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巧林
1 开学第一天
开学那天,绵绵春雨下个不停,漫漫乡野一派空蒙。
父亲摇着小船,而我站在船上,手中的雨伞轻轻地摇晃,依恋的情思一点点地扯离生我养我的村庄。但心的另一端,我又是多么向往那所镇上的中学,因为去镇上读书是长大的标志,也是独立生活的起点,而且可以同镇上的少男少女们做同学,交朋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镇上的大街小巷逛个够,真的很美好!
一个小时后,我踮起双脚急切地朝着镇上方向眺望。可是,那所新学校宛如羞涩的新娘,盖着由雨丝织成的“头巾”迟迟不愿露脸。直至橹停船止,父亲将船缆拴在了校园西侧的石驳岸上后,我才看见晃悠在粉墙边的一枝枝绿柳,以及隐约勾勒在雨雾中的几个湿润润的黛瓦屋顶。
走进校门后,新校园的模样被越发稠密的雨丝和五颜六色的雨伞挡住了。雨珠“滴滴答答”地敲响雨伞,嘈杂的人群里传出一阵阵乡音。诚然,那些乡音土得掉渣,绕口费舌,但它们是地地道道的吴侬软语,每一个声调语气都会不停地撩动我心中的乡情。
傍晚,雨过天晴,通红的晚霞如同绚丽的彩缎铺满西边的天空。
忙碌了一天的老师们下班了,前来送学生入学的家长们回家了,喧闹的校园慢慢地坠入冷清与寂寞,唯有树顶上的麻雀们还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我独自徘徊在石驳岸上,缕缕乡愁趁虚而入。举目远眺我的村庄,但见凝重的暮色正一点点地吞没远处的云霞,而急水港渡口的橹声也悄悄地告别了白昼的忙碌。
入夜,我和七位素不相识的寄宿生有缘聚首,同居一室。苦于陌生与拘谨,起初缠绕在我们身边的气氛是沉闷的——大家只顾在各自的床位边窸窸窣窣地整理行李,铺放被褥,谁也不说话,甚至谁也不好意思与别人交换一个眼神。
殊不知,这样“僵持”的后果,会让我们越发深切地感受初出家门的惆怅以及没有朋友的孤独。
后来,一位被班主任老师任命为临时宿舍长的同学慷慨地给大家分享他妈妈做的糯粉赤豆馅团子。我尝了尝很好吃,甜甜糯糯的农家糕点。没想到,这一个个团子一下打破了沉闷,并悄悄激发起了所有人的慷慨之心。大家纷纷把妈妈们做的糕点亮出来,任大家挑选品尝,包括金灿灿的黄米糕、沾满黑芝麻的油面酥、碧绿喷香的葱末熊饼。
美滋滋的食品让我们生出了亲亲热热的乡情和友谊,也让我们第一次有了他乡遇故人的惊喜和相见恨晚的感慨。
这一夜,自诩“八大金刚”的我们不知困倦,睡意全无,一场海侃神聊悄然上演。我们先是围着黄澄澄的灯光,坐在各自的床沿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聊。就寝铃响过后,我们各自捂在黑洞洞的被窝里接着聊,一时间,我们的宿舍仿佛成了热热闹闹的茶馆。
“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令我们的闲聊戛然而止。
我们还没反应过来,一个高大的人影愤然闯进宿舍,大声喊道:“你们这些小鬼,还要不要睡?别影响了邻居休息!”黑洞洞的宿舍立即鸦雀无声,“八大金刚”变作八只胆怯的小老鼠。
2 寝室边上的乡村味
我们的宿舍紧挨着农田和农家,因此,我们的睡梦里常常会闯入亲切熟稔、有时又有点烦心的声响。
寝室灯一熄,那些潜伏于窗外的小动物们就开始亮嗓门了。起初稀稀落落的,拘谨而略带试探性。后来,那些声音犹如慢慢决开的堤水,渐响渐稠,直至哗啦啦地汇成洪大之势。细听它们的音质、音阶和频率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是杂乱无章的。其中最能抓人耳朵的当数青蛙了,一来,青蛙的叫声特别嘹亮而穿透力强,又有“蛙”多势众的优势;再者,青蛙们的叫声有着独特的乡情魅力——我听了,会油然想起自己村里的那些青蛙们,它们也是这样兴高采烈地鸣叫,腮边的气囊一鼓一张的。
清晨,几只雄鸡的啼叫声强行闯入我们的梦乡,一声接一声,一阵接一阵,清亮高亢的嗓门赛过天底下任何一位男高音。我们万般无奈,惺忪的睡眼欲睁还闭,慵懒的睡意蛮缠死扰。最后,只能在心里狠狠地骂雄鸡们:“讨厌,掐死你们!”雄鸡们没听到,只顾循着时辰一遍遍地啼叫。
