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小妹
高学历女青年,在现代社会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误解:学历太高,眼光挑剔,女博士都是“灭绝师太”……
在苏州工业园区,有这样一群牛人,她们是高校里的年轻力量,她们有着媲美大学生般年轻的面庞,她们有着共同的称号“女神老师”,她们从来不像外界说的那样。我们总想去看看在这些标签背后,是怎样的她们,一起来认识下。
姓名:石晓菲学历:剑桥大学博士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本科,剑桥大桥硕士、博士,27岁就聘为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无数的光环累加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石晓菲。
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从小,石晓菲就是学霸级别的人物,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对她来说,读书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情,在多数情况下,花时间花精力就能收获回报。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石晓菲就去了英国深造。在英国四年多的时间里,石晓菲成长了很多。她表示:“每个出国留学的人,都要面对独立生活和心理状态调整的问题,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剑桥大学学生的背景非常国际化,来自很多国家、不同年龄层的各界人士在这里相遇相识,对拓宽眼界很有帮助。”多元文化背景下,怎么与人相处,是石晓菲思考较多的问题。
博士毕业后,剑桥大学提供了研究岗位让博士毕业生继续深造。而石晓菲选择回到国内,在她心里,家是很重要的。回国后,面对选择上海还是苏州高校这个问题,她从事业发展、生活以及待遇各个方面综合考量了之后,最终留在了苏州大学。
她透露,选择苏州大学还有一个原因。石晓菲的父亲是苏州大学毕业的学生,当时有留校任教的机会,因为家庭和距离原因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南通。石晓菲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爸爸来过苏州大学,读博士期间,又和爸爸来苏州大学重温了一次,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2016年,27岁的石晓菲正式进入苏州大学。正是在这里,她结识了现在的老公,俩人都曾在英国留学,有不少共同语言。在科研方面压力大的时候,他们总是互相支持鼓励,共同成长。
因为年龄比较小,石晓菲跟学生相处起来非常融洽,课后会经常交流,特别是对于未来迷茫的他们,也时常来找她谈心。“跟学生相处很有意思,因为他们很有朝气,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被感染,整个人心态都会很年轻。”
27岁就被聘为副教授是怎样的体验?石晓菲表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她依旧按照自己的规划前行。石晓菲当前在做英语儿童文学和绘本理论的研究,绘本本身是比较复杂、内涵广阔的概念,在绘本理论方面,西方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从容的人,很多事情我都有自己的打算。当前国内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非常严格,一方面努力去拼很重要,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节奏,我要知道自己的研究重点在哪,围绕研究方向静下心来去钻研。”
工作认真的同时,家庭观念也在石晓菲心里深耕。她认为:“事业很重要,但人生很大的快乐来源于和睦的家庭。我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发现,欧洲人家庭观念很重,他们经常说‘family first’。事业的重要并不是说事业能带给自己名或利,而是能够带来一种内心的满足感,做自己热爱擅长的工作非常有价值”。因此,平时工作虽然忙碌,但她总会规划出一部分时间,用来陪伴家人,工作的时候全身心工作,陪伴家人的时候也要放下工作,全身心去陪伴。
现在石晓菲已经是1岁孩子的妈妈,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她反而不像之前对自己那么“严格”。她解释说:“也许是因为我走了一条专注学习的道路,反而现在对学习成绩看得比较淡然。作为妈妈,我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拥有自己喜爱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其他。未来孩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她自己的选择,家长只能引导不能决定。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的过程,培养对世界和人的思考的能力,这个非常重要。”
如今,石晓菲跟家人计划定居在苏州工业园区。但对于行走过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她,对这里不吝赞美之词:“苏州工业园区非常现代化,这里跟苏州古城区完全不同,跟国内很多城市的新区都不同,总的来说,这里规划布局十分合理,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厚,非常宜居。”
姓名:郭晓丹学历:西交利物浦大学博士在读单位:西交利物浦大学
1990年出生的郭晓丹,是个标准的“90后”,目前她是西交利物浦大学讲师,在学校中国文化中心教授《中西方文化比较》课程。郭晓丹有着模特般的身材,172cm的身高配上姣好的面庞,很难相信她竟然是大学老师。
