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刚
摘要:当下很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以设计形式和表现作品为主要教学导向,这种工业化流水线式工作方式忽视了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责。正值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各行各业都发生巨大变革。艺术设计教育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也必然随着社会发展而进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适应社会变革的发展。其应该是有承上启下的联系性,引导学生把握历史规律,理解艺术设计的核心职能,尊重基于社会职能的个性化认识,培养基于社会问题独立思考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社会职能;培养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1-0033-04
互联网的产生,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基础,如同蒸汽机是进入工业时代的技术基础。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使得我们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改变。现在的购物方式,人们的距离感,以及对事物理解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不同学科之间有了领域扩展和跨界整合的信息基础。艺术设计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专业,需要重新审视其作用。帕帕纳克曾说二“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类生活还会经历更大的变革,这些都是综合预想设计科学家要关注的内容”[1]。回顾设计史,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是随着生产力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是集艺术性、经济性、社会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态。
对当前社会需求和时代大背景有巨大变化,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也在发展变化,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不能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下流水线式的技能教学为主导,需要侧重培养学生面对多变的信息时代特点,培养出有自己设计观点的,兼具多种学科背景、在掌握设计技能的同时,着重提高社会发展综合分析、判断需求的能力,担起培养阶段性社会需求人才的重任。
1 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我们在历史中不难发现,教育变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赫拉利)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艺术设计教育的转变是历史必然。把握艺术设计发展导向,才能明确培养目标。明确培养目标才能明确艺术设计教育导向,先要对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现阶段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过程
历史中社会生产力转型期无不伴随着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人的意识形态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如同100年前现代主义产生,是社会在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型的产物。科学、技术、哲学、美学都发生变化。今天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型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不能以工业化社会方式进行。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依然将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技能培养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导向,这与信息化社会对设计人才的本质要求有巨大的差距。工业化的设计教育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存在质的差别,需要我们逐步发现和解决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阶段性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艺术设计教育转变导向的规律。
1.2 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的产生
工业社會生产方式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中,以设计形式为课程划分,以设计表现语言为课程内容,以设计作品技能为评判标准。这种艺术设计教育方式形成的是工业化生产关系决定的,流水线式技能教育是工业化生产需求,使得艺术设计教育逐步成为了设计形式和设计表现的教育模式。技能教育在100年前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但此时,则成为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壁垒,缺乏从社会实用角度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受教育的人不能摆脱形式和语言的“标准”。许平先生这样评价当下的设计教育二“以技术操作作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使得学生很难具备真正“设计”的能力,更无法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和想象未来”[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人们的品牌意识、个性意识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要求也逐步转型以培养满足人们精神追求为导向的素质培养。
1.3 艺术设计教育培养脱离社会需求
把技能当作目标的教学导向,往往使得学生忽略了艺术设计最根本的社会职能。把技能当作艺术的设计学习,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同时现在的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往往存在学习内容落后于技术更新换代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把技能当作规律的设计认识,极大是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设计的本质功能是实用性、功能性,解决现实性问题。艺术设计技能教育,缺少引导和启发学生理解技能的作用和终极目的,所学内容常常是碎片化知识的整理和对技巧的深入训练,使得学生缺少对设计作品内容的理解,社会意义在哪里。缺少对外延的分析,社会实用性在哪里:缺少对社会现实的环境分析等,对设计作品解决的现实问题没有思辨意识。让学生的意识里很难摆脱技能是设计的思维局限,及对艺术设计是视觉语言的狭义理解。
1.4 教师个体因素决定了教育的局限性
教师作为个体,也存在教育差异、生活差异、环境差异等,对设计的认识也存在局限性。同时,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把个人体会和研究作为教学内容,带有个人主观狭义色彩的认知,落入了片面性和偶然性的窠臼。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观点,也是人的本性决定的,这种主观认识对客观世界的判断,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之一。
