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原 任海峰
美国康奈尔大学等组织发布《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第11版),对126个经济体进行了排名,指标涵盖知识产权申请量、移动应用开发、教育支出、科技出版物等方面。中国内地今年首次跻身全球20强,报告指出我国创新指数单项指标突出,部分指标有大幅进步,创新效率高,创新集群表现优异。
一、概述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未来10年能源创新的前景,明确了能源生产、储存、分配、消耗等领域可能实现的突破性发展,并描述了基层的突破性创新以及可再生系统的崛起。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有两大宗旨:其一,根据国际标准收集创新衡量指标,以帮助各国有效评估其创新表现;其二,帮助强国在发挥优势、克服挑战的同时改善其创新政策。各国在提高全球创新指数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首先,各国政府与数据和创新专家之间的技术研讨会已经详细制定了消除各国创新衡量指标差距的方案;其次,与各创新相关方的高层会议也详述了各国的创新表现以及各行业可能的优先事项,为具体的创新政策议程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研究框架与排名
全球创新指数包括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两个二级指标、七个三级指标(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知识与技术产出、创意产出),每个三级指标包括3类细化指标(见图1)。创新投入包括5个三级指标,可从中了解某一经济体创新活动的推动因素。创新产出是指某经济体创新活动的结果。虽然仅包含2个三级指标,但在计算全球创新指数总分时,产出与投入的权重相当。创新效率是指产出与投入二级指标的比值,代表一国创新投入获得的产出。全球创新指数总体评分是投入和产出两类二级指标的简单平均数。
《报告》基于对全球126个主要国家与地区的创新能力、表现和可衡量成果的评估,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排序(见表1)。2018年,中国内地排名超过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首次进入全球创新前20强,排名第17位,很多细分指标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在全球创新竞争中进入领跑行列。
三、关键研究结论
《报告》的关键研究结论可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人们对全球创新与增长似乎更为乐观
据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估计,目前全球各地企业与公共研发支出同比增长依旧低于金融危机前的增长率,且未来几个月的经济预期和创新也存在下行风险。然而其他许多方面却相当乐观,近30年来,全球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已经大大改善。
目前,对大多数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以及全世界各地区而言,创新与研发已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全球研发支出不断增加,已达1996年至2016年20年间研发支出总和的两倍之多,企业研发投资占比也越来越大。2016年,全球商业企业研发总支出增加3%;全球研发力度相对稳定,与近几年相比略有增加;知识产权备案量创历史新高,中国是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商业研发方面,2016年,全球商业研发支出增长4.2%,高于2015年的增长速率。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全球前1000家研发企业的研发支出均有所增长。基于这一趋势,多数中等收入经济体有望提升创新能力,同时,低收入经济体也有望逐步增加创新活动,从而消除全球创新差异。
(二)持续投资颠覆性能源创新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防止环境危机至关重要
据推测,到204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超出目前需求量30%之多。由于气候变化,传统的能源供应手段已无法持续维持能源供应。本期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探究了创新对解决特定地区和环境下能源供需平衡的影响:一是创新对解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問题有着重要作用。二是全球各国都在进行能源创新,但目的却各不相同。三是随着各阶段的不断推进,需制定新的能源创新体系,包括能源分配及存储。四是能源创新的应用和普及存在诸多障碍。五是政府政策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动力。
首先,能源创新近期已实现了重大进展。例如,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低成本已与高能效相结合,离岸风能和聚光太阳能发电技术正是相应的能源供应方案;超高压线路和智能电网也为动力和电力的远距离传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此外,能源领域的创新不仅仅是高收入经济体的特权。印度和中国也在深入钻研光电技术的下游应用,使基层也可享受能源创新的成果,例如,小型电力系统正在崛起,可为距离电网较远的人们提供电力。然而,为了充分发挥能源体系的潜力,能源体系价值链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新的能源创新体系和巨大的创新努力。
以下各方面都需要更高水平的技术与非技术创新:
·能源方程供应侧,包括清洁能源来源;
·能源方程需求侧,包括智慧城市、住宅与建筑、能源效率产业和交通与未来流动性;
·优化能源体系的推动技术,包括智能电网和先进存储技术。
《报告》指出,基于可用数据,目前的绿色投资增长有所放缓,且近年来,能源相关专利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也开始停滞不前,甚至有下降趋势。此外,目前能源体系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创新发展并不平衡,需重点关注能源存储技术和能源传输技术方面的创新。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报告》的分析,2005至2013年,能源技术方面专利和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总数几乎翻了一番。然而经历这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之后,绿色能源创新专利数量便一直停滞不前,确切来说,正在缓慢下滑。2012年,绿色专利数量达到峰值,通常在专利发布前约18个月出现相关发明,因此,发明活动约在2010年达到顶峰,此后,专利的绝对数量便逐年下滑,到2015年,已从峰值降至谷值4%左右,绿色专利也从2012年的113547类降至2015年的109266类。
