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峥
摘 要 猪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肉类,养猪业也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的疫病,一旦发生大规模的传染,不仅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影响,更会对我国的农业经济造成打击,因此养猪场在饲养猪的过程中最好对猪高热病的防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面对像猪高热病这样的高传染性疾病时,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行的改进。
关键词 猪高热病;养猪业;思考建议
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在发现病情以后进行治疗往往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治理这种疾病主要还是在防控。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养猪业以及养猪场在这类疫病防控方面依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 防疫现状
1.1 我国动物防疫体系薄弱
虽然我国的畜类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长期以来,我国畜类养殖都是以自然生长为主,将主要的养殖技术和关注点放在了如何让畜类生长的更好上面,在动物防疫方面做的相对薄弱,在工作方面不能发挥对动物疫病进行监测、预警和防控的基本职能。在很多情况下,媒体记者对于动物疫情的关注度都要改与动物防疫体系,甚至有时候动物防疫体系需要通过媒体曝光才能得知相关的疫情信息,可见我国的动物防疫体系有多薄弱。虽然我国早已建立起公开透明的动物疫情公布制度,也在积极调动和集中力量在疫情爆发后控制疫情,及时止损,但是相关的制度落实还不够到位,针对预防控制方面的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动物防疫体系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1.2 相关防疫法执行不到位
我国制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在防疫法中对疫病的处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针对疫病发生后涉及到的国家赔偿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操作细则和规定,导致疫病发生后的赔偿问题一直都未得到解决,养殖场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面对防疫法的不落地和疫病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养殖户和养猪场只有自行通过冒险转移、贱卖病猪、跨区域贩卖病猪等不良行为来减少损失,因为资金不足,在对病死猪进行处理时也会采取直接丢弃等简易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会根据规定将病死猪经过严格处理以后再行丢弃。这样的做法都在无意中增加了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可能性,对疫病的防控有害无益。
2 解决建议
2.1 构建生物安全体系
完善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对防治猪等畜类疫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猪高热病的疫情情况就可以看出,因为生物安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的疫情信息延误、防控措施不到位对疫情的扩散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管辖区域内的养猪场统一起来,建立起相应的生物安全体系平台,让养猪户们可以在统一的系统中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也方便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同时利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对养猪场进行环境控制、温度控制、细菌控制等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来提高猪场的硬件环境。
2.2 加强猪的病痛处理、清洁猪场环境
猪高热病的发病诱因有很多,但大多数都与环境有关系。由于养猪业的特殊性,养猪场的环境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恶劣的,甚至有些私人的养猪场从猪的居住环境到猪的饮食卫生都不重视,更别提对猪的病痛处理和相关的检查了。面对这种情况,首先相关的部门要对猪的居住环境、猪的饮食卫生以及定期的病痛检查制定相关的规定,并监督好养猪场根据规定做好相关的工作;其次养猪场本身要提高安全卫生意识,明白环境清洁对防控疫病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高度配合有关部门要求,做好猪的相关清洁以及检查工作。
对于养猪场的整治,最关键的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饮用水的清洁,猪的日常饮用水的清洁直接关系到猪的身体状况,确保主场饮用水的清洁能够从根源上减少猪染病的可能性;第二是空气的清洁,这里主要指的是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过分湿热的空气会加速病菌的传播,因此要根据相关的养殖要求和天气环境对猪场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适当的调节,保证空气的温湿度达到养殖要求;第三是居住环境的清洁,因养猪场的特殊情况,要想减少疫病风险,就必须对猪的居住环境进行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垃圾,保证猪圈的整洁;第四是居住密度的清洁,养猪场是大量进行猪的饲养的,因为数量庞大,场地有限,养猪场中时常会出现多头猪共用一个猪圈,猪的密度过大的问题,这对猪场的通风、换气等等都十分不利,也给疫病的快速扩散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对猪圈的养殖密度进行相应的控制,防止密度过大导致疫情大面积快速扩散。
2.3 改进饲养方式
我国的畜类养殖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这在积累了大量的养殖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很多养殖场受传统养殖思想的影响,还在使用落后的养殖技术,甚至很多农村养殖场因资金问题或者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开支,擅自改变圈养方式,大量使用药物保健,不愿意使用疫苗注射,导致了猪的抵抗能力下降,在疫情发生时猪自身抵抗力不够,加深了疫情的严重程度。
改变养殖方法是迫在眉睫的,首先相关的养殖场户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对群猪进行饲养,保证安全的养殖密度和环境,减少外界因素对疫情爆发和扩散的影响力;其次相关的养殖场户不能迷信药物保健,应该根据规定要求对猪进行疫苗注射,提高猪的抵抗力,对于疫苗效果不佳的情况应该寻求确切的抗生素制剂进行预防,降低发病的可能性;最后,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环境改善和定期的检查工作,保证群猪中没有病猪,对已经发现的病猪要及时进行治疗并根据相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处理,将疫病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由此可见,对于像猪高热病这一类传播性较快,发病率较高,死亡路较高的疫病的防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配合。相关的部门出台完善合理的规定后养殖场要将规定落到实处,根据要求对养殖环境、养殖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参考文献:
[1]李秀红.对猪高热病的反思和建议[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10):81.
[2]楊磊,邵勇超,陈涛,杨可锋,王庆丰,胡宏建,黄丽.保命重于治病——反思猪“高热病”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1(07):8-11+7.
[3]许小成,赵希华.猪“高热病”疫情的反思[J].中国猪业,2007(0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