艺术设计发展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需求决定的,因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虽然具有阶段性变化,这是客观现实,也是互为认同的根本。设计师决定设计作品的内容,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因为艺术设计作品有解决具体问题的时代性和局限性。艺术设计教育导向应该避免主观认识,站在客观现实和社会职能基础上,对设计行业趋势发展为前提的启发和引导,培养的学生独立思考方法才有实践意义,才能体现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意义。不能以某个作品为导向,那么往往摆脱不了局限性。
1.5 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向
任何艺术设计教育,都服务于所处社会发展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阶段。因为艺术设计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化社会的设计教育服务于工业化社会阶段。信息社会的教育应服务于今天的信息社会。
现阶段的信息化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当下艺术设计教育导向应该为信息社会生活服务。社会发展决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阶段性需求,艺术设计教育是为社会提供设计人才,培养懂得社会所需求的设计人才。个体设计师对一个问题观点不同,角度不同,个体只是阶段性趋势中的一个角度的理解,众多设计师从不同角度阐释设计的意义,但设计服务于社会的根本性质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导向,艺术设计教育一定要对社会需求和时代大背景的有深刻认知,才能把握艺术设计的大趋势。而且,站在前瞻性的高度,给学生以引导和启发。
2 明确艺术设计的核心的社会职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方向)
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能也是艺术设计存在的意义。历史上时代大的变革,都会带来各行各业的改变。从艺术设计角度说,信息社会变化,使得设计形式和表现形式都将发生变化,未来的变化会更加多样和迅速。我们从历史上发现,无论手工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艺术设计的形式和表现都发生很大变化,但无论是设计形式和设计表现如何变化,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能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表现方式和设计形式。例如今天的UI设计,是信息社会特有的表现形式。那么学习艺术设计的核心,是明确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能,解决社会问题,利用技术方式和人文科学方法,对问题解决起到良性引导的社会职能不会改变。
艺术设计为社会生活服务,解决社会需求,是依据需求和基于现有条件和潜在资源,预判理想的可能性,创造性、个性化、具体化的解决问题方式,决定了艺术设计现阶段的整体发展导向,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共生的设计生态环境。
2.1 良性引导是艺术设计社会职能决定的
艺术设计与其他专业的职责区别所在,也是艺术设计的根本职能。生活中我们都是用已知的方法是解决不同的问题,相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方法,但最终目的是社会职能的体现。就如同我们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的核心目的是信息传递。所以说方法是途径、目的是职能。知道职能可以使用新方法创造新途径。就如同我们知道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世界上没有唯一标准道路。就如同我们的设计工作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而变化,但工作的社会职能没有改变,单单从形势和表现来看,忽视了最根本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所在。
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不同阶段和变化,从单一产品生产流程的一部分,发展为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综合学科集合,所以艺术设计社会职能之一是良性引导发展方向的方法。艺术设计的内涵日渐从传统意义上的“造物”概念中剥离出来,不再仅限于解决设计的本体问题,而是升级为整合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科学与人文交互界面上的综合性学科。艺术设计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现象,始终和人类生活、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甚至影响到一切人类的行为,艺术设计是生产力、时代状况、文化背景等社会需求的相互认同的物质呈现。
2.2 解决问题是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责决定的
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责之一是解决现实问题,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要深思熟虑,有目的性地统一自然和社会发展进程。设计的目的性内容势必反映其赖以产生的时间和外部条件,而且设计必须适应人类一般的社会经济秩序,因为需要的后者中发挥作用”[2]。设计需要平衡与之相关的社会要素的主次关系,如生产与销售、感性和理性、行业与商业、创新与技术等,使之满足社会阶段、目的的设计需求,完成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责。因此设计师必须具有独立分析各种因素的能力,通过对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文化现象、重大事件、历史问题、民族特征、科学技术、地理环境等做深入解读后,有所侧重的、有所选择的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创作出符合一定社会需求的设计作品。艺术设计的职责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所谓设计的综合性,就是指它是批判性的又是建设性的;物质性的又是精神性的;日常性的又是超越性的。只有具备这种能把这个能力综合成为一种设计判断、设计取舍的素质,才能谈得上真正的设计”[3]。这样的特征和职责,决定了艺术设计具有是创新性、多元化、多领域、跳跃性、思维性、感性和理性平衡的特点,因此,具有综合分析判断的解决能力,是对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2.3 发展规律是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能决定的
艺术设计没有恒定标准、永恒规律、固定模式。格罗佩斯早在100年前说过:“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明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于模仿因袭和停滞不前。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不是静止,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4]。
20世纪初,工业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设计理念呈现出理性化、标准化、统一化。设计发展方向是流水线式的现代主义导向。同样是上世纪30年代工业化时期,法国和意大利形成源于文化传承和民族自信的装饰主义。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进入战后富裕阶段,在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设计发展进入反理性、反标准化,设计发展为追求个性化、商业化、文化性的后現代主义的方向。富裕社会强调不同区域文化特点的社会需求,存在差异的英美出现了波普艺术、意大利的孟菲斯运动,是工业化发展成熟期的社会主流决定了设计发展方向。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说:“完整的设计必须考虑各种社会群体、阶层和风俗文化,多数设计都必须被重新检查体验一下,看它在现有的阶级系统和社会状态中能延续多久”[5]。设计脱离不开复杂的时代的社会因素,也平衡着社会与意识的差异。从设计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各种不同流派的产生,都是对自身国情、人文历史、科学技术等多种社会要素进行综合判断的产物,带有明显时代特征是艺术设计发展规律和原则。
