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颖
提起跳高王宇,大家都会想到赛场上那个勇往直前的小伙子,自信、笃定、帅气、优秀。2018年2月获得国际室内跳高赛冠军、8月摘得雅加达亚运会跳高金牌、今年又斩获米莱尼—霍布内洛维跳高纪念赛冠军,王宇那一跃而起的身影深深印在了很多田径迷的心中。
清华学霸、跳高冠军、颜值担当,很多标签伴随着王宇的走红,那么生活中的他是什么样呢?
每天下午,背着双肩包的王宇都会准时出现在北京市海淀区某训练场内,清瘦的身影悄悄地走进来,换鞋、热身、和师弟师妹们常规训练,一如没有拿到金牌前一样。在王宇身上,看不到一点冠军包袱,这个“90后”大男孩自然、随和,训练的间隙给记者讲讲平时的流程,介绍下身边的师弟,开几句玩笑,不像采访,倒像朋友探班。
“90后”王宇是土生土长的珠海人,父母都是珠海市体校田径运动的教练。“在我小时候他们每天都会出早操,这在潜意识中影响了我对体育的喜爱。那时,我也常去田径场玩。为了培养兴趣爱好,从小我就参加了许多运动,比如游泳、羽毛球。不过,羽毛球对我来说感觉还是太难了,没玩多久我便停了下来。”王宇说。
父母认为这行太辛苦,并不希望儿子从事体育运动,而是鼓励他要好好读书。“初二的时候,我们发现孩子身体太弱了,就带着他锻炼身体。”王民夫妇发现儿子在弹跳能力上很突出,就尝试着让孩子学跳高。一年之后的初三测试上,只是在父母指导下进行业余训练的王宇,居然跳出了1米90,这也提起了王宇对跳高更为浓厚的兴趣。
2006年,王宇开始踏上了他的竞技之路。在初三校运会上取得跳高冠军后,王宇的父母带他来到北京,到清华附中的马约翰特长班进行较为专业的训练和学习。在这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要优秀,白天学习、放学训练,王宇也逐渐适应了这样的高中生活。同期,王宇拜师海淀体校王嘉陵教练门下,得到王教练的悉心指导,也结下了此后数年的师徒情谊。“那会儿他瘦瘦弱弱的,协调性并不算好,但是专项感觉不错。”当年的情景,王教练记忆犹新。
在和同龄孩子相等的时间里,王宇又要训练、又要学习,这段高中生涯为他一直读完清华硕士打了很好的基础。在跳高项目上不断创造好成绩,在自己的学业上王宇也尽心尽力。他本可以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被保送清华大学,但他还是坚持参加了高考,并最终以优异的文化课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在王宇看来,学习不是一种压力或者负担,而是心灵的调试剂,帮助自己舒缓减压。
作为学生运动员,王宇和职业运动员有很大不同,除了时间分配上,训练只能作为课后加餐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饮食,不能什么地方都去吃,因为你不能保证它的肉类是不是安全,一会儿带你去我经常去的餐厅看看,很多学生运动员都在那里吃饭。”王宇说,“还有不能受伤,因为我们没有队医、没有健康师照顾,所以要尽量保护自己别受伤害。”
家人的鼓励、教练的悉心指导,让低调沉稳的王宇继续在跳高之路上不停地取得新突破。2013年对于王宇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被称为他的“爆发年”,在这一年,他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2.33米。从此,冠军的称号越来越多,2014年全國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冠军,201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项目冠军……“因为当时比较年轻,身体状态非常好。虽然没有说特别去强求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是运动成绩就会自动往上长,那会儿真的是年轻无敌的感觉,初生牛犊不怕虎。”王宇说。
但是就像所有的运动员一样,获得荣誉的同时,伤病也不可避免。王宇受的最严重的一次伤是在2016年参加里约奥运会前,也因此直接无缘晋级奥运会。“经历这件事情肯定很懊恼。因为对于一个运动员而言,更别说对于学生运动员,奥运会都是终极的舞台,是你这一辈子想参加的最高级别的一项赛事。”经历了里约奥运会的挫折之后,王宇总结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能再伤了”。无论在训练还是在比赛中,他都时刻对自己的身体小心翼翼。
状态又回来了:2017,王宇在全运会男子跳高决赛中卫冕;2018,在斯洛伐克的国际室内跳高赛上,王宇绩摘得冠军,刷新了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总决赛男子跳高决赛中,王宇获得冠军;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系列的大阪黄金大奖赛,王宇获得男子跳高亚军……
2018年8月再战亚运意义重大,赛前王宇给自己制定“保三争一”的目标,最终,他以2米30的成绩夺冠,圆满实现目标。这也是时隔28年后中国选手再次夺得男子跳高亚运会金牌。
上世纪80年代曾是中国跳高的黄金时代。在亚运会赛场上,中国选手在1982年、1986年和1990年连续三届夺得男子跳高冠军。此后近30年来,中国选手都无缘男子跳高冠军。
拿到亚运会冠军后,王宇心情狂喜。他在朋友圈写到——“王宇从不放弃”。“拿到这块金牌真的太不容易了,从2013年全运会后,我一直没有机会证明自己。今年我没有一刻停止努力,在寻求突破,终于拿下了这场比赛。”正如他所说,“跳高,就是把障碍一次又一次地放在你面前,随着杆高度的上升,难度系数也会越大,然后就需要挑战它、征服它。人生,也是这样”。
