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歌中汲取养料

2019-06-11 05:26赵艺泽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杨柳依依佳作诗经

摘  要:从古至今,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了许多经典的佳作,古人用他们的智慧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读古文诗歌或中,我们能够体会得出当时作者们崇高的心境,在社会高速发展的21世纪,每个人在忙碌的生活中需要在古文的佳作中汲取养料,补充知识。本文通过读《诗经》而有感,对诗歌进行评价和赏析,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关键词:诗歌;《诗经》

作者简介:赵艺泽(2004-),女,蒙古族,辽宁义县人,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高一25班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1

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其中收集了周朝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采自民间乐曲,雅是王都附近的乐曲,颂是祭祖祀神的乐曲。所有诗歌均可歌唱,但乐谱今已不传,这些诗歌中的佳作何其之多,而要进行赏析,并没有标准,要看你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去赏析,每个人的评价的标准不同,但因抓住每首诗歌的精髓去领悟。

《诗经》小雅民劳中有一词“小康”,在诗句中“民劳亦止,汔可小康。”它的意思为: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小康”也就是我们现代所提倡的生活,是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从古至今一直是老百姓理想中的生活水平。古代的佳作竟描述出了我们现代社会对生活的理想状态,近几年我国一直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古人在几千年前便有了对现代人生活的预示,足以可见他们无可比拟的智慧。

谢玄认为《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局最佳,而谢安却认为《诗经大雅抑》中的全文都是佳作,每个人的思想和追求不同其評价的方式和评价标准不同,但就其对比,多数人应该会赞同谢安的佳作。谢玄认为的佳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出征的人在回家的路上饱受饥寒交迫,,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出征时那杨柳依依的场面,但此时却风雪交加,狼狈不堪,从这看出来那些远征人对家乡的热爱及亲人的思念。回想起自己,曾几何时也曾因为很久没回家而心中默默思念,也曾因回家途中坐车途中的路程长远而心情沉重,在读这首诗时,好像是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谢安所认为的佳作“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仪容仪表利落干净的人,品行往往端正。古人有话说得好:大智若愚头脑清。看着愚蠢笨拙的人也许是天生有病,但在观察时,智着又有几个人是聪明的,其实不是不聪明,他们只是怕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承担罪名。细细想来,这篇佳作中所讲的何尝不是与现实符合,现实中的人除了时代又与古人有何区别,几千年前的诗歌中,将现代的人生道理理解的那么透彻,不愧为佳作。

《诗经采薇》中被谢玄所认为的佳句是否就为整篇诗歌中佳作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可以从反面来看,问题就变成了这四句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所认为的佳作呢。首先,我们来分析这四句佳作对后世的影响,“杨柳依依”看似是对景物的描写,其还表达出了作者心里的反差,这一词描写了柳树随风而起的场景,把对景物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有着生机勃勃之势。后人也曾想过用更好的词来代替,但至今也无人写出比它更适合的词。在汉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折柳”也就成了离别时的代名词,如《三辅黄图桥》中的“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杨柳的意向很多,在许多的诗歌中都有体现,杨柳依依表达的是远出征途的浪子对离别家乡的哀伤,一直今天,依依也作为离别时的情感被人所表达。杨柳依依只是诗歌中的一句,让我们在感叹自然之美的同时受用至今,也足以见到了如此佳作,在后人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形象。

古人的佳作在我们沿用的时代还会有感而发加以评论。《文心雕龙物色》中的四句诗“虽福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古人在读过后,心中感慨,到底是怎样的经历,才会写出如此佳作,宋代人宋祁在《宋景人笔记》中就对“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加以评价,他认为杨柳依依是对人和景物的融合,在写人的同时用景抒情,有景有情,实乃妙不可言,还强调了为谢玄所爱之诗句。诗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也说此诗的经典之处在于末尾,为真实情景,在真实的情况下有感而发,寓情于景,在情感上富有盛情,不可用言语来形容。上面这些对诗歌的评价随被人沿用但只是说出了对其的广度,真正对这首歌有深刻理解和评价的人是王夫之。他在《姜斋实话》里面评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描写场景为以乐景写哀情,以哀写乐情,用哀景来增其乐。其实他是用反衬的手法来表达评价,往日出征离家是本是哀伤的情况,诗人却用“杨柳依依”乐景来描写,而归来时本应是高兴的画面,而诗人却用“雨雪霏霏”的凄凉场景来描写。塔上征途路多年,本是开开心心回家,但在途中却是雨雪交集的场面,这让征友的心中不是滋味,不知是该开心还是忧伤,想到自己出生入死的戎马生活,谁又能体会他心中的忧伤?

结语:感悟诗经,从它的不同诗歌中体会了不同的人生真谛,可见古人之聪慧,在现代生活中,如能常常的读写诗歌,或许也能从万千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知识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从诗歌中汲取养料,为自己的人生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詹前,读《诗经》有感[D].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2018(11)5-7.

猜你喜欢
杨柳依依佳作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佳作欣赏
佳作展示
佳作精赏
过 往
杨柳
怕与不怕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