2.4 满足需求是艺术设计的社会责任决定的
艺术设计行业社会分工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社会生产从手工业生产向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社会分工的细化。当今社会设计的专业划分也是在不断细化过程中。具体设计工作是明晰需求,在阶段性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设计的职能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从手工业时代的产品功能需求,到产品的审美需求,从工业时代的产品功能需求,到后工业时代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一个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精的不断往复过程,也是需求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过程。
所有的设计作品直接或间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从物质到精神,从安全到价值,无不是围绕着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好的设计作品无不是在传统认识上另辟蹊径,创造性引导人们良性的发展。今天的数字技术与传统的工业技术存在差异,把3D打印技术,使用在建筑上,汽车零配件上,医疗器官再生上等很多领域,这是一种新科技对总多行业的影响。也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结构、材料的习惯性认识。也是围绕着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今天提倡的绿色出行,公共交通、混合动力、电子汽车、轨道交通、自行车、太阳能都是满足绿色出行的方式,都是满足人们因资源匮乏产生的解决方式。艺术设计运用新技术、新思想探索未知领域的一种尝试,是为了满足人们需求的社会职能。
也可以说,艺术设计职能的明晰和认知,就是明确艺术设计遵循的发展方向。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能不仅仅要考虑现实社会的、已知的自然规律,也是索未知的思考方式。
3 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职责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艺术设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所以一定以时代需求为方向,教育是培养分析问题意识和发展规律及原则的把握c也就是说艺术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遵循社会职能,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艺术设计作品干变万化,但设计形式和设计表现语言如何变化,设计承担的社会职能没有发生变化。艺术设计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以狭义的现实问题为目标。所以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不能从狭义技能和形式角度来进行设计教育c
教与育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教是传授和把握行业方向,育是让学生在方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3.1 “教”的是实现艺术设计职能的解决方式
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常常是已知方法和形式的教学,而忘记这些方法和形式产生的背景以及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更未曾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就如吃不起馒头,可以吃面包的笑话一样,我们常常拿自己的已知判断别人的世界,“教”一定要避免主观现实的认识,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趋势性引导。这是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变化,使得设计的意义更加多样化。再以形式和表现的积累式的教育,不能更加细化的为社会服务。这是社会对现在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问题。
教育中“教”是如何对未来人才的引导,首先要知道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能,知道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能就知道艺术设计教育目的。“教”绝不是技能的传授,是思考方式的培养,是以社会职能为目的的实现方法的思考方式,是以社会职能为目的的表现形式的再理解。那么一定要理解和认识实现社会职能的现有的方式方法,这种实现目的的方式,基于时代和科技背景的思考方式。
3.2 “育”的是发展规律和原则基础上的启发
“育”这是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性,在社会职能和实现方式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理解特点,这样,无论潮流和风格如何变化,其根本的社会职能不会改变,这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也是发挥个人认知差异的个性化理解和表现。
艺术设计的工作过程,是针对具体设计要求而提出解决方法,这种专业的特殊性,使得艺术设计受阶段性社会影响、受地域文化影响,受科学技术影响,受设计师审美习惯影响等等,都在不同程度影响设计作品的成败。那么评价设计作品的优劣,是针对具体设计工作需求,以所处社会环境为基础,以设计要求为目标的取舍、平衡的独立思考。
解决具体问题的设计过程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综合判断,每一个具体问题设计的方面不同,达到的目标不同,所以需要根据需求,提出前瞻性、预见性、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法。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所感受的信息结构不同,在自己所感所悟的体会是主观真实的,教师的任务是对客观真实把握和方向上的引导,使之符合客观现实的发展趋势,尊重个体的差异化理解和判断,这是“育”的根本。
3.3 “教”和“育”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艺术设计教育不能有定式和标准,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人性根本特征、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尊重具体问题核心。这样的教育才能满足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完成历史交给我们的阶段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目标。奥班恩在《艺术的涵义》中说:“认为艺术创造是使个性与共性疏远的过程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正相反,创造性的思想比那种否定一切不符合规律、规则、原则、教义、习惯、风尚和惯例的观念的思想更具包容性和理解力”fsl所以说“教”和“育”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4 当下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方向思考
艺术设计教育一定要起到先觉、先导、先行的责任,引导和启发学生。当下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发展性问题,是历史阶段性的必然。究其原因;一是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產生的狭义技术分工结果;二是中国发展阶段社会需求的结果;三是信息化社会跨界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艺术设计教育没有定式可寻,但艺术设计的社会职能基础上的另辟蹊径是个性化培养,未来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下,尊重学生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的特征,是未来艺术教育的培养方向重要问题。
