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的演奏特点及舞台表现

2019-06-11 06:32陈静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

陈静

【摘要】《长城随想》是刘文金1982年创作的二胡协奏曲。它于1982年由闵惠芬和上海民族乐团首演,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首乐曲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二胡杰作,是艺术内容与思想内容相结合的最完美的例证之一。《长城随想》在二胡音乐美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长城既有独奏乐器,又有交响乐乐队,其交响乐和历史诗歌的特点也比较成熟。它是20世纪80年代民族管弦乐创作的一项重要成就,也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走向成熟的里程碑。二胡艺术的发展对二胡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长城随想》;演奏特点;舞台表现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长城随想》简介和地位

《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由刘文金老师于1982年创作的,这部作品一共分为四个乐章,具有庞大的篇幅,演奏的时间也较长,主要为传达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精神。表现祖国的伟大,中华民族儿女为了获得解放,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这部作品是情感深邃、题材较为广大的作品,爱国主义的主题也给这部作品带来了更大的意义。它所包含的精神是纵横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的奋斗史和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财富。二胡作为传统且有着悠久历史的乐器,和这一主题的融合更加凸显了主题,赋予了作品更深厚的音乐情感和艺术价值。正因如此,这部作品也被称之为二胡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其演奏需要别具一格的方式,演奏者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技巧、高超的技艺,还要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心理。

二、《长城随想》的演奏特点和舞台表现

(一)《关山行》

《长城随想》共分为四章,每一章节都表现了相应的内容传达了相应的情感。第一章《关山行》气势恢宏,中间加入了意蕴深厚的慢板乐章,在演奏的过程中还运用到了古琴音乐素材和演奏手法。二胡从空弦音“1”上拉响了第一声,整个乐段都在内弦进行演奏,在展开音乐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合尾式”的传统手法,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几个不同的节奏和新的音调,与此同时又保持着节奏的高度稳定,揉弦和运弦极度放松,随着情感的变化运功逐漸开阔。在演奏中主要是模仿古琴弹奏的方式,右手拿着弓在擦弦时注重情绪表现的爆发,再配合左手演奏出了乐曲的空灵、通透之感,再加入适当的揉弦,给听众带来了浑厚凝重又夹杂着一丝空灵的感受,好像亲临长城,观赏到了长城的宽阔,观历史沉浮,在面对现今的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联想。其中演奏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滑音,上滑音和下滑音演奏时的速度和声音的色彩十分讲究。让听众能够感受到长城的壮观,回想中华民族几千来的苍茫沉浮,结合实际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想。在音乐演奏的过程中,不同语境进行穿越,在演奏中音乐的表达不仅要展现第一人称,还要对客观环境进行一定的描绘,同时结合情感和音乐。

(二)《烽火操》

第二章《烽火操》中融入了快板乐章,音乐变得急促且紧张,好像烘托出了一种战争的氛围,演奏激情而又富于变化,展现了过去中华民族儿女浴血奋战的英勇情怀。从第一章陷入沉思营造朦胧意境的结尾,穿越到了一个战场上。演奏过程中还运用到了京剧音乐的元素和半音阶发展手法来传达情感。在第二章中要注意保持半音阶表现,丰富了二胡的音乐语言以及演奏技巧,从而充分传达出战争的紧张氛围。还要充分把握音乐中京剧唱腔的旋律和京剧中不同调式的运用,结合两种音乐元素,不仅如此,这一章当中还加入了京剧的锣敲点,营造出马蹄声,好像是一匹匹战马,这也是节奏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特点之一。演奏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演奏技术的不断练习,从而使自己的二胡演奏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刻画出精彩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这一乐章的结尾十分悲壮,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然而战争失败过后,狼烟四起,战争已经成为残局,二胡所演奏出的凄凉音调和乐队高音区不协和和弦的配合,营造出了一种悲惨恐惧悲凉的氛围。这样的演奏好像一幅幅场面呈现在眼前,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都在夸张的对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音色中不同色彩的变化也得以表现,为第三章奠定了基础。第二章中二胡“tr”多次呈现,主题音调在不同高度的移位中出现,演奏技巧上特别注重对于快弓的发音饱满度。急促的级进音调和半音爬行的音型和序曲中的音调结合在一起,二胡的技术上运用了连串级进和半音爬进也让音乐旋律更加的激昂澎湃。