在专利数方面,虽然多数绿色能源技术的专利数量自2012年起便呈下降趋势,但核能发电技术和替代能源生产技术方面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替代能源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等。相比之下,节能技术和绿色交通技术方面的创新则呈上升趋势,但创新速度较慢。此外,据欧洲专利局分析,智慧电网技术方面的创新也呈下降趋势。除技术方面的实际发明外,能源创新的最大挑战之一似乎是其应用和推广以及解决这一需求的动力不足。能源创新商业化和应用相关的挑战和成本被大大低估。
最后,政府是实施强有力的激励和监管措施以推动这一转型的核心部门。一般而言,政府应鼓励投资并促进颠覆性技术推广,因此,政府通常是风险承担者。此外,在创新方面发展最慢的行业尤其缺乏政策激励机制,如重工业、货物运输和航空工业等;电网基础设施方面的创新也需要更多支持;同时,补贴对创新的影响目前尚未得到重视。虽然补贴可能是鼓励个体家庭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一项关键措施,但其对推动供应侧能源技术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
(三)中国的快速崛起为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指明了方向
全球创新差异依旧普遍存在,高收入经济体一直在创新方面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且这些领导者和较不发达国家之间几乎在创新投入与产出指标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距。
中国近几年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的崛起格外引人注目。中国自2016年起已经跻身全球前25名,此后排名也在逐年上升,今年已升至第17位。此外,马来西亚(第35名)是唯一不断向全球前25名靠近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已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创新实力,全球研发企业、高科技进口、出版物质量、高等教育入学率方面的进展尤为明显。在绝对值、研发支出以及研究人员、专利和出版物数量等方面,中国已超过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家。中国确实为其他中等收入国家跻身高收入经济体之列提供了典范。为了继续保持这一成就,中国正将重心转向创新的质量和影响力。
根据各国的GDP水平,创新表现超过同类国家10%的经济体被称为“优异创新者”,《报告》还指出,与其当前发展水平相比,20个经济体成为优异创新者,新入围者包括哥伦比亚、突尼斯、南非、哥斯达黎加、塞尔维亚、黑山、泰国、格鲁吉亚和蒙古。其中,哥伦比亚、突尼斯和南非是首次入围这一群体。在这20个经济体中,共有6个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而这也使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成为包含此类经济体最多的地区。更重要的是,肯尼亚、卢旺达、莫桑比克、马拉维和马达加斯加在过去8年间已经至少三次跻身这一行列。印度的创新表现一直超出其发展水平,其排名也在逐年上升。鉴于其规模,印度有望在未来几年使全球创新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四)越富裕的经济体,产业种类和出口品种就越多,创新得分可能就越高
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了几个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或经济体、或相对较小的经济体。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前20的国家或经济体中,尽管美国、德国、中国等大型经济体依旧位居前列,但也会发现,荷兰、北欧的欧盟国家、新加坡、以色列和卢森堡等经济体也位列其中。由此带给我们一个问题:规模较小的经济体在创新排名中是否享有一定优势?
本期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评估了全球创新指数得分与国家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但的确存在相互联系,具体如下:
1.各期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都表明,某一经济体的创新表现与其发展水平(按人均GDP测量)呈正相关性,又称“全球创新指数气泡图”,但也有部分经济体例外,因为其创新表现超出了发展水平。
2.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从统计数据看,以人口规模衡量的国家大小对全球创新指数统计得分并无显著影响。无论规模大小,各国均有可能在全球创新指数方面获得高分,小国在排名方面并无绝对优势。
3.对高收入经济体而言,其经济结构和产业线越丰富,创新性就越强。
4.同样,对各种发展水平的国家而言,其出口组合越丰富,创新性也就越强。
(五)將创新投资转化为成果是关键
对大多数经济体而言,其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呈线性关系,但对少数经济体而言,虽然投入了大量创新资金,却无法获得同等程度的创新产出。
在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中,瑞士、荷兰、瑞典、德国、爱尔兰、卢森堡和匈牙利的创新产出高于其投入水平,而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加拿大、新西兰等资源丰富的经济体的创新产出却低于其投入水平。在中等收入偏上国家中,中国的创新产出远高于其投入水平,而马来西亚的创新产出则略低于其投入水平。在中等收入偏下经济体中,乌克兰、摩尔多瓦和越南的创新产出高于其投入水平。与此同时,创新的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关注重点不再是大学经费、出版物或专利的数量,而是大学排名、被引用的出版物或国际专利数量。
2018年,创新质量最高的前5名高收入经济体包括:日本、瑞士、美国、德国和英国;韩国的创新质量大幅提升,排名已经超过了瑞典;法国也首次跻身前十之列。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创新质量最高的前5名经济体依旧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而墨西哥和马来西亚是进步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六)全球各地创新表现严重不平衡
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是创新表现最为优异的地区。2018年,美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6,其创新投入与产出均有所下降,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和创意产出方面。虽然美国的创新表现有下滑趋势,但在创新投入与产出方面,包括研发支出和专利申请,美国依旧是全球最强的国家。此外,美国拥有最先进的创新集群,如硅谷。
欧洲地区全球创新指数平均得分排名第2,正在赶超北美地区。本期《报告》也指出了一些欧洲地区长期存在的创新政策问题。首先,欧洲各地区的创新表现一直存在差异,虽然有些欧盟国家位列前十强,但其他国家却排在第30或40名左右,甚至也有排在第50名。其次,欧盟在创新投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商业研发或创新产出方面则表现较差。最后,创业活动有时会比预期受到更多限制。
