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阳(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丹阳 212300)
经过高三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框架,逐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习方法,但紧张的复习使大多数学生学习动机弱化、兴趣消退、情绪厌烦,进而效率降低,进步减缓,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处于“停滞”状态。二轮复习是实现能力跨越升级的关键期,如果仍然是炒“冷饭”式的简单重复、面面俱到、一讲到底,从知识到知识,而缺乏联系迁移、规律总结,那么,教师会讲得很累,学生会学得很苦,课堂复习也就会出现“打空转”。因此,二轮复习必须寻求突破点,创新复习方法,构建有效复习模式,唤起学生思维的热度和深度,使其灵活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实现能力的“升级换代”。
从知识的掌握来看,一轮复习后,学生对知识要点、纵向线索已基本明确和清晰,迁移运用能力也初步具备。但对难点知识理解尚欠深入,重点知识结构还不够明确,盲点知识仍存漏洞,这就需要二轮复习从三个方面入手,抓牢知识的薄弱点。
老师们往往会认为,多讲一些总是好的,讲得越多,学生就会学到越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教师不对复习内容进行选择,一味多讲、滥讲、重复讲,不仅学生的成绩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加重学习负担,使其厌烦,从而降低学习效果。所以,二轮复习中教师要考虑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要重点突出难点知识的讲授和有针对性地定点突破。难点知识,应主要来自于学生训练中反复出错和课堂中教师多次讲解仍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教师要通过精心备课,对难点进行整理和归纳,运用分析比较、举例阐述、典型训练的方法定点突破,消除学生的复习障碍。
例如,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这一考点笔者首先编制成表1,从内涵、外延、方法论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又从对象、侧重点、关键词三个方面对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区分;然后再精心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训练、评讲。经过定点讲授、分析、训练,这一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学生再遇到类似题目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
表1
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这就需要构建知识体系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做到胸有成竹,融会贯通。[1]但在构建知识体系时,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将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直接呈现,并让学生记下来,这一做法忽视了这个体系是教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不是学生的理解,这样的网络构建是构建在了老师的心中,而没有将知识构建在学生的心中。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自我思考,自我取舍、自我分析的能力,真正实现自己对知识的学习和生长,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笔者主张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教材知识进行再处理,使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逻辑体系。[2]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绘制知识网络联系图初稿。在复习某一单元、课、框前,教师布置学生研读考点,精读课文,找出本单元、课、框的主干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尝试构建知识网络联系图。
第二,学生合作讨论,完善知识网络联系图。在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完成以下任务:(1)小组成员展示,讲解各自的初稿;(2)选出组内最佳的网络图,合作讨论,进一步完善,形成本组的知识网络联系图;(3)各小组上台展示本组的知识网络图,并介绍设计的思路、依据;(4)在以上交流的基础上,再对自己的网络图进行修正、完善,并上交网络知识联系图。
第三,教师点评讲解,对知识网络联系图定稿。教师在讲解前要充分备课,要对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呈现的问题,以及学生上交的图稿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在评讲时既要肯定亮点,又要指出缺陷,并进行原因分析,形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学生对结构图做最后修正、定稿。
历年高考试题告诉我们,基础不扎实是考生失分的第一原因,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因此,二轮复习在突破难点、构建体系的同时,仍然要注意细节,扫除一轮复习留下的知识盲点。
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提倡要“换位思考”,要把自己当作在学习在听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学生认知需求和知识盲点,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轮复习知识的盲点同样应主要来自于学生,一轮复习后笔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和课本,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处和遗漏处。在此基础上将学生记录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编制成讲义,利用课堂有针对性地讲解,厘清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补充学生遗漏之处,特别是高考新增和变化考点。经过这一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全面,基础的牢固程度进一步提高,为踢好临门一脚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政治高考不会远离热点,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和焦点一直都是高考政治试题设置情境的素材,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点也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所以,抓好热点专题的复习是二轮复习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关键。