的护送下,早一步赶回国,变成了齐桓公,才能顺利发兵击退你鲁国军队,杀死公子纠,维护我齐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事我虽然占了便宜,但账不能这么算,你还欠我一个道歉。

于是在今年,齐桓公再次发兵,要找鲁国讨个说法,在齐桓公的字典里,这种行为理直气壮,叫“侵”,或者“伐”。

但鲁国也觉得自己委屈:当初护送公子纠回国,是你们齐国的看守政府邀请的。怎么能叫干涉你齐国内政?再说你小白不也是在莒国这个外部势力的帮助下,才取得君位的吗?只不过你腿脚快点罢了。你当时还把我们痛扁了一顿,本来就很过分,竟然还不依不饶,太不要脸了。不就是仗着你个子大,疆域广吗?

于是鲁国也紧急动员,发兵抵抗,在谋臣曹刿的帮助下,鲁军在长勺一鼓作气大败齐军,这就是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上赫赫有名的 《曹刿论战》。

齐桓公这回出兵,没讨到说法,还给国内新添了不少烈属,越想越窝囊,这一年的晚些时候,他又纠集宋国,再次来找鲁国讨说法。这回就不能叫齐军了,应该叫联军。他找宋国做帮手,并不是因为自家国弱,力不从心,而是想告诉鲁国:我是得道多助的,你是失道寡助的。这世界上暴力不能包打天下,暴力之上还有公理,还有头顶的灿烂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不是我齐国来讨伐你,讨伐你的是以我齐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面对正义之师,你还是尽早割地赔款为妙。

谁知这次鲁国也不多说,突出奇兵,先发制人,以锐卒先行攻击弱势的宋国军队,在乘丘将其全歼。齐国人大惊失色,撒腿就逃。鲁军喜滋滋地凯旋,向太庙献捷。六月,鲁国的高中生又一次参加高考,不出所料,这一年的时事选择题又有一道类似的:

我公十年,齊师、宋师来___。

A:来伐  B:来侵  C:来战  D:以上答案都不对

标准答案:C

这基本是送分题了,凡是合格的鲁国语文老师,在讲解模拟试卷的时候,都应该会告诉孩子们:“记住,这道题十几年前的高考就出现过,一定要填C。别看只有小小的一分,全鲁国这么多考生,一分没准就甩掉几百人,也许你毕生的命运,就靠这一分,它决定了你这辈子能不能吃香喝辣。”

(选自《贵族列传》/史杰鹏 著/东方出版社/ 2018年11月版)

猜你喜欢
公子纠齐桓公郑国
管鲍之交(下)
做别人家的父母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
齐桓公与管仲
论齐桓公的「尊周而亲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