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音乐课堂看教学技能的合理应用

2019-06-11 06:32肖强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音乐课堂情感

【摘要】在小学素质教育中,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在音乐课中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认知事物,准确把握真、善、美的有机统一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要做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只有不断地在教学环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课堂教学环节的合理运用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最大化。

【关键词】教学环节;音乐技能;情感;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课程无论从内容和知识上都是丰富多彩的。经过义务教育的学习,学生在感性认知能力上确实能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现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乐观,音乐课在很多学校被认定为是“副课”,仅停留在学唱几首歌、认识一些简单的乐器、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乐理知识上,甚至音乐课程是可有可无的。这些可能与学校对教具的配置和教师的认知意识有关系,同时对于音乐课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这也就造成了音乐课的“鸡肋”般存在的现象。因此,课上教师首先要明白:学校音乐课的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而是通过“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审美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如何有效地在音乐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认知事物,准确把握真、善、美的有机统一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要做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小学音乐课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一、教师准备要充分,课程备课要新颖

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先了解所教作品的本质内涵。好听的歌曲一定会有动听的前奏,所以课堂导入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授课之前如何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什么是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的知识,让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四种结构:即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指引、建立联系。

首先,在导入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要符合教学的系统性。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必须抓住这个节点,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导入语言言简意赅,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学生兴趣一过,这节课也就意味着低效率,甚至失败。再次,导入形式不能拘泥,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能任由自己发挥而忽略学生的反应。必须明确导入是为了什么,不能让导入与课程的教学背道而驰。

二、讲授体现创造力,环节设计要精妙

小学音乐教育比较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应用和一些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授课期间,学生几乎都是先跟着老师学会如何识谱,解决乐理知识点以后才能深层次接触到音乐作品。这样的教学固然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也会导致学生们对这门课感到枯燥,没有新意,从而让学生对这门课彻底失去兴趣。音乐教师如何在讲授过程中体现出课堂把握的创造力呢?我的经验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先让学生对音乐情感和歌词大意进行学习,先学唱音乐作品,再进行音乐节奏、读谱和唱词的学习,这时在音乐中一些比较复杂的节奏或旋律因为有了之前的理解和情感因素对大脑的刺激,所以学习起来就非常顺利。甚至一些需要我们专门讲解的知识内容也就随着这一个环节化难为易了。教育小学生的基本方法就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

从学生能力培养角度看,启发式教学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个桥梁,也是让学生动脑筋感受音乐的一把钥匙。课堂会达到什么效果,讲授过程中紧扣环节引导学生是关键。创造性地安排好环节,这对音乐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互动是重点,充分调动情感观

一堂音乐课是否生动,关键看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配合。这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應。通过课堂互动,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环境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与教师发生互动,教师充当互动环境的发起者、引导者、参与者,那就应该角色恰当,而不能成为互动教学的限制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音乐的海洋里。

达到互动效果一般以整个班级为主体,很多老师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不能做到从学生角度出发,只是简单的弹弹琴唱唱歌就结束了,没有很好地传授音乐知识,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因此,要想达到很好的互动课堂,角色转换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方案,把学生放在主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的情感观激发出来。音乐教学是感性大于理性的,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将感情和语言融为一体,从情感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唱歌时把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出来。

通过塑造音乐艺术形象和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学生是音乐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强调音准、节奏、歌词而忽略歌曲中情感的表达,那么,音乐课的教学会显得枯燥无味。因此在教唱的课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与教师互动,才能在丰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做到深情并茂、以情带声、以情感人。发掘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教学上要努力实现的,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丰富情感,努力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这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就像李戈说的:“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直接互动和间接情感的体验来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

四、课后探索要体现,潜移默化是关键

好的课堂不仅需要完美的导入和生动的课程环节,同时还要有余音绕梁的结尾。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西波夫认为:“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课程的结尾,是一节完整课程应有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的关键。课后探索意义非常重大,既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整理教学知识要点,又能巩固强化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并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感染和激励,并产生好好学习音乐的强烈欲望。

有人说:“结课有法,但无定法”。音乐的教学,是充满情感色彩和个性色彩的,课程的结束应根据课上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做出合理判断。一方面教师应体现自己的风格;另一方面也要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结课方法有很多,比如归纳式结课、探索式结课、悬念式结课、震颤式结课、回应式结课、自然式结课等。同时,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把学生学习和研究新知识的兴趣和情感激发出来。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就是通过各种环节的衔接与合理组织,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出来的过程。教学技能的合理运用也许会成为教师的追求,但要想真正实现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思考、运用和探讨。只有不断地在教学环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课堂教学环节的合理运用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晞.课堂教学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达尼洛夫,叶西波夫.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3]杨丹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

[4]夏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从哪里来[J].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

[5]王耀卿,彭文民.艺术概论(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肖强,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音乐课堂情感
情感
台上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