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丹妮 罗 寒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新亮点,对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市从2015年开始出台政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之后,重庆市政府从乡村旅游、用好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多方面出台政策助力民宿产业的发展。
本文试图从民宿发展的角度,探讨重庆市巴渝民宿发展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庆市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5年底,原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立足农村土地整治、地票交易、农村土地改革等方面的职能职责,将局属房地产企业整合转型与探索乡村民宿用地政策相结合,组建巴渝民宿公司,启动了“巴渝民宿”品牌的建设工作。
目前, 重庆市巴渝民宿发展处于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阶段, “点” 上盘活农村闲置房产, 投入资金改造房屋,以为客户提供体验式民宿服务为主。截至目前,重庆市城口、巫溪、彭水、酉阳、石柱5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建成7个扶贫民宿示范点,改造房屋100栋、客房759间,已累计接待游客3.3万人次,客房收入约为162万元,餐饮及农特产品销售收入约为167万元,联营贫困户年均增收4.5万元。
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巴渝民宿,主要做法如下:一是“以地入股、以房联营”的经营模式。即巴渝民宿公司与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合作方式分别采取了以地入股和以房联营。二是开发成本以农户自筹为主,政策奖补为辅。以城口县龙兴湾巴渝民宿为例,民宿开发建设总成本大概在50~110万元,其中农户自筹大概在35~80万元,政策性奖补包括农户宅基地复垦补偿款和农户已确定政策性补助两部分,其中,农户宅基地复垦补助金额大概在1~10万元,农户已确定政策性补助金额大概在8~10万元。三是采用“互联网+民宿”的营销方式。现已建成网站(www.bybnb.com)、微信、APP、微博等多维度“互联网+民宿”网络营销宣传体系,实现巴渝民宿产品互联网营销、结算和信用管理。四是巴渝民宿项目的产业融合以初级加工农产品及旅游观光为主。
通过分析,发现巴渝民宿在运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巴渝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缺乏系统的政策整合;二是巴渝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低,处于初级阶段;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涉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四是缺乏系统管理规范及营销,民宿服务经营能力较为薄弱。
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涉及产业链的延伸、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产业的渗透三种方式。结合重庆市资源、产业等基础,研究认为,巴渝民宿产业融合发展涉及以下要素及产业:旅游资源(旅游业)、“三养”集聚(休闲养生产业、田园养老产业、避暑休闲产业)、农业生产(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文化创意、农事体验)、居民生活(餐饮业)及服务配套(互联网产业、交通运输业、物流产业)。
表1 巴渝民宿与相关产业融合可行性分析
文章以民宿项目开发的不同主体如农户、村集体、企业及多主体合作的角度,对市内及市外的典型地区民宿项目开展调研,分别从开发适应条件和成本收益方面与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巴渝民宿进行对比分析,具体见表2和表3。
表2 典型地区民宿开发与巴渝民宿对比表
表3 重庆市部分民宿项目开发成本价格表
通过对重庆市内及市外典型地区民宿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对于巴渝民宿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启示:一是依托优质旅游资源,为民宿发展集聚人气;二是盘活闲置农房,促进集约利用;三是加强政府引导和规划,制定民宿管理和奖补政策;四是选择合适的开发经营模式;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及周边环境整治;六是注重民宿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议近期可采取摸清现状及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创新开发模式及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措施;中期可开展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项目试点;远期可以根据开发条件和市场需求,打造民宿村落和布点特色民宿,具体的路径内容如下:一是摸清民宿产业发展基础、开发意愿与市场需求,开展可行性分析。二是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编制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专项发展规划。三是依据资源的空间分布,创新民宿的开发建设模式,如整村综合开发模式、农房改造升级开发模式、精品民宿开发模式等。四是针对不同的开发主体,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户三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五是加强开发引导,开展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项目试点。六是根据开发条件和市场需求,打造民宿村落和布点特色民宿。
表4 各片区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方向
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扶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创新房屋、土地政策。第一,建议启动农村闲置房屋盘活利用工作。第二,完善农民建房审批制度。对重点发展民宿示范点的乡村,经审核后,可适当放宽农民新建房屋空间高度、容积率、人均面积等指标限制。第三,加快村规划编制。第四,加快推行采用点状征地方式,保障民宿及相关产业发展用地。
二是制定民宿管理及奖补政策。第一,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地方管理规范,制定《促进重庆市民宿规范发展的管理办法》,指导民宿产业有序、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建议由重庆市财政局牵头,制定出台重庆市民宿扶持政策,落实资金保障,可以根据民宿投资规模,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或制定精细化奖励政策。
三是加强民宿产业发展的服务与配套提档。第一,推进服务提档。加强对民宿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培育懂服务、懂管理、懂经营的各类人才。第二,推进配套提档。支持和帮扶民宿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配套服务功能。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返乡创业。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城镇居民、专家学者、退休公职人员、大学毕业生等返乡投身参与民宿建设经营。并对他们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民宿专业骨干队伍。
五是完善市场配置,推行集约发展。第一,完善民宿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巴渝民宿官网综合服务平台,健全“线上”“线下”信息沟通机制。第二,发挥市场引领作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宿产业领域的资金投放力度,聚集各种产业要素,探索多种合作方式,营造民宿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是简化相关程序,便捷审批办理。建议进一步简化民宿用地审批和经营办证程序,针对中小型民宿项目,可适当降低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构建绿色办理通道,做到快审快批。如乡村民宿的开办经营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证核发”,为加快培育民宿市场形成提供支持。
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股权融资。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民宿产业。各类投资主体通过出让部分所有权,引进新的股东,实现增资。二是借贷融资。各类投资主体以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要方式进行债权融资。对民宿重点项目,政府给予贷款贴息,资信良好的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可以发行企业债。三是众筹等创新融资。各类投资主体可采取农产品众筹、民宿建设众筹、农产品预售等创新融资模式。以众筹的方式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到民宿的建设中来,解决民宿建设的资金问题。四是产业基金。由政府、企业、投资机构共同发起设立民宿投资基金,参与民宿投资建设。基金由专业投资机构负责资金募集和投资管理。责任单位可为重庆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厅、市农业厅、市扶贫开发投资公司。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民宿发展领导小组,共同推进乡村民宿有序发展。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各单位各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及时解决民宿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推进民宿发展。三是加强宣传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乡村民宿示范典型,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乡村民宿发展。四是加强发展管理。依据民宿管理办法,工商、卫生计生、公安、消防、食品安全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指导。五是加强考核指导。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将乡村民宿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工程的重要考核内容;加强民宿产业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把握乡村民宿产业运行态势,增强分析的时效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