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 初/文 刘远凤/图
贝(甲骨文)
“贝”是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贝壳。贝类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食物,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用来充当交换媒介的原始货币。由“贝”做部首的字多和钱财以及贵重物品有关,如“购、贪、贵”。同学们常被爸爸妈妈称为“小宝贝”,因为你们是爸妈最宝贵的啊!
“负”是会意字,它的金文字形像一个人驮贝而行,因此“负”有“背”的意思。引申为“承担、承受”之意,例如“负重”。《说文解字》上有“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负”是自恃的意思,字形像一人持守钱贝、拥有钱财而有所依仗的样子。例如“自负”。
负(金文)
“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人们偶尔通过互相交换物品的方式来获取生活所需。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扩大,交换物品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于是人们急需寻找一种物品充当交换媒介,方便人们换取物资。当时人们居住的地方大多离海较远,贝类比较难得,因而十分珍贵,而且贝类色彩鲜艳、外形美观、坚固耐用、便于携带,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交换媒介ü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的需求量扩大,海贝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时,人们开始用各种材料仿制贝币,出现了石贝、骨贝、铜贝等。从人工铸币(以金属币为主)的出现到大量使用,海贝逐渐淡出了货币的历史舞台。
一直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铸币,形状各不相同,甚至一国之内不同地区也铸有不同形状的货币。
秦统一中国后,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货币的形状(圆形方孔)、重量等,统一了全国的货币,结束了货币使用杂乱的局面。这种货币被称为“秦半两钱”。
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到了宋朝,由于铸币材料紧缺、金属币笨重不便,纸币应运而生。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秦半两钱
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