王宇通过比赛圈粉无数的同时,他运动员之外的另一个身份也逐渐被人熟知——清华大学体育学方向2018届硕士研究生。2017年8月,王宇凭借在国际比赛场多次夺得奖牌的影响力以及流利的英语,正式参与竞选国际田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力争中国田径在世界田坛的话语权,这一举动为社会和中国竞技体育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去年夏天,王宇硕士毕业,进入国家田管中心工作。王宇优秀的学业离不开他超好的记忆力。之前有报道称,在2011年王宇去南昌参加全国田径冠军赛时,便以2米28的成绩夺冠。比赛结束后,王宇和队友们一同去了滕王阁,面对滔滔赣江,心情大好的王宇将《滕王阁序》一气背出。对此,记者也向王宇再次提及此事,他谦虚地回到:“一段啦,没有全背出来。”
不过在这方面,王宇的确有着自己的感悟。“记忆力主要靠理解吧。多揣摩意思,然后背关键词就好。独特训练记忆的方法倒是没有,主要还是靠自觉。”
“比如我马上就要进行一项比赛,身体如果练得特别辛苦,晚上会睡不着觉,累到根本睡不着,浑身都疼,然后我会起来看会儿书,会对神经兴奋进行一点抑制。包括比完赛之后,身体很亢奋,学习也会把这种情绪慢慢压低,让自己变得冷静。”王宇说。
“我遇到教练,就像是在沙漠里遇到甘泉,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采访中,王宇时不时跑到教练身边,摆个兔子耳朵、淘气一下,在教练面前,他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由于离开家乡跟随教练很多年,两人的关系更像父子,颇有默契。每年教练过生日,王宇都会准时送上祝福。
今年,王宇的抖音号大热,又有趣又有料的小视频透露出“90后”的他时尚的一面。关注他的人,有粉丝、有田径迷、也有运动爱好者,王宇会在视频里展露些生活日常或是讲些运动知识。
其中,经常被王宇@到的孙妍就是王宇的妻子,两人的生活幸福温馨,羡煞旁人。“我和我的爱人是清华附中的同班同学,在上大学时也同在清华。我们是在经历了6年爱情长跑后,于2016年3月领的结婚证。”王宇向记者透露道,“当时她是我们班的班长,我觉得她的正气给我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所以第一次搭讪是向她借橡皮。”
没有隐婚、没有花哨,王宇的朋友圈内满满是对妻子的爱和欣赏。“她特别会照顾人!我爱人对我方方面面都给予了极大帮助,在过去训练和学习压力特别大时,我们都会互相沟通。在生活方面,她也是特别照顾我,许多事情她都会帮我想到前面。”说起妻子的好,王宇言语间满是感动和感激,“之前她是三级跳远运动员,但却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在我身上,致使她经常无暇顾及自己的事情。”而私下里,孙妍绝对不是王宇身后的女人那样的隐形人,人家高颜值、大长腿,有自己的事业和爱好,阳光上进。可以说两人在一起真是天造地设。
“衷心的感谢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田径管理中心的领导和我的同事们、感谢母校清华大学、我的家人、队友、朋友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和支持。这一年对我来说是积累的一年,是成长的一年,能够在亚运会上获得一枚宝贵的奖牌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当我站到领奖台上,看到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在国际比赛的颁奖仪式上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冉冉升起,我的心为之沸腾,久久无法平静。这不仅是我的第一枚大赛奖牌,更是对我和教练的激励和认可。在此,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教练王嘉陵指导,我们一路走到今天着实不易。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因热爱而坚持,唯有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才能够离梦想更进一步,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这是王宇的冠军感言,虽然语言颇为官方,但是对家人朋友的感谢、对教练一路走来的感激都是真情实意。
王宇坦言,自己这个年龄,比赛只会一场比一场少,所以他会更加珍惜比赛机会,更加尽情享受比赛。至于两年后的东京奥运会,王宇说那将是他的终极考验。“在力量和起跳速度上还可以再提高,需要向国外优秀选手多学习,当然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成绩。”
未来,王宇在拼搏跳高事业的同时,也会更关注业内年轻人。采访中,王宇几次推薦师弟,并且一直很关照师弟师妹们的训练。在王宇看来,最佳的跳高选手一定要是大长腿,身高在1米95左右、身体机动性强、弹跳力好才行。“就我自身的身体条件、杆上的协调性等方面跟国外优秀选手比还是有些差距的,我希望我国的年轻运动员都能坚持自己的技术风格,多去向国内外优秀选手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多去了解他们平时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及康复理念。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国跳高达到一个更高的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