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视野下的职高历史整合式教学探析

2019-06-11 07:27徐燕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2期
关键词:戏曲探析微课

徐燕

[摘           要]  信息化时代,教育理念在与时俱进,历史教学也应接轨时代。在“STEM+”教育核心特征视野下,阐述历史“整合式”教学的内涵,分析戏曲学校历史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并以《中国早期政治特点》教学案例为例进行设计和运用,进而对职高历史“整合式”教学作一探析。

[关    键   词]  “STEM”教育;整合式;跨学科;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66-02

随着时代的发展,“STEM”教育、“创客”教育、“MOOC”、翻转课堂、微课……人们逐渐熟悉,本文在“STEM”教育的视野下,对戏曲学校的历史“整合式”教学进行探析,希望能为戏曲学校的历史教学增添新的时代特色,更好地接轨互联网时代。

一、“STEM”视野下的历史“整合式”教学内涵

“STEM”教育理念源于20世纪的美国,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对其都比较关注。就概念而言,“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这是一个偏理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后来,发展成“STEAM”,加入了人文艺术(Arts),再后来,有专家认为应是“STEM+”。根据各种资料表明,无论是“STEM”,还是“STEAM”或是“STEM+”,它们的核心特征就是“跨学科”“协作性”和“艺术性”等。本文是在“STEM+”视野下对戏曲学校的历史“整合式”教学进行的探析,更确切地说,是在“STEM+”教育核心特征视野下进行的探析。

戏曲学校的历史教学属人文学科的教学,从教学内容上来讲,整合的并非真正的“STEM”;从教学实施上来说,也并非真正意义上“STEM”教学。根据“STEM+”教育的核心内涵,在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最优化理论等理论的支撑下,戏曲学校历史“整合式”教学,是历史、技术、艺术和文学等多门学科的整合,并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社会实践等相结合,促进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历史“整合式”教学中,强调从“艺术性”出发,注重“跨学科”综合,鼓励“协作探究”。

二、戏曲学校历史“整合式”教学要素分析

历史教学要素由多方面构成,笔者从戏曲学校历史教学对象与目标、历史“整合式”教学内容和历史“整合式”教学方式三方面作一分析。

(一)戏曲学校历史教学对象和目标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行业的支持,特别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后,戏曲学校的生源质量是越来越上乘。大部分学生个性活泼,独立性较强,能吃苦耐劳,特别可贵的是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很浓,故而他们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学得一身好技能,奔着“舞台”去的。都说从事感兴趣的工作是最幸福的,也是最有效率的,正因为如此,学生对学习戏曲及相关的知识特别专注,也更能花时间去琢磨。

作为戏曲学校的历史教师,要明确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更要明确教学对象的目标和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然后展开历史教学。

(二)戏曲学校历史“整合式”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戏曲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课和公共课设置比例是7∶1∶2,在这个比例下,历史课在一周内能占到的课时数至多也是2课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挑选对学生未来岗位最有帮助的教学内容进行施教。挑选好教学内容后,教师要注意从“艺术性”出发,融合历史、技术、艺术和文学等多门学科,进行教学设计。否则,在戏曲学校,历史课这种公共课,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甚至会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听课现象。

比如在二年级学生排练越剧《梁祝》选段期间,就选择必修三专题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进行教学。学生在剧目排演之前,要进行梁祝人物分析,要了解时代背景,要明确人物活动中的各种礼仪和人物折射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选择这个内容,因為是专业需要,所以学生学习兴趣很大,主观能动性强。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如《从越剧梁祝中看中华礼仪》《越剧梁祝视野下的人物分析》《越剧梁祝和传统儒学》等学习任务,学生基本能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到资料,教师再利用微课,线上和线下结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收到最大的学习成效,当然这样的学习还势必涉及国学常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等。

(三)戏曲学校历史“整合式”教学方式分析

在微时代中,如果历史教学再停留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那么只能说历史教师就真的要成为“历史”了。当下,戏曲学校历史整合式教学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面对面课堂教学和源于计算机辅助的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视听媒体(PPT、视频、音频等)相结合;项目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微课相结合等。

当然,这些方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处年段进行选择。对刚进校的新生,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比较习惯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所以这个阶段基本采用的是课堂教学和视听媒体相结合或课堂教学和微课相结合的方式;而高年级的学生,因为在专业教学上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学习项目,所以这个阶段,完全可以用项目制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或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三、以《中国早期政治特点》为例的“整合式”教学设计和运用

基于笔者工作单位的资源库积累和建设现状及笔者的历史“整合式”教学实践经验,现以低年级段学生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中国早期政治特点》为例,进行如下设计并运用。

(一)课前准备

教师首先要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目标予以分析,并明确重点和难点,进行合适的课程设计,然后可以先布置学生去观看徐玉兰老师和王文娟老师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之后借助越剧《红楼梦·元春探亲》选段为视频原材料,制作成一个带诸如“为什么元春的长辈要先向元春行礼”“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含义、内容、对象、影响及两者关系分别是什么”等问题的微课,上传至微信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思考微课中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找出相应答案。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合作讨论,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因为本课从越剧出发,与学生总体目标一致,所以学生基本都能认真完成这些课前任务。

(二)课堂活动

围绕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展开课堂实时教学。在“整合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课堂的“设计者”和“主持者”,不是“灌输者”;学生则是课堂的“参与者”和“探索者”,不是“被动接受者”。课堂中,允许学生全程带平板电脑查阅相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对课前微课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发言;之后,教师进行评价和分析,并適当补充“礼乐制”的知识点以形成西周政治制度的特色,同时对《元春探亲》出现的现象作更好的回应。整个课堂,因为通过越剧《红楼梦·元春探亲》展开,学生兴趣浓,准备充分,效果较为理想。

(三)课后评价

以《从元春探亲中看西周政治制度》为题,同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线讨论并完成小论文。教师适当指导学生小组的讨论;学生作为主体,在线上和教师交流,在线下与同学协作并完成作品。教师给予作品相应的评价。

从《中国早期政治特点》为例的“整合式”教学设计和运用中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是跨学科的综合,融合了历史、艺术和文学等,并把传统课堂教学、微课、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总之,历史“整合式”教学是在“STEM+”教育视野下对戏曲学校历史教学作的初探。毋庸置疑,随着“STEM+”教育理念、“创客”教育理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等的发展,历史教学也将与时俱进,而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则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理念,不断进行探索,找一条适合自己教学对象的路进行历史教学,以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艳妮,刘清堂,李世强,等.混合式学习在课程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7).

[2]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8).

[3]杨晓哲,任友群.数字化时代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2015(10).

[4]陈芸.论高校历史学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高教学刊,2016(9).

[5]李慧,王全喜,张民选.美国STEM教育的探析及启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6(9).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戏曲探析微课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戏曲从哪里来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传统戏曲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