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宏业
过完了农历新年,市场呈现出不一样的起色。资本市场最敏感,沪指实现五连阳,一度站上2700点。车市也是捷报频传,不少车企实现开门红。对于期待走出下滑阴霾的国内汽车市场来说,确实鼓舞了士气。
增长来之不易,实际上包括奔驰、奥迪在内的跨国车企,全球销售都发出了预警。其中奔驰全球销量下滑6.7%,奥迪也同比下滑3%。与之相比,1月份奧迪在华售出63888辆,同比增长5.3%,推出的全新A6L上市即热销;奔驰在华也实现了4.8%的增长。在欧洲车企艰难应对排放标准、美国车企大幅减员停产的背景下,中国车市能否向好,成为一个牵动四方的全球性话题。
很显然,“得中国者得天下”这个认知比以往都更加贴切。
起码从过去一个月的销量来看,跨国车企大可以稍感放心。不仅是奥迪、奔驰这样的豪华品牌,量产车表现也不错。1月份,丰田在华终端销量达到147100辆,同比增长15.3%,合资企业广汽丰田1月份销量同比大幅增长74.82%。此前一直低迷的韩系车企突然发力,北京现代同比增长47.1%,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释放出2018年经营策略和产品基调改革后的活力。自主品牌里,吉利单月销量攀至15.8万辆,同比增长2%;长城汽车销售11.17万辆,同比增长1.52%;奇瑞同比增长55%;北汽绅宝也同比大幅增长。
由此看来,2019年车市是否就能走出去年的低谷?现在还不能确定。1月里不仅有喜笑颜开的开门红,更有仍在苦苦期盼的复苏春天。
寒流延续到了2019年,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上汽集团1月销售61.15万辆,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14.1%,较2018年12月份环比下降7.3%。广汽集团销量稳定,1月份销售20.97万辆,同比微跌0.21%,但除了广丰、广本同比上涨外,其他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此外,去年大幅亏损的海马汽车雪上加霜,今年1月销量大幅下降87.45%,单月销量仅为1327辆。
很显然,1月份國内车市里有高达74%的增长喜悦,也有近乎跌去九成的惨痛下滑,强者愈强、弱者出局的马太效应,在这一年里将显现得淋漓尽致。
实际上,从乘联会数据来看,1月国内乘用车市场依然处于下滑态势,整个车市批发量下滑10%,零售量下滑2%,整体市场并没有走出去年的下滑阴霾。
1月份到底是开门红还是开门黑,其实并不能代表太多,毕竟这里有着不少企业的结构性修复、去库存的自我调节。重要的是,从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国家意志来看,汽车业趋于谨慎向好。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国汽车消费仍存在较大需求空间,国内汽车消费并未达到饱和。
2018年,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70辆,与以往相比增幅巨大,但与美国800辆、日欧诸国500辆仍相距甚远。权威人士认为,并不是说大家不愿意买汽车了,去年负增长是阶段性的,中国车市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尽管汽车在欧美日趋于饱和,但中国拥有14亿人口消费市场,其中4亿人口迈入中等收入群体,仅这部分人群消费能力就相当于数个发达国家。微观来看,环顾左右,从一线城市到四五线乡镇,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希望买车、即将买车的案例。汽车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模式不断创新,消费升级将成为行业发展最显著趋势。
尽管销量出现微跌,但汽车创造的社会财富仍在稳步攀升。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2018年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长了4.9%,虽然不及2017年的12%,但是并没有负增长。针对去年销量下滑,苗圩认为,需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如新能源汽车;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以强大的国内市场来拉动汽车产业发展。
就在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2019年七项重点工作内容,其中重点包括扩大内需,进一步做强实体经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汽车业健康发展,促进拉动消费升级,已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国家意志。
并不意外的是,新年伊始,发改委就传递出将制定出台促进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不久前,发改委提出通过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优化新能源补贴结构、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放宽皮卡车进城限制范围、加快繁荣二手车市场等六大措施促进汽车消费。这一系列组合拳落实到执行层面还需要时间,但无疑会对汽车市场产生积极效果。
一方面,无论国家意志还是民众生活需求,可以预见,汽车消费仍将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最主要的经济行为,2800万辆基础上,中国车市远未见顶。另一方面,中国汽车的机会窗口期正在加速关闭,大浪淘沙的竞争法则更加残酷。2019年车市是涨还是跌并不是那么重要,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年里,将有一定数量熬不住的企业出局,新造车企业的泡沫会相继破灭,车市两极现象愈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