2018年,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带动下,东南亚、东亚和大洋洲地区进步最大,排名第3。本地区的15个经济体中,有7个位于全球创新指数前25名之列,东盟各经济体的创新指标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创新表现却各不相同。其中,新加坡在很多指标方面得分最高,但教育支出越南得分最高,高等教育入学率泰国得分最高,资本形成总额文莱得分最高,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出口菲律宾得分最高,原始商标越南得分最高。
北非和西亞地区排名第4。该地区经济体中,以色列(第11名,上升6名)的发展速度最为惊人,其次是塞浦路斯(第29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紧随其后(第38名)。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排名第5。虽然该地区有巨大的创新潜力,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拉美各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并未稳步提升。2018年,智利依旧是该地区中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最高的国家;墨西哥近年来的排名也在不断上升;巴西排名第64;而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则被认定为优异创新者。
中亚和南亚地区排名第6。印度继续在中南亚地区保持领先地位,排名上升了三位——从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的第60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57位。从指标层面来看,印度多项重要指标的排名都很靠前,其中,在理工科硕士毕业生人数、生产力增长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出口方面,印度更是取得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此外,自2014年,伊朗的排名就已大幅提升,2018年排名更是十分接近全球创新指数前50。而该地区的其他经济体,尤其是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排名却有所下降,未来在创新方面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最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排名最低,但个别国家的创新表现却十分优异。自2012年,优异创新者中的大多国家便都是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对非洲而言,未来保持这一创新势头将十分重要。
(七)美国、中国和德国创新集群数量位列前三
《报告》已经连续两年对全球创新集群进行了排名。和去年一样,创新集群仍然依据国际专利申请量来排名,不同的是,今年还增加了衡量集群创新表现的科学出版活动指标。从创新集群数量来看,美国的科技集群最多,有26个,其次拥有集群数量较多的国家分别是中国(16个)、德国(8个)、英国(4个)和加拿大(4个)。从创新集群实力来看,东京-横滨集群再次位居榜首,其次是深圳-香港集群,韩国首尔集群排在第三。此外,巴西、印度、伊朗、俄罗斯和土耳其这5个中等收入国家的集群排名也进入前100强。
四、中国取得的成绩
(一)单项指标成绩亮眼,成为全球创新领头羊
2018年,中国创新投入排名上升4名,与其他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创新产出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前十,超过大部分高收入经济体。在80项细分指标中,“国内市场规模”、“提供正规培训的公司占比”、“本国人专利申请量”、“本国人实用新型申请量”、“高技术净出口占比”、“本国人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7项细分指标已经连续两年以上位列全球第1位,这些指标的突出表现说明中国部分创新领域已经进入了领跑全球阶段。
(二)部分指标大幅进步,支撑整体创新实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创新网络、提高创新产出能力、建设文化创意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多项细分指标提升幅度明显。2018年,中国创业服务基础设施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易于创业”细分指标排名大幅上升23位;企业间的创新合作日益紧密,“合资战略联盟交易”排名上升17位;科技论文产出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科技论文”排名上升12位;创意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印刷和出版生产占比”排名上升15位,这些指标的变化都表明了过去曾经制约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痼疾正在不断得到克服化解。
(三)“创新效率”维持前三,转变发展方式动力强劲
创新效率代表了某一国家一定创新投入获得的创新产出数量,主要用来对创新体系和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计算方法是产出次级指数得分与投入次级指数得分之比。2018年,中国创新效率排名位居卢森堡和瑞士之后,继续保持第3位,与2017年持平。尽管中国目前仍处于中高收入经济体梯队,但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已大大高于全球多数高收入经济体。这表明在创新投入水平相同情况下,中国实现了更多的创新产出,这将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构筑经济新优势提供坚实的动力和支撑。
(四)创新集群表现优异,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区域层面的创新集群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创新绩效的重要驱动力。2018年,中国在创新集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与日本、美国3个国家共同占据全球“创新集群”榜单前20名的15个席位。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创新集聚效应最显著的国家。深圳-香港、北京和上海等3个区域创新集群进入榜单前20,分别处于第2、5和12位。表明北京、上海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以深圳和香港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也日益成为世界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此外,中国创新集群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技术领域聚焦度,以上集群都聚焦在数字通信领域。
译自: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8: Energizing the World with Innovation, July 2018 by Cornell University, INSEAD, and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