4.1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是艺术设计教育导向的职责所在
冯友兰说二“社会随形势而变化。形势变了,制度和道德应当随之而变。如果不变,‘即为民妖,成为人为的侄桔”[7]。这个理论我们可以放到艺术设计教育中去,讨论现今社会阶段的艺术设计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从内容、形式、表现上来说变化之大、之快、之广是空前的。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互联互通。学科跨界、领域互通是信息社会发生阶段性的重要表现,不能适应现在跨专业、跨领域的社会现状,很难于未来社会立足。需要以更大视野面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传播载体的变化、工业设计生产方式的改变,建筑设计基础学科的改变,这些都需要艺术设计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的发展趋势。培养多元化、个性化、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设计师,来满足社会发展多样化的趋势下的人才需求。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当代设计师,对设计的职责认识不能是侠义的、片面的,应该是全面的、客观的、历史的、真实的。要借鉴历史中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引导和启发学生,在艺术设计发展规律基础上,个性化的理解,创造性发展,培养具有综合判断的思考方式,实现当下艺术教育阶段性的方向改变,完成设计教育应具有的历史任务。
4.2 设计行业趋势规律和原则是艺术设计教育导向的历史责任
计划经济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生产环节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改革开放时期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懂得市场需求,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多样化的设计人才;进入新世纪的信息时代,跨学科新技术融合需要设计教育不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下的设计教育方式。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兼具多种学科背景、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的设计师。
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不是工业化社会下的技能,而是新生态环境下的社会职能的重组,这个过程是开拓意识和分析能力的结果。早在1952年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的课程设置,已经把设计相关课程做了系统科学的划分。“这种教育构想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工艺美术范畴,成为横跨各种科学的‘综合人类学、‘综合造型科学”[8]。设计教育需要重新定位,打破专业壁垒,明确教学目的,设定课程内容,变通教学方式,制定“因人而异”的培养目标。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多元化信息社会,提供引导和启发学生智力的支持,而不是模式化、教条化的应用研究。实践中给学生提供相对自由宽泛的选择空间,把课堂扩大化、内容具体化、形式多元化,促使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从社会现象入手,独立思考,灵活、辩证地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真正成为有个性但不失原则、有选择但不失内涵的未来设计师。
4.3 尊重多元化、个性化是艺术设计教育导向的社会职责
艺术设计教育担当面向未来设计师群体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职能,基于原则和规律上的创造性思考,尊重个体差异和认识是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职责。艺术设计教育要有共识性的目标,对设计职能、行业发展的细化和完善应该具有前瞻性的引导和启发。共识性的目标不是设计形式和设计表现的标准,是思考方式和认识方式的规律,艺术设计教育给学生发展方向的启发,现实条件多样化的选择、潜在可能性的思考,从艺术设计职能层面认识设计,让学生通过对专业学习的深入体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预判设计发展方向中,完成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
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提到“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9]。基于共性认识的个性化理解是每个人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对设计趋势的多元化理解的过程。
艺术设计的表现方式只是设计观念的客观呈现载体,而艺术设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解决社会问题的知识体系,建立在综合判断社会发展、行业走向的教育导向,是符合历史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教育。学生表现的差异化是丰富和细化行业的形式之一,所以说在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的行业导向职能至关重要,也是设计教育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
5 结语
2010年9月美国《彭博商业周刊》刊登了最具影响力的27位设计师,他们代表了当代社会对设计未来发展的预判。设计不是对物质实体的设计作品进行评判,而是以引导未来社会中设计发展方向的作用来评判,是以开拓人们精神和思维方式来评判,是以發现未知领域的规律来衡量,是以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来评价。这个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未来艺术设计发展方向。当下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不仅是技艺的传承和答疑解惑,更应该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时的综合判断能力。“一个设计师能够带给其作品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辨别、剖析、定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帕帕纳克的这段话,是当下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关注的培养目标。凡开创未来者,必悉熟古今人。
参考文献
[1](美)维克多·帕帕奈克著.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31.
[2](美)维克多·帕帕奈克著.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7.
[3]许平.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理性之路.创意与设计总第十七期2011,06.
[4]朱铭,荆蕾.设计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417.
[5](美)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308.
[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1.
[7](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9.
[8](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41.
[9](美)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