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煌
明年将是脱贫攻坚的收官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就要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在这“最吃劲的时候”,脱贫形势怎么看,脱贫攻坚怎么干?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2015年以来的第六次脱贫主题座谈会,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给出了答案,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强调“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又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胜利在望,脱贫可期。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脱贫攻坚战从取得决定性进展到实现全面胜利,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截至2018年年底,贫困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县还有111个,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县还有98个,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剩余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占四成以上,而且越往后剩下的贫困人口中老弱病残占比越高。在脱贫目标上,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难度较大。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的重要原因。现在“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总的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因此,在这个最为关键的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摸清底数,聚焦突出问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坚定信心不动摇。信心凝聚定力,更提供动力。“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要攻克剩下的“坚中之坚”,啃下难啃的硬骨头这个“难中之难”,往往费时费力费精神,难度大、收效慢。有人可能会在困难面前产生急躁情绪、松懈情绪、甚至畏难情绪。在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彰显了我们党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有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坚定,前进的步履才会铿锵有力。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进行的一场举世罕见的硬仗。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重要使命。改革开放的40年,7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党的十九大强调“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具体目标就是,届时,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要如期完成目标,在工作中,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把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要干劲不减、措施不降、力度不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要调高标准、吊高胃口,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脱离实际的指标,不做超越实际的事情,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就要聚焦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这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必须坚决克服。还有的地方工作不细不实,精准方略存在偏差,有的发钱发物“一发了之”,有的统一入股分红“一股了之”,有的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看似一时脱了贫,但内生动力不足,成果难以稳定巩固。有些地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乡村两级“微腐败”多发,资金闲置与浪费并存,需要纪委监委正风反腐为脱贫保驾护航。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党中央没有硬性要求地方提前完成脱贫任务,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要真脱贫、稳脱贫。
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落实责任不松劲。责任就是担当。责任明确,才能确保事情有人干,工作有人抓,难题有人解。要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强化县级党委作为全县脫贫攻坚总指挥部的关键作用,加强扶贫工作力量,选好配强干部。中央统筹重点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各省区市集中力量解决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脱贫问题。要加强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在基层的治理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党员干部要到脱贫攻坚的一线、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热实践中经受考验。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落到实处、细处,把“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严把贫困退出关,严格执行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贫困县摘帽后,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要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是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贫的重要保障。这个兜底作用很关键。重点做好那些尚未脱贫或因病因伤返贫群众的工作,加快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体系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当前,贫困县“摘帽之后怎么办”这个重大课题已经很现实地摆上了议事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将是长期任务。要谋划2020年后脱贫成果巩固工作,研究现有阶段性政策向2020年后过渡,带领人民群众向着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为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目标继续前进。
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干部作风,关乎脱贫攻坚成败,影响着全面小康的成色。既要强化日常监督防止“不作为”,也要正风肃纪整治“慢作为”,还要惩防并举杜绝“乱作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对在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群众欢迎的干部,要注意培养使用。对那些畏苦畏难、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扶贫干部,要加强教育管理,该撤换的要及时撤换,该问责的要坚决问责。要抓住精准这个“牛鼻子”,狠下一番“绣花”功夫,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责任落实不到位、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等问题,力求做到精、细、实,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