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录取通知书何以令人感动

2019-06-12 00:34徐生坛
求学·素材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笔端时评手写

徐生坛

高校新生录取工作开始后,陕西师范大学(下称“陕师大”)组织8位退休老教授义务用毛笔手写本科新生录取通知书,充当“写手”的退休老教授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年龄最小的也已经60岁。为此,网友赞其“笔端有真意”,并表示希望收藏陕师大的录取通知书。

一群年逾花甲的退休老教授,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案前,全神贯注于自己手头的工作:一笔一画地用蝇头小楷书写着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他们的严谨、笃定与超然,恰如炎炎夏日里一丝清凉的风,驱走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令人神往。

你若对传统文化还心存那么一丝敬意,看到此情此景,能不为之动容?

心中有大爱,笔端流真情。陕师大的退休老教授们正是用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表达着他们对4500多名新生的殷切期望,诠释着“厚德积学励志敦行”(陕师大校训)的含义,提前为即将踏入陕师大校门的新生们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

感动之余,也让人禁不住为陕师大的这一创意拍案叫绝。

也许,在许多高校看来,与毕业、招生、组织学术会议等大事相比,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制作,实在是一件不值得劳心费神的小事。然而,陕师大却不然,他们显然为此大费了一番周折、大动了一番干戈,要不然,8位年逾花甲的退休老教授何以会参与其中?用现代打印技术一两天就可以轻松搞定的事,何以让老教授们不辞劳苦地写上将近10天?细微之处见精神,那些不久即可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新生们,当为自己能在这样的高等学府深造而感到骄傲。

弘扬传统文化,每一所中国大学都责无旁贷。然而,若就实际行动和效果而言,做到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者有几?录取通知书虽小,但对每一位新生而言,都是其人生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证物;机打与手书,若就通知书的功用而言,似乎无甚区别,但若就通知书的审美价值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蕴而言,又岂可同日而语?文化,重在以文化之;弘扬,重在细节渗透。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陕师大的做法值得中国其他大学借鉴。

有时候,大学之“大”,并不体现在其规模与名气上,而恰恰体现在一些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上。与那些热衷于靠排行榜上的排名来提高社会认同度、靠网站挂出的“女神”靓照来吸引社会关注的大学相比,陕师大也许确实算不上“大”,其手写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做法也显得有点保守和落后。然而,正是这种超脱了浮躁与功利的保守与落后,触动了我们内心柔弱的一面,让我们在为其良苦用心感动的同时,不得不反复揣摩大学之“大”的真正含义。应该向有坚持的陕师大及那几位在酷暑中义务为新生书写录取通知书的退休老教授致敬!

【评论】

议论文强调观点清楚、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三个基本点。而时评,除议论文的这些基本点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针砭时弊。这是时评的社会功能决定的。

本篇时评,充分体现了时评的特征。引-議-联-结,论证结构清楚。第一段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必需的,时评具有针对性。第二、三、四、五段以情境再现,引发思考,从影响层面展开论证。第六段以反面假设开启思考,第七、八段联系现实,从大学的责任、社会现状来论证评述这一新闻事件的意义与影响。

所谓针砭时弊,就是针对具体的新闻事件,提出社会层面的思考,由点到面地论述。本文论证结构有收有放,正体现了这一特点。而在语言风格上,本文多用反问句,颇具杂文的通俗与犀利。立场鲜明、语言活泼犀利、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这是一篇真正的时评本该有的模样。以此为范例,借鉴作文教学,让作文“落地”。(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  钟金燕)

猜你喜欢
笔端时评手写
我手写我心
笔端开出玫瑰花
我手写我意
山游
诗趣
水乡记忆
6万字的情书
把新闻时评做成报纸的亮点
网络时代更需要手写的温暖
漫画·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