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本芭娜娜《厨房》译本比较研究

2019-06-11 04:46毕克寒廖天蕴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目的论厨房

毕克寒 廖天蕴

摘  要:用翻译学界中目的论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比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厨房》的两版中文译本,根据目的论三原则,对李萍和张哲俊两种译本在词汇、人物对话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两位译者在翻译时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吉本芭娜娜;厨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1

在日本近代作家中,吉本芭娜娜是极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其处女作《厨房》以女性的角度讲述了亲情与非亲情之间的爱与救赎的故事,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目的论的三原则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虽然国内的学者们探讨了一些关于《厨房》的研究成果,但还没有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的研究。

一、目的论内容与应用

翻译目的论(Skopos)产生于德国,是由德国功能派学者弗米爾提出来的。它的核心概念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是最主要的因素。在任何翻译活动的过程中,都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译文采用何种指导理论,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以及想达到什么作用的翻译效果等,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

目的论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目的原则。作为首要原则贯穿着整个翻译活动,也影响着最终的翻译效果。译文是由目的决定的,五四运动时期为了激发群众爱国热情,译者在翻译外国文学时通常会增加反抗精神的篇幅,这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服务。连贯原则要求译文要具备可读性和包容性,对于目的语的读者来说,不仅在语言难度上要适合受众群体,也要尽力使译入语的语言准确且富有吸引力,给予读者启发和美的享受。忠实原则是译者对原文作者以及译入语读者的一种忠实的心理,它的忠实程度受目的原则的制约。

二、作品研究与译本现状

《厨房》讲述了少女樱井美影在失去了世上所有的亲人后,只有在厨房入睡才能给她踏实的温暖。之后她得到了曾经受到祖母生前关照的田边雄一以及他的变性人父亲惠理子的收留,本来各自支离破碎的家却相互温暖了彼此。

作者吉本芭娜娜在书中所突出的主题是感伤与孤独,在当代日本社会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作为女性作家,她的语言风格细腻温柔,而且经常会运用年轻群体中广泛使用的流行语和外来语,因此受到了许多年轻读者的欢迎。在译文中也要避免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与复杂的语言修饰,而是以简洁温和的叙述口吻将书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娓娓道来。这符合目的论的忠诚原则的要求。

李萍版本是众多中译本中,唯一由女性译者完成的,也是流通最广泛的版本。在译本比较中,同时作为女性在塑造书中女性角色和进行心理描写的时候,更能提高性别对于译本具有不同翻译效果的说服力。张哲俊版本作为相对其他版本来说,出版时间较早的译本,与李萍版本具有不同的翻译风格。

三、两版本的比较分析

词语是组成文章最小的单位,但也能准确地表现不同语言的区别,从而影响译作的翻译效果。《厨房》中经常出现大量的人物对话对塑造人物形象具有直接的作用,也可以看出角色之间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1:

原文:私は思わず彼女を見た。嵐のようなデジャブーが襲ってくる。

李萍:我不由得朝她望去,暴风雨般的既视感向我袭来。

张哲俊:不由自主地看了她一眼,暴风雨般的冲击波席卷而来。

吉本的小说语言较为年轻化,经常使用外来语等词汇。例文中提到的“デジャブー”是从法语中引用而来的,词典中的解释为似曾经历的错觉。根据目的原则,这里是让译入语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李译的“既视感”要比张译的“冲击波”更准确,这也符合吉本小说年轻的风格,体现了忠实原则。

例2:

原作:「私も、感受性というものを持っているつもりなんですが。」

李萍:“我自认为也是一个具有感受性的人。”

张哲俊:“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感受性”在词典中的解释为对周围的刺激作出感应的性质。李萍直接将原文中的词直译出来,虽符合忠实原则,但对于译入语的读者来说难免有些晦涩难懂,而张译的“有血有肉”更符合地道的汉语说法,体现了在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价值。同等的词语,例如“思春期”、“最小限”等,李译本也都选择直译过来。

例3:

原作:「おはよう。」と振り向いたその顔の派手さがいっそうひきたら、私はぱっと目が覚えた。

「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と起き上がった。

李萍:“早。”她转过身,跟我打招呼。脸上还是浓妆艳抹,因而愈发显得醒目,我一下子清醒过来。

“您早。”我说着起床。

张哲俊:“早上好。”她回过脸来,脸上浓妆艳抹,使我顿时瞪大了眼睛。

“早上好。”我应到。

对话中的敬语的使用不仅可以看出美影和惠理子的人物关系,也符合日本社会的语言习惯。李萍将“你”译为“您”,运用译入语中等同的尊称,更接近书中角色的讲话口吻,是忠实原则的体现。

四、结语

李译本语言细腻、喜欢引用流行词汇,在翻译风格方面更接近原文小说,符合青年读者群体的审美标准。张译本相对来说,喜欢用四字熟语概括内容,文学色彩更强烈,更接近中国化的文学特色。两个版本都体现了目的论三原则适用于文学文本的翻译,在以后的翻译活动中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吉本ばなな.????[M].日本:新潮社,1987.

[2]张哲俊.厨房[M].花城出版社,1997.

[3]李萍.厨房[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4]高志香.基于翻译目的论的《绿山墙的安妮》两个中译本对比研究[D]四川:西南石油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目的论厨房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厨房真热闹
厨房跑出黏黏怪
“目的论”视角下西安高校简介翻译探究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古怪的厨房(下)
古怪的厨房(上)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萌萌兔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