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少儿声乐教学

2019-06-11 06:32冀晓朋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

【摘要】近年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迅速,少儿音乐培训机构可谓是遍地开花,而由艺术教育机构推出的少儿音乐节目也随之兴起。而《音乐大师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之一。笔者作为一名社会音乐教育者,一名音乐培训机构兼职声乐老师,对于这期节目的关注已经两年有余。看了历次的节目后发现,音乐大师们的上课方式与音乐培训机构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对于情感的培养更多一些,在让孩子们理解歌词、亲自体会歌词的场景等方面做得很好。本文通过对此节目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本节目给当前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少儿声乐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把可行性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大家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社会音乐教育;少儿声乐教学;音乐大师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大师课》由北京电视台、世熙传媒联合出品,由顶级音乐人教天赋少年唱经典歌曲,是一档真正的少儿成长音乐节目。作为国内首档音乐教育节目《音乐大师课》唯一授权的艺术教育机构,麦儿思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强势推出了音乐大师课艺术教育“精英加盟商”招募计划,获国内著名音乐教育家付林和歌手韩磊倾情护航,迅速成为父母、孩子首选的音乐教育品牌。[1]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目前关于《音乐大师课》的研究论文很少,专门从《音乐大师课》来反思音乐培训机构少儿声乐教学的文章目前没有,这也是添补了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反射到社会音乐教育中少儿声乐教学研究的一项空白。目前音乐培训机构日益增多,声乐老师是否能够按照科学、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学生,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留住学生,让学生更喜欢学唱中外经典歌曲,而去改变学生只喜欢流行歌曲的观念。如何提高学生的美育,使声乐教学不再只是学会一首歌而已,还要通过情感的表达来诠释和演绎歌曲。因此,笔者在寻找一种新的形式,既让经典歌曲传承下去,又能让学生保持一颗初心来长期学习下去,而《音乐大师课》带给了我启示,并让我借鉴其中的一些方法在实践中探索。

一、《音乐大师课》的节目特色

《音乐大师课》共有三季,每季都是由四位导师分别带领4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舞台上演唱歌曲,与歌曲的原唱者交流,并且在导师的认真教导下去演唱好每首歌曲。每季的导师都不相同,有的把经典歌曲进行改编,有的改变演唱风格,还有的组合演唱、跨界演唱等。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音乐大师课的节目特色。

(一)经典歌曲进行改编

1.伴奏乐器发生变化

伴奏的乐器不同于以往的节目,自弹自唱居多。声乐学生在台上用某种乐器来自弹自唱,并不完全用原版的伴奏。比如,第三季的毕业典礼中由张泽禹演唱的《我是一个兵》,就是采用电吉他自弹自唱,同时加入了其他乐器的伴奏,使歌曲的感觉多了一些现代电子音乐的色彩,节奏感更强,感染力也大大增强了。还有开场音乐《加油歌》,歌曲的伴奏是除了乐队的伴奏外,还有在舞台上展示的架子鼓、电吉他、摇铃、贝斯等乐器,小歌手们自弹自唱的形式为舞臺效果更增添了欢快、热烈的气氛。

2.歌词进行增减或者改编

对歌词进行增加或者改编是《音乐大师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还拿张泽禹演唱的《我是一个兵》来分析,原版的《我是一个兵》的第一句是“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而张泽禹唱的第一句是“我的爷爷是个兵,他来自老百姓。我今天给你们,讲个故事听。”而后才是原版歌词的出现。这样做的效果给观众带来一种新的视听感觉,并不是按照原版来演唱。当然一开始演唱的伴奏旋律也不是原版的,而是重新编创的旋律,比较接近说话的感觉,很容易勾起观众继续听下去的兴趣,为下面的演唱做了完美的铺垫。无疑,这样的创编效果受到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喜爱。现场的气氛随之跟着“嗨”起来。

