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波兰作曲家维尼亚夫斯基一生仅创作了两部波罗乃兹,其中《A大调华丽波罗乃兹》是他的晚期器乐作品,经常作为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演奏。本文通过对作品中华丽因素的探究, 对比“激进”与“克制”两种音乐形象的内在差异,辩证深入地研究本曲所呈现的华丽特征的双面性。
【关键词】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波罗乃兹;华丽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维尼亚夫斯基与《A大调华丽波罗乃兹》
维尼亚夫斯基的经典炫技小品《A大调华丽波罗乃兹》,是广为提琴家们热爱的曲目。作曲家一生只写了两首波罗乃兹,即《D大调华丽波罗乃兹》和《A大调华丽波罗乃兹》,曲中热烈奔放的旋律引人入胜,炫技段落令人叫绝,二者均为音乐会演奏佳作,经常被作为压轴曲目出演。本文所分析的《A大调华丽波罗乃兹》是维尼亚夫斯基晚期作品,对比为人熟知的《D大调》,本首作品显得略为生僻,不过经历长时间的磨砺,它依旧光彩夺目,为音乐家们的表演增光添彩。
二、“华丽”初探
在原作曲谱上,作者特意标注了“辉煌而闪烁”一词,为音乐家们演奏作品提供线索。此曲以华丽为名,它的华丽特征从何而来,通过音乐的本体分析,可以收获如下三点。
首先,调性的选用为华丽特征的展开做了充足的铺垫。A大调带有明朗、坚定,积极向上的情绪。如果将调性赋予色彩,那么A大调象征金黄色,代表宏伟、辉煌。独奏部分为A大调的主三和弦分解进入,由明亮的E弦打头,从小字一组的e到小字二组的e,整体翻高一个八度,像火箭一样发射出去,爽快洒脱,使人眼前一亮,而后e-a,e-b,e-c,以e为基音,不断地向前攀升、激进,旋律跌宕起伏,如过山车一般刺激、过瘾。作品从一开始便已奠定了色彩基调,带给听众们的主观印象是辉煌热烈,激昂且自信的。
其次,波兰民间舞曲的本质特征为其定性。波罗乃兹原为民间的歌曲和舞蹈,而维尼亚夫斯基将其塑造成器乐曲,使原有舞曲的动力性变得更强,辉煌热烈的气氛瞬间被渲染开,听众即刻沉浸在作曲家营造的华丽场景中。如谱例所示,小提琴独奏主题一进来便是富有规律、动力很强的旋律,比如,多次运用到前十六后符点的节奏型,两个短促清晰的三连音的进行,凸显舞曲节奏的欢快、营造了感官性的华丽效果。
最后,连顿弓的大量运用使华丽特征得到充分体现。连顿弓是维尼亚夫斯基在小提琴技巧发展上做出的重要贡献,要求只用一弓且弓不离弦地演奏出清晰、短促且断开的音符。乐曲中多次展现了连顿弓技巧,往往要经过两个八度以上的跳跃,这个过程由左手控制弓子完成一连串清晰连顿的下行音阶。连顿弓的运用,其实就是炫技。本曲采用的左右手炫技种类多变,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来看,均呈现出了华丽的姿态。
三、“激进”与“克制”
“激进”的华丽。以全曲最为热烈激情的部分为例,一共出现了两次,分别在第89至95小节和214至221小节,高把位八度双音连续进行,十六分音符密集排列,二度关系徘徊前进,小提琴与钢琴交替同样的旋律,将辉煌与自豪的情绪带动至高潮,像是诉说着无限欲望的激进。
“克制”的华丽。以全曲最為柔美温暖的部分为例,自第118至160小节,音乐术语dolce e tranquillo意为柔和甜美且安静的,Meno mosso意为稍慢些,对比前面的奔放热烈,这里由明亮的A大调转为沉稳的F大调,需要适当地收束、克制一些,与前面构成不同色彩的两个意境。流淌的旋律,舒缓的节奏,不经意出现的装饰音,增添华丽的别样意味。同时让上一秒的奔放热烈迅速步入沉稳,好似刚刚从一个缤纷绚丽的后花园绕到流水潺潺、清冷静谧的丛林。
“激进”与“克制”是相互对立的,我们从激进的音符中看到辉煌与华丽,但一味前进就会失去平衡,通篇的热情,反而给听众带来更多的乏味和疲惫感。适当的收束、思考,则更显内涵和韵味。作者很巧妙地融合将这二者融合,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在对立中实现统一。激进与克制的华丽在本曲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又环环相扣,紧密对话,充满了趣味性。二者的对立和统一共同为本曲赋予了“华丽”的特征,两种状态能够张弛有度地交替展现,进而碰撞出华丽的火花,那么《A大调华丽波罗乃兹》被作者冠以华丽之名,当之无愧。
四、结语
古往今来,无数音乐家无不追求塑造完美的音乐,他们生活中随处可寻的乐思,引以为为傲的艺术表现手法,还有他们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世界,像出自于本能一般,用他们的心血浇灌艺术的花朵。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发现,如果只是做到表面的华丽,只具有绚丽夺目的外在,是无法深入人心的,还需要有克制地、更加内在地展现“华丽”,这样才能千锤百炼,成就经典。
参考文献
[1]姚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二元冲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任泓名(1994—),女,河北承德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