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利
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工会要协同各个方面为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培养造就更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培育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树匠心、育匠人”的安排部署。近年来,省总工会紧紧围绕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更多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让更多的劳模、工匠成为助推龙江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助力全省振兴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大国工匠是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工人集中,在长期建设改革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王进喜、梁军、马永顺、马恒昌、王启民、杨德森、秦世俊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劳模、工匠先进典型。广大龙江劳模、工匠人才和广大职工,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广的视野,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激发“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热情,厚植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文化,有力推动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用楷模的标杆作用、引领示范作用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创新创造,助力龙江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创新是龙江实现转方式调结构走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的应有之义,是发挥优势自力更生实现先进技术、关键技术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的必然选择。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广大职工的杰出代表,劳模和工匠人才在新时代必须立足岗位、矢志创新,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胸襟和使命担当,发挥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把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持续奋进的不懈努力,助推龙江实体经济蓬勃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的生机。
作为激发广大职工无穷智慧和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聚焦企业创新发展和生产技术难题,立足于新时代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已成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练兵场”,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工会工作的知名品牌和闪亮名片,在新时代被赋予新内涵、催生新价值。
一要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要积极与科研机构、技术院校之间开展技术合作,形成企业创新实践和院校教育科研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促进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效益。各级工会充分发挥职工“双创”孵化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大力组织开展职工创新创业活动,拓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全省参与竞赛的企事业单位9800家,职工121.7萬人,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2128项,职工合理化建议6.2万件,技术革新项目9300项。通过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要引领广大职工提高技能素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能力素质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必须持续升级、不断扩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要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把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技能练兵、名师带高徒活动,积极引导职工投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践,引领广大职工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作为,使工作室成为培养爱岗敬业、技术精湛职工队伍的“课堂”,培养造就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各级工会要深入实施职工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大学习”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发展前沿,引领广大职工适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展创业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需要,学知识、练本领、提技能,为龙江振兴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
三要强化使命担当,不断扩大创新工作室影响力。以劳模和工匠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对劳模、工匠来说是莫大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承载着各级领导的殷切期望和职工群众的充分信任。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要始终牢记肩负的职责使命,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始终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以聪明才智和团结精神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省总工会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市、县利用工会阵地创建职工创业孵化基地,设立500万元劳模创新工作室扶持资金,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创新项目给予支持。2018年,各级工会利用贴息资金撬动银行贷款1.46亿元,扶持职工创新、创业项目1253个,创建职工“双创”孵化基地27个,市(地)级以上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1272个,开展职工技能培训35.7万人次,实现增加就业1.9万人。
一要强化协调,形成合力。要积极沟通协调,争取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的支持和配合,争取企业党政对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更大力度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形成合力。要加强培育,丰富创建形式,建立健全跨区域、行业、企业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要扩大覆盖面,加强非公企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作用发挥。
二要加大投入,落实保障。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创新工作室、创新班组、创新团队更多经费支持和人力物力保障,建立研发团队并纳入到创新工作室中,制定研发创新项目规划,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工作室建设中的难题。
三要注重结合,拓展延伸。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要与“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和劳动技能竞赛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竞赛检验创新,竞出成果、赛出成绩。要与劳模、工匠、五一劳动奖等评选结合起来,“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评选注重向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等优秀创新、科研人才倾斜。要与以“五小”为重点的职工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活动结合起来,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
四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宣传阵地作用,及时宣传创建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大张旗鼓地宣传领衔人的先进事迹、创新成果,积极营造“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职工创新氛围,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与中央和省内主流媒体的合作,集中宣传一批以优秀产业工人、高科技人才为代表的先进模范人物,用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