再比如,谭维维和她的藏族学生扎西演唱的《走进西藏》,这首歌曲的第一句“走进西藏”是由扎西用藏语演唱的,更唱出了西藏歌曲的原汁原味。而后谭维维老师的第二句“也许你能看见天堂”中的“堂”开始加入藏族歌曲中的声音抖动并且延长了时值,为副歌的部分作了承上启下的铺垫。

(二)演唱风格转变尺度大

演唱风格是一个演唱者在舞台上的整体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能称得上风格的只有成名后的歌唱家。而这里我要说的是学生们的演唱风格很有个性,主要从对歌曲的理解和舞台表现力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1.歌曲理解更深刻

歌曲的情感表达就像是歌曲的灵魂。一首歌曲要想表达好感情,必须要先对歌词进行理解,那么《音乐大师课》的学生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导师对学生的讲解是第一步。但除了讲解外,此节目的特点就是能够带着学生真正去体会歌曲的内容。比如,朱军老师带着学生到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实际体验警察生活。他们首先找到张亮警官来介绍什么叫特警,特警的精神是什么等警察专业问题,然后带着四个学生一起观看特警训练,再让每个学生亲身体会一下训练的艰辛,对人民警察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因此,他们在演唱《少年壮志不言愁》时,四个学生都庄严而神圣地穿着警服,怀着一颗赤诚而神圣的心在认真演唱,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所以,这首歌曲的演唱非常成功。

2.舞台表现力更夸张

舞台表现力是对歌曲更好的诠释。《音乐大师课》上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中国,但也有少数来自国外。比如,严丝琳来自德国,对于中国文化并不是太了解,但通过杨钰莹老师的教导,学会了中国京歌《梨花颂》。而且在毕业典礼上的一首《姐妹》是和陈奕彤一起演唱的,边唱边跳。舞蹈跳得非常动感,超过原唱张惠妹的动感现场,使现场观众一起跟着嗨起来,可谓是“嗨翻全场”!这种夸张的表现力是适合青少年这种年龄段的。连朱军老师都不禁赞叹到:“两个孩子刚才在台上那种欢快的舞蹈,那种真情的歌唱,感染我们每一个人……”

(三)组合演唱形式多样

组合演唱形式是一种常见的形式,一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共同完成的歌唱形式,有轮唱和伴唱交替的方式来完成整首歌曲的演唱。比如已经成名的歌手组合,如羽泉、凤凰传奇、玖月奇迹、动力火车、老男孩、SHE、黑鸭子等。而《音乐大师课》采用这种组合形式来演唱,并不是固定组合,只是临时组合,也就是只是在一首歌曲里临时组合,而在另一首歌曲里会换另外的小歌手来演唱。具体特点有以下四种:

1.不同年龄的组合

年龄不同的组合,对于少儿歌唱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音乐大师课》让不同年龄的学生一起演唱歌曲,由于年龄的差异,对于歌词的理解也不相同,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但依然能演唱出彩。比如,《走进西藏》这首歌曲是由为谭维维老师和扎西共同来演唱的,其现场效果却是出奇的好。本人比较喜欢谭维维老师那高亢明亮而又充满着狂野的音色,让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而扎西小小年纪声音同样能达到高亢明亮,又有穿透力,可谓是“天籁之音”。两人的演唱博得观众阵阵掌声,不止是现场的观众,连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走进西藏的高原情怀,简直堪称完美。所以不同年龄的组合,只要音色接近、音域相近,将演唱者进行有机组合,这种组合形式更有气场,更能冲击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神经,调动观众的情绪,将观众带入歌曲的意境当中。

2.不同身份的组合

组合形式上面已经分析了两种,但是身份不同的组合却不多见。而《音乐大师课》中这样的形式却屡见不鲜。例如,《梨花颂》的组合演唱,是由杨钰莹和严丝琳一起演唱的,她们是师生关系,身份不同,组合演唱是否能成功在我及观众朋友们心中都是个谜,但當演唱开始后,我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完成超出了我的想象。严丝琳以一身雍容华贵的传统贵妃戏服,就是梅兰芳大师演出《贵妃醉酒》中的原套衣服出场,而杨钰莹老师的服装是《大唐贵妃》中的改良古装杨玉环戏服,也就是新设计出来的贵妃戏服,更显出贵妃的妩媚迷人。两人的服装不一样,观众的视觉上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了。再说两人的音色,严丝琳的音色处于少儿阶段,未曾变声,但也用的假声来演唱;而杨老师声音委婉柔美,更显得成熟一些。这种组合令观众为之惊艳,当然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四)跨界演唱形式丰富