(三)《忠魂祭》

第三章《忠魂祭》所表现的,刘文金老师曾介绍道,“音乐是肃穆而且内含的,集中表现了人们在静默中的联想:青山处处埋忠骨,长城内外皆英魂时的悲痛心绪,也是对千百年来为了保卫中华民族而浴血牺牲的无数的无名将士的祭祀、慰念。”正如他所言,第三章是《长城随想》的一个高潮所在,这一乐章中所表现的情感最为深沉,在二胡那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演奏中,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章中二胡的演奏特点表现得最为明显,在二胡的旋律下,浓密重彩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乐曲的第三章开始就用钟声响起营造了一个肃穆的氛围,情绪在一声声钟声敲打下绵延起伏,将对前辈英烈们的怀念和钦佩之情表现出来。在华彩段落之前还利用了抖弦的演奏技巧,好似阵阵风吹过,撩人心弦,让人思潮涌动。乐句之间也不断地交融,乐思愈发的紧凑和流畅,最后凝结成一个个音符结合成华美的乐章,二胡的层次感也表现得非常突出。接着乐章的华彩乐段中的音域逐渐开阔起来,旋律的起伏也更加强烈,节奏感强烈,所传达的情绪更加极致。在第三乐章中演奏过程中不断重复一些能够表现强烈情感的音型,大调的主和弦逐渐增强。二胡在华彩乐段的尾部进行了一段模仿式演奏,模仿了琵琶扫弦的方法,挥弓击弦,形成了一种战鼓激昂的音效,把整个乐曲推向了高潮。长城的主题呼之欲出,听众的情感喷涌流动,这一章中运用京韵大鼓是最为突出的特点。

(四)《遥望篇》

第四乐章《遥望篇》中充满了新时代所富有的朝气蓬勃,表现出了当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象征了长城屹立不倒、神州大地春潮起伏的美好景象,时代的发展被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在前辈们的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即使遇到苦难也要迎难而上,对未来充满欣喜和希望的精神。二胡的三把位内外弦所演奏的回滑音,表现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使乐章带有着时代律动感,表现了当代人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在主题之后的旋律中,衍生出了一种动态的切分节奏,演奏者要充分把握住這种节奏语言,如音乐的颗粒型,在慢起之后逐渐加速的节奏中音符也不断得到收缩,最后仅保留了民间跺板着一种节奏来烘托气氛。在演奏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节奏和每个音符的颗粒型。演奏时要把握力度的变化,适当加入一些重音和揉弦,在不断激烈的音乐中,再现第一章中的长城主题,再次烘托出长城一番宏伟的景象。在这一乐章中二胡和乐队的演奏融合在一起,突出地体现了主题中所蕴含的昂然向上的积极情感。最后,乐曲运用了几组不同的分解和弦句法,加强了和声色彩所具有的动力,在这样的句法当中,充分考虑了它的调性变化所带给作品的变化,根据调性调整音色和节奏。不断强化了一些特殊技法,重音滑音在这一乐章中得以凸显,二胡和乐队之间的良好互动,最终形成了对作品的完美诠释。最后一组音型的进行中采用了夸张三连音的节奏和重音,促进了和声的变化,二胡在这一过程中充当了打击乐器的作用,每一个音调都十分有力且饱满,表现了辉煌敦厚的音效。

参考文献

[1]李荣芝.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解析及其演奏处理[D].首都师范大学,2004.

[2]马登峰.论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创作和演奏艺术[J].陇东学院学报,2004(4):39-41.

[3]张建国.浅析二胡曲《良宵》的艺术表现及演奏特点[J].金山,2011(6).

[4]宁文婷.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特点与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4,No.314(7):165-166.

[5]彭辉,陈安乐.民族的魂魄美的神韵--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作品探析[J].剧作家,2006(3):150-151.

[6]许帅.浅析刘文金《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的艺术魅力[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