种种扰声才息,隔壁一户农家的炊烟也来“骚扰”我们。那炊烟一缕缕地从窗口随风潜入,挟着淡淡的灰气和浓浓的菜饭鲜香。殊不知,这就苦了我们——经过一夜的消耗,存在我们肠胃里的隔夜食早让动力强劲的消化系统消化得无影无踪了。
于是,那浓浓的菜饭鲜香就像魔鬼妖孽一般前来捉弄我们:它们先把我们的饥饿唤醒,再将它们的诱惑一点点地潜入我们的鼻孔里、肚皮里,甚至是意念里。这时,疯狂的食欲如洪水猛兽一般向着我们扑来。
后来,竟然是一阵“叮叮当当”的锅盆瓢勺声让我们一点点地归于平静,因为,这声响让我们想起,此时,家中的妈妈们一定也在晨灯昏黄的灶边,手操锅盆瓢勺,替全家人煮着香喷喷的早餐呢!
3 熄不灭的寝室灯
念高二时,我们住的那个宿舍是古镇西北隅的一幢老宅,古色古香的大厅摆放着三四十张双层木板床,粗大的木梁上晃悠悠悬挂着几盏电灯。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电灯显得稀少而昏暗。而住在前面厢房里的班主任老师一遍遍地强调:“这些灯仅是用来方便就寝的,要节约用电,准时熄灯。”
我们大家都认为老师的话说得对,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有些难——几十个同学住在一起,常常会控制不了熄灯时间。
起初是正常的照明,洗漱收拾哪样也离不开灯光。然而,做完了就寝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后,大家也是轻易不肯熄灯的,因为灯光仿佛成了我们驱赶寂寞、赖以交流的特殊伙伴,而且,灯光让我们感到温暖而舒畅。
更重要的是,灯光可以把我们一天的生活由平淡无奇推向兴奋热闹的高潮——有的同学在灯光下嬉戏着、追逐着,简直有些忘乎所以;有的去床头边、旮旯处躲躲藏藏,重温儿时乡村里的捉迷藏游戲;有的凑着灯光把几张床铺拼凑在一起,搭出一张舞台般的“大床”,然后一个个打擂台似的摔摔打打,演戏似的哼哼唱唱……匆忙间,哪位同学的头碰到了一个电灯泡,于是,灯光东晃西摇,扫射出一束束麦芒似的光线。
“嘟——”一阵急促的熄灯哨子声从南面的厢房里传来。“军令”一响,吵闹声戛然而止,电灯一盏盏相继熄灭,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一个个爬上各自的床铺,藏进各自的被窝。继而,一片静谧与黑暗中传出佯装入睡的呼噜声。然而,我们还是戒心重重,生怕班主任老师在我们的床边偷偷地巡视——要是哪位同学不听话敢随便开灯,或者继续说话不好好睡,那第二天定然会找谈话的。
过了好一阵,大家觉得“平安无事”后,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慢慢响起,由弱而强,直至再次拉开电灯,肆无忌惮地聊起来:从白天的作业到某位老师的特征,从家里琐事到同学间的交往,从正道新闻到闲话野史,从食堂伙食到街边小吃,可谓天南海北包罗万象,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笃、笃、笃”门板上传来某位捣蛋鬼带有“警告”意义的敲击声。大家一听,以为是班主任老师来了,于是一个个噤若寒蝉,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然而,等了好久还不见班主任老师的身影,大家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逢到复习迎考的日子,班主任老师的熄灯哨子就近乎完全“失效”。虽然灯光不够明亮,可是,凭着少年们好使的眼力,那灯光是足以看清一道道复习题的。于是,你想多温习一会儿,我想多背诵一会儿,谁也舍不得把灯关了。实在无奈时,有人就干脆点上预先备好的蜡烛,来个名副其实的“秉烛夜读”。
读着、读着,忽然闻得街上哪家的雄鸡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