跨界演唱的广义概念,指涉及声乐演唱艺术领域、演唱范畴、演唱体系、演唱类别、声部行当、演唱形式和唱法技术的跨越或兼有现象,体现为歌唱者对声乐艺术领域、范畴、流派、体系、唱种、行当,以及对声乐演唱的形式、方法、技术、风格、特点的个性化追求,是一种挑战个人歌唱艺术才能和演唱技术能力的实践探索,一种建构个人演唱风格的实践尝试。跨界演唱的狭义概念,是指涉及声乐演唱方法的跨越和兼有现象,体现为歌唱者对自身歌唱技术、演唱风格和生理机能操作方法的控制、驾驭。声乐跨界演唱针对的是歌唱者的演唱艺术实践,是歌唱者追求个人艺术、技术、方法、风格创新的客观结果。[2]

1.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融合

民族唱法与戏曲之间本来就有着共通的方面。加之最近几年京歌的出现,民族唱法与戏曲融合的形式越来越受到歌唱者的喜爱,同时也受到观众朋友们的喜爱。比如,《梨花颂》就是一首民族唱法与戏曲唱腔融合的歌曲,但是歌者一般是戏曲功底出身的大师或者是民族唱法的专业歌唱家。而《音乐大师课》上的《梨花颂》却是让杨钰莹和严丝琳来演唱。首先,杨钰莹是以通俗歌手著称,一向以柔情似水、妩媚、嗓音甜美来展示在电视观众面前。而这首京歌,是需要一些民族唱法的技巧在里面的,所以说杨老师这次表演真的是跨界演唱,挑战了一次京剧和民族唱法融合的歌曲,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为了确保这次演唱成功,导演组专程带着严丝琳和杨钰莹老师一起到风雷京剧院,共同拜访了梅派青衣名家——京剧大师梅葆玖大师的嫡传男旦传承人胡文阁先生,并向胡老师请教这首《梨花颂》的唱腔和动作表演的一些细节。因此,这次两人的演唱的水平笔者不加评判,就杨老师在舞台上的表现来说,一板一眼,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很到位,可称得上是专业水准,想必在台下真下了一番苦功。严丝琳眼角眉梢带着稚嫩,动作却很到位,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只经过了短时间的训练,能达到这种效果,实属不易,所以说,《音乐大师课》对于孩子的演唱训练真的是立竿见影。

2.原生态与说唱音乐融合

原生态歌曲直接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加修饰地追求歌人合一。原生态唱法演唱语言是本地方言,歌唱嗓音圆润明亮,演唱的旋律优美动听,这就是原生态唱法的魅力所在。[3]而说唱音乐是人们经常听到的“rap”,这是一种来自西方国家的黑人音乐,近几年来中国的流行歌曲中被频繁使用。比如,周杰伦的歌曲风格,还有凤凰传奇的歌曲等。而《音乐大师课》中的扎西演唱《黑帐篷》时用的是藏族民歌的原生态唱法,而后随着伴奏风格的转变,自然地插入了一段说唱音乐,使乐曲更增添了流行音乐的动感和现代感,这样的融合非常自然,并且由天籁之音转成“接地气”的流行音乐,更符合现代新时期年轻观众的口味和审美。

二、《音乐大师课》给音乐机构少儿声乐教学的启示

鉴于上述《音乐大师课》的四个方面的特点,笔者作为音乐教师开始反思音乐培训机构的声乐教学,为什么孩子们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在下降呢?如果少儿声乐教学可以像《音乐大师课》这样去教课,是否行得通呢?笔者也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年半的试验,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有哪些不能借鉴的方面,都作了详细介绍。具体如下:

