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霄
考场作文之道,在于一气呵成,短时间的创作是对即兴写作的一种锻炼。而完成一篇好的作文,就如同造屋架梁,从地基的挖掘到椽木的搭建,再到最后朱梁画栋的华美装饰,需要一步步水到渠成。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这句话是说,少年人初习文章,应该端正文体,以思想情感为精神主宰,以内容情理为核心精华,以文章辞采为修饰,以语言韵调为声韵气势。这才是谋篇运思的恒常的法则!
当拿到试卷时,我们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浏览全篇,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就是静心品读作文题目,逐字逐句勾画,并看清题目要求——是否要求结合材料内容(例如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幸存者偏差),是否明确提出从某些特定角度出发(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是否要求态度鲜明站对立场(例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近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多以材料作文或者漫画的形式(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出现,微小的细节往往蕴藏着命题人的巧思,这是值得考生加以琢磨的。立意是习作的根基,因为我们要知道写什么,才能去思考怎么写和如何写好。
我高考时,题目给了我三则标语、口号,除此之外再没有提示信息。这三则标语、口号间的主题很散,既提到了效率,也提到了环保、长征。在没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我认为最好是选择全部囊括进去,充分覆盖材料。三则毫无关联的标语、口号虽然看似没有办法整体聚合起来,但题解的关键是“1981,2005,2017”三个时间,而这三个时间正好对应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立意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三部曲”。
“改革开放三部曲”——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总论点或者说全文的关键词,那只需围绕这个核心思想,再发散三到四个分论点,紧扣文题,便很快地列出了一个大纲。
所以,当考生真正下笔去写作的时候,面前摆的已不是一道令人绞尽脑汁的难题,而是一份骨架初成的作文大纲。
作文经典的“六字法”即凤头、猪肚、豹尾,换句话说,就是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而意蕴贯穿其中,作为文章之魂,犹如画龙点睛,使整篇文章都鲜活起来。以绚烂华麗的文笔作为开头引入,以内涵丰富的结句收束全文,段落首尾醒目之处用名言修辞润色,一眼望去,错落有致,层次清晰,寓意深远,正是一篇好的考场作文。
文章中部的结构,可以选择纵向,由浅入深,渐入佳境;可以选择横向,古今中外,为民为国,遍地开花;再或者另辟蹊径,或自问自答,或犀利反语。再以2018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Ⅲ为例,我可以从三个时间段分别经历的时代关键词渐进,也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生活的翻天覆地变化,逐步拉大格局。总而言之,最好将分论点放在每段的开头,这样结构清爽,能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关于作文的语言,我也有两个建议:其一,“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其二“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 诗家百态,李太白潇洒,杜工部沉郁,白乐天通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考场作文以“稳”为主,慌忙刻意的求巧远不及稳中求进的创作。尤其是在议论文中,大段大段毫无意义的抒情,同一个意思反反复复颠来倒去地写,套话,空话,废话,假话等都应该避免。清代章学诚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强调的是“言之有物”。文辞为外衫,立意为内秀,切忌空中楼阁,万莫本末倒置。
内容从哪里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阅读。准备一个摘抄本,将材料按主题分门别类,提前积累名人名言与故事,它们就是你最后写作的宝库。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考场作文的三个重点,就像建房子,需以深远立意为根基,以精巧构架为梁柱,以流畅文辞为翠裘羽衣。
考场上贵在心态,要注意把控时间。紧抓立意,有清晰的构架,每一个分论点为一个板块,各个板块串联成文,既相互呼应,又益于下笔流畅,诸段文辞简明扼要,稍加修辞便更是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