西交利物浦大学有着年轻的因子,这座高等院校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于2006年在苏州创立。由于学校比较新,有意向招聘一波年轻的教师团队。于是,刚刚从苏州大学硕士毕业的她就被招聘到西交利物浦大学来当老师,同时在职读博士。学校很多学生参加“2+2”模式,需要到国外学习两年,《中西方文化比较》这门课程能让他们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历史渊源。
刚来到学校任职的时候,她跟学校里的学生仅仅相差几岁,没什么代沟,很容易打成一片,跟学生关系也是亦师亦友。因为年龄接近,除了课上的问题,在生活上,很多刚进大学的新生也愿意来请教她。
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和00后,提起学校的学生们,郭晓丹非常自豪:“我们学校的学生,跟其他学校学生不一样,特别开放、自主性强、课程参与度高、张扬个性,敢于尝试。”
学校采用英式教学制度,重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包括专业方面评价和课堂方面的评价,很多其他大学老师把重点放在科研方面,而西交利物浦大学有一套评分体系,所以非常看重教学。
作为年轻的老师,郭晓丹教授学生的方法也很别致,她教授的课程《中西方文化比较》内容涉及古希腊时期到民国时期,这些对学生来说很遥远。为了让上课更加生动,她会关注年轻人关注的社会话题,用的课程材料也是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站和社交平台上找的,这样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就连布置的作业都跟当下话题有关。
很多人觉得大学老师,一定是曾经的学霸,对此郭晓丹并不完全认同,她说:“我并不是学霸,小的时候数学好,语文不好,后来误打误撞学了文科,之前完全没有想过。后来到了大学,我发现大学里的文学课跟高中的有较大差别,这是一种审美体验、一种学术研究、一种对于人的精神文明的解读,是一种串联的学科,将文学与历史、文化、心理、地理都联系在一起,就非常有趣,发现了高中没有发现的文学魅力。”
因为在大学当文科老师,郭晓丹听到过很多偏见:“文科老师是个非常务虚的人”“大学老师很闲吧”“脱离现实社会”“整天纯粹学术”“很无趣的人”……“事实上我们跟外人是有一些差别的,但不至于脱轨,而且大学老师其实很忙的,从早到晚都得读书,一刻也不能放松。”很多时候,郭晓丹觉得跟学生交流更直接,上课可以向他们推荐歌剧,而平时接触的很多人会觉得歌剧欣赏不来。
回忆起2008年刚来园区的时候,郭晓丹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学习。那时候休闲娱乐的地方只有圆融时代广场,当时西交利物浦大学也刚建好,仅有一栋楼,这些年园区的变化很大,学校也从曾经的一栋楼发展到南北校区。
姓名:何芊蔚学历: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单位: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初次见到何芊蔚,娇小的身材,萝莉的面庞,你很难把她与大学老师的印象结合在一起,这明明就是个小女孩嘛!走在校园里,说她是大一新生都有人相信。何芊蔚是苏州姑娘,在苏州大学读本科,期间到美国交换学习了一年。
大学毕业后,她便到英国深造,在爱丁堡大学读了硕士和博士。可以说,成年后她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国外度过的。“刚到英国的时候,会经常想家,后来在英国结识了一些朋友,有了自己的圈子就好了。”何芊蔚表示。
因为是独生子女,长期在国外学习生活,2016年博士毕业后,她选择回到苏州,对她来说,回到家乡能够陪伴家人;另外在英国从事大学教职工作,很少有固定职位,她也不想再奔波了。2017年9月,何芊蔚正式入职苏州大学。
在苏州大学,她经常被误认为是学生,连学生们都连连感叹,她很像95后。由于年龄差距不大,何芊蔚跟学生相处起来就像是朋友一样,“他们都没把我当作老师看”。
很多人认为,大学老师工作轻松体面,但何芊蔚表示,这是误解。因为大学老师不需要像中小学老师一样坐班,看起来没有很累,但其实科研压力很大。
何芊蔚平时工作很忙,教授了六七门课程,每年都在上新课,她解释说,一门新课是完全不一样的,得从头开始备课,一周平均下来有十节课;此外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要写论文,还要辅导学生毕业论文。
“实际上,我没有一天在晚上一点前睡觉的。我也许不在学校里,其实是在别处忙活着。”何芊蔚坦言,“当大学老师不太能请假,因为调课很麻烦,平时更是不敢生病,之前有次发烧,但一天有八节课,只能硬着头皮上课。”
“很多人说我们这一代轻松,其实一点也没有,我记得我当年高考是历年高考生最多的一年,竞争很激烈,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工作了压力也很大。很多高校对老师的要求都是‘六年非升即走’,就是说六年没有评上副教授就要被辞退,这是非常严酷的。”
何芊蔚是一个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女孩子,她培养了众多爱好,比如竖琴、摄影、写作、唱歌等等。最近,她在学习竖琴,她告诉记者,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就一直想学习竖琴,但因为体积太大不方便运输,一直没买。回国后她买了一架竖琴,跟着学校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进行学习。
何芊蔚透露,她还是苏州市吴侬合唱团的一员。说起这段缘分,也十分巧妙。刚回国工作的时候,何芊蔚上课时间一长就嗓子哑,上了一整天课之后就不能说话了。于是高中老师建议她到老师所在的合唱团学习合唱,练习下发声方式,就这样,何芊蔚加入了合唱团,参与他们的演出活动,现在上课嗓子也不哑了,还培养了一个新的爱好。
虽然当下是一名大学讲师,但何芊蔚还有更大的梦想,她告诉记者,她的人生梦想是环游世界。寒暑假时间里,她都会策划出去旅行,也会经常摄影,空暇的时候她经常给《私家地理》杂志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