(一)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曾经在古代是属于上下关系,也就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必须听什么。而如今的《音乐大师课》,谭维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简直比父母还亲。扎西说不想离开老师,而扎西的父亲亲自为谭维维老师做了一身藏服,这种情谊让人感动。而现实工作中,我的学生和我的关系也在慢慢变得友爱起来。先从教师节送礼物来说,学生送给我一盒巧克力。这不算什么,但是这是我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的见证。平时对于上课时要认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做到因材施教。每次上课时要先备课,把本次课要教的歌曲视频和音频都准备好,伴奏也要提前准备好。而课堂上开始教唱歌曲时,先把歌曲的背景介绍一下,词曲作者还有需要注意的难点。重点节奏也需要单独挑出来练习。这些准备好之后,在练习过程中把练声部分录下来,还有演唱完整歌曲用手机录下来。课下要留作业,作业一般为多听范唱、背歌词、练声、练歌曲等。老师在下课后还要及时把伴奏和范唱视频或音频通过手机发送给家长,还要把课堂录音一并发给家长等。只有用心、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才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教导和帮助。

(二)多方面选择歌曲,与时俱进地传承经典

《音乐大师课》的歌曲选择针对的是经典歌曲。笔者从事少儿声乐教学工作三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例如,声乐教学中常需要临时参加表演或者参加艺考的学生。从零基础开始,直接就要通过几节课演唱一首完整的声乐作品。对于这种情况,老师要从简单的声乐作品来着手,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尽量选择经典歌曲。比如《映山红》这首歌曲非常经典,原唱是民族唱法,但现在要教授给零基础的少儿,首先要进行降调处理,根据学生的噪音条件来选择度数,一般不超过三度。我把伴奏改编好后,让参加艺考的学生来唱,她很快找到了音乐感觉,立马有了自信,声音也变得甜美许多。所以说伴奏一定要重新进行改编,适合学生演唱的伴奏才是最好的伴奏。

(三)走出课堂、迈向社会的教學,使学生“身临其境”

《音乐大师课》之所以让学生理解歌曲,是因为除了老师的讲解之外,还会带着学生实地去观摩和体验。而我们实际的少儿声乐教学中是做不到的,但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给学生留作业,回家跟着父母一起去看电影,电影的内容肯定与学习的歌曲有关。比如,《送别》这首歌曲来自《城南旧事》,等学生看完电影后我再教给她这首歌时,自然对这首歌曲理解得更透彻一些。还有让学生去观看音乐会、话剧、歌剧、亲自去参加拍摄等,都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歌词,理解歌曲的效果。再如《父亲》这首歌曲,可以让孩子回家后观察自己的父亲,观察父亲的一言一行,是不是如歌词里写的那样,联系父亲的实际生活来理解歌词的含义。总之,《音乐大师课》是一档电视节目,有明星大腕助阵,还有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担任校长,具有权威性。相对于普通艺术培训机构而言是可望可不可及的。在实际声乐教学中应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同样能达到理解歌曲内容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大师课》给我带来的启发很多,在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节目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所难免,但如果能够合理地进行变通,相信也可以给少儿声乐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发展方向。时代在进步,我们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一些改编,这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把《音乐大师课》的方法借鉴到实际教学当中,相信祖国的花朵们会越来越喜欢唱歌,喜爱经典歌曲,并能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去表达歌曲的内容,带给观众更高的艺术感受,既传承经典,又能达到繁荣少儿声乐教育的效果。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对工作在少儿声乐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最后祝愿少儿声乐教学能够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so.com/doc/7650966-7925061.html.2018(12):02.

[2]刘大巍.试论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33-138.

[3]http://www.yyjy.com/a/shengyue/guandian/20121107/4989.html.2019,1:05.

作者简介:冀晓朋(1981—),女,河北邯郸人,北京城市学院表演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兼职培训机构声乐老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