但热点专题的复习却一直是高三教师难以突破的瓶颈,重传授轻探索、重识记轻发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非常普遍,教师的包办,单纯的讲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复习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会更多成功的喜悦,实现能力的“换挡升级”,在时政热点的复习中,要翻新“菜式”,打破常规,探索复习课堂的反转,使复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考热点范围较广,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要善于从党的大政方针和众多的时政热点问题中梳理和确定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事关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战略性的热点时事和重点话题,进行重点探讨。经过挑选,笔者确立的2019年高考复习的热点话题有:改革开放40年;从中美建交40周年看中美关系;创新驱动发展;中国进口博览会;民营经济发展;个税改革;新中国建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与发展;等等。
在确立了热点后,笔者与学生讨论,设计了热点专题如表2,然后通过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课前完成表格内容的收集、整理和编制工作。
表2
步骤如下:(1)各小组将本组表格印发给全班;(2)小组代表讲解编写思路和内容,全班针对其中的疑问提问,小组成员进行解释;(3)全班对表格中不完善处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4)教师点拨,指导,归纳总结;(5)课后小组成员针对课堂讨论,进一步思考、讨论和完善表格内容,最后定稿。
学生是等待点燃的火,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去充分“自燃”。因此,在复习中,凡是学生能自己去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要敢于把思考的权利、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思想、展示观点的机会,在质疑、交流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分享、去运用,在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中,确立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从容,要相信,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就会为你创造一个精彩的世界。
高三后阶段的复习中学生能力的提升,习题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盲目的题海战术,没有方法的指导和规律的总结,不仅浪费复习时间,而且由于训练和指导没有针对性,抓不住重点,学生的解题方法得不到有效的指导,提分增效就很难实现。因此,二轮复习中,教师要思考如何找到学生问题,有效训练,纠偏指错,科学指导,真正做到给每一个学生“把脉会诊”,做到“对症下药”。
专项训练的习题可以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前面复习和训练中暴露的问题;二是历年高考中学生能力提升的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专项训练题。比如:针对典型客观题错误较多的情况,可以编制经济图表选择题、传导型选择题、漫画选择题等专项训练;针对学生主观题答题方法的缺陷可以编制评析题、开放性试题等专项训练;针对学生思维能力不足可以编制归纳思维类、演绎思维类、辩证思维类、推理思维类、论证思维类、因果分析思维类等专项思维训练。当然,根据具体学情,专项训练的编制在内容和难度上,可以有所调整,以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在实施专项训练时,最好课堂完成,及时做好学情统计和评讲,对仍然存在的问题还要进一步选择相关习题进行跟踪训练。
掌握了规律,找准了方法,复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之效。二轮复习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形成,教师专业、科学的分析讲解尤为重要。
第一,同类题目中找共性。例如高考主观题中,“措施建议类”是常见的题型,虽然呈现形式多样,对学生的解答也有不同的要求,但通过对这一类型试题的专项练习和讲评,我们可以找到规律,掌握解答的方法。解答“措施建议类”问题,一般从以下几步入手:(1)抓题眼。此类试题设问中常以“措施”“建议”“要求”“如何”等词语为题眼。(2)明主体。此类试题一般设问中会给出相应主体,如国家、政府、公民、企业等;如果没有明确主体,而只给出范围,则可在这一范围中自我构建适当的主体,如《经济生活》从“国家、企业、个人”的角度,《政治生活》从“公民、党、政府、人大”等角度。(3)列知识。明确主体后,在草稿纸上列出该主体涉及的相关知识体系,如政治生活中公民有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等。(4)读材料。明确主体在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并进一步对应相关知识点,在列出的知识体系中做好标注。(5)做答案。根据答题的规范要求,写出答案。
第二,一道题目中求变化。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反映在试题讲评中,就是要指导学生树立求变、创新的意识,通过一题多解、同题异构等方式拓展和提高试题评讲的效度。在此,教师要做好三点:一是在内容上,变化试题考查的知识,拓展“宽度”;在方法上,变化试题解题的要求,挖掘“深度”;在设问上,变化试题思维的角度,增强“精度”。通过变化引导学生跳出思维的定势,打破原有的做法,拓宽思维领域,提升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和科学性。[3]
复习越到最后,对学生答题的规范越要强调,要通过严格答题规范要求,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失分,增加提分点。在答题规范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要求:(1)字迹要工整;(2)答案要分点书写;(3)知识要点要结合材料分析;(4)学科术语要规范使用;等等。在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指导时,最好通过典型学生答题样本的展示,对照比较,找出问题,加以改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其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抓牢知识薄弱点,抓好时政大热点,抓实答题增分点,才能真正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真正让学生头脑“动”起来、思维“活”起来,体验成功的喜悦,走出停滞不前的“高原反应”,实现能力的“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