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舷
我们知道此消彼长,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上至大型哺乳动物,下至微生物,概莫能外。正因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个法则,才铸就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繁荣与和谐。
猎豹为能够追上自己的猎物瞪羚,就必须跑得飞快。所以,瞪羚为了不让猎豹追上只能努力跑得更快,但遗憾的是它始终比猎豹慢一点。这个速度差是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果。可以肯定,瞪羚永远也跑不过猎豹等食肉动物,因为追逐的速度是根据逃逸的速度变化而进化发展的。今天所呈现的精彩的捕猎画面,仿佛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经过不懈努力后达成的默契。
而美洲叉角羚却是个试图打破进化和谐的例外,它的最高奔跑速度可达100千米/小时,是仅逊于猎豹的北美大陆内跑得最快的动物。叉角羚只需撒开四蹄,用力一跃,便可将美洲虎、灰熊和郊狼等猎食者远远甩在身后。这种非同寻常的现象,自然引起了动物学家的注意。他们试图揭开到底谁是造就了这个运动健将的背后功臣。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行为生态学家丹尼尔·罗宾斯坦博士曾在美国蒙大拿州研究叉角羚15年,他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让叉角羚健步如飞的重要原因是它曾被美洲大陆上恶魔般的猎食动物紧追不舍,死缠不放。
400万年前的美洲大陆草木繁茂,众多大型凶悍的食肉动物出没其间,包括剑齿虎、短面熊、长腿土狼等。其中有一种跑得最快,也最凶残的动物名叫“惊豹”,也称美洲猎豹,主要以叉角羚为食。如同今天的猎豹追杀瞪羚一样,当时的美洲大陆最常见的一幕就是惊豹猎食叉角羚。而叉角羚的惊人速度和超常耐力,就是让惊豹给追出来的。
丹尼尔·罗宾斯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峡谷的3个山洞中发现的惊豹化石显示,这种早在1.2万年前就与剑齿虎、猛犸象、大地懒等许多大型动物一起灭绝了的食肉动物,的确善于奔跑。它们比今天的猎豹体型更大,四肢更长,也更强壮。
除去惊豹追逐的原因外,罗宾斯坦将不同方向的研究结果分析整合后,还揭开了两个让叉角羚行动迅速的秘密。
其一,瞪羚刚出生5分钟就能跟随母亲跑动了,而小叉角羚不会,只能安静秘密地藏在自己母亲活动附近的草丛中,等待母亲给自己哺乳。没有办法的叉角羚母亲只好在孩子出生后就守在它身旁,甘冒可能被惊豹等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猎食的风险。生存在这种与天敌气息相闻的近距离中,叉角羚自然练就了拔腿就跑,疾速如飞的本领。
道理很简单,母亲是物种延续的根基,有母亲在,失去了孩子还可以再生,种群繁衍就有希望。换句话说,奔跑的速度直接关系着叉角羚种群的未来。
其二,雌性叉角羚是选择优秀基因的高手。虽然选择强者交配是很多动物的本能,但很少有动物能像叉角羚这样富有“心机”。
每当交配季节来临,一只雌性叉角羚发情并被雄性追赶时,雌性很有耐心,并不急着交配,反而做出假装逃脱的样子,引诱几只雄性紧随其后。在这样跑跑停停地周旋好一阵之后,雌性又会瞅准机会摆脱纠缠,站在一旁,观看雄性叉角羚为交配权轮番争斗,大打出手。优胜者还要接受雌性叉角羚10千米左右的耐力测试,达标合格后,方可成就好事。
有人提出质疑:既然叉角羚的天敌均已灭绝,那它们就没有快速奔跑的必要。跑再快也是无谓地耗费宝贵的体力,这么聪明的动物难道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此言差矣。如今,叉角羚的天敌有丛林狼、短尾猫和灰熊等,虽然它们跑不过叉角羚,但是别忘了还有金雕和人类的威胁呢。叉角羚就是速度再快也快不过金雕的翅膀和猎人的子弹啊,幸亏前者只对幼崽构成威胁。所以说,迅捷高速对于生存在弱肉强食,险象环生的大自然中的任何生物都是法宝。速度永远是越快越好。
丹尼尔·罗宾斯坦博士解释说,绝大多数物种会保持自己的进化优势,科学家称之为“遗迹行为”,这优势是镌刻进基因的,是难以磨灭的痕迹。
试验证明,已经不再受蛇袭扰长达30万年之久的加利福尼亚地松鼠,仍能清楚地辨认出响尾蛇的存在,并做出应对天敌逼近的动作:一边摇晃尾巴,一边从牙缝中发出“呲呲”的报警声。再比如,将一群从未见过天敌杜父鱼的刺鱼与杜父鱼放在一起后,刺鱼立刻表现出它们传统的防御策略:小心翼翼地从杜父鱼旁边游过,尽量避开其嘴部,然后游至其身后去咬它。唯一能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业已融入血液的基因遗迹在发挥作用。
我们人类也一样具有“遗迹行为”。研究人员调查了近4000名青少年及成人,询问他们夜行时最惧怕什么。绝大多数男性回答,他们惧怕从一侧遭到攻击;而多数女性的答案是,担心自己的下方可能受到攻击。古人类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远古人类的女性都是攀爬高手,她们要上树采集果实,夜晚也多在树冠上栖息,意外袭击自然来自身体下方。而从事渔猎的男人则睡在地面,来自两侧的攻击是常态。谁能想到,几十万年的时间,也没有抹去人类因劳作差别而产生的防范意识。
需要指出的是,在北美大平原上縱横驰骋了数百万年的叉角羚,一直在生死线上挣扎。据估计,19世纪初,北美地区至少还生活着3500万头叉角羚。因栖息地的缩小和人类的过度捕杀,在短短不足100年的时间里,叉角羚的数量骤降到不足2万头。但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叉角羚的数量已经恢复到70万头左右。这主要还得归功于丹尼尔·罗宾斯坦提出的“降低围栏”建议。
原来,叉角羚虽然跑得快,但跳高能力极差。按身高体重比较,它们与黑尾鹿接近,后者能轻易跃过1.8米的高度,而叉角羚的跳跃高度却不足90厘米。狡猾的草原狼或灰熊瞅准叉角羚的弱点,专在障碍物及自然保护区的栅栏前对它们展开捕杀,这让叉角羚的逃逸优势丧失殆尽。各个自然保护区听从了丹尼尔·罗宾斯坦的建议,清除了朽木障碍物,降低了栅栏高度。此后,叉角羚的数量再次显著回升。
谈到叉角羚的弱点,罗宾斯坦说道:“原始的北美大平原没有让叉角羚进化出跳跃的技能,这也是自然法则的公平所在。你在获得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好事占尽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