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筝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古典乐器,在古典音乐演奏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还具备悠久的演奏历史,不管是在旋律还是音调方面都十分打动人心,因而深受民族音乐爱好者的重视,也把古筝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音乐演奏活动。近些年来,古筝协奏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加强对古筝协奏曲的认知,更加深入全面地感知古筝的音乐魅力,本文着重分析了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
【关键词】古筝;协奏曲;和声技法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古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常常应用于古典音乐表现的乐器类型,由于在入门上比较简单,因而得到了很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古筝协奏曲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具备优美动人的旋律和丰富多样的和声,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的存在让整个表演舞台丰满动人,展现出了非凡气势。古筝协奏曲运用了诸多复杂的和声技法,而这些和声技法也直接关系到古筝协奏曲的艺术表现和音乐魅力的呈现。所以,我们在研究古筝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从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出发,为古筝音乐的创新发展打下基础。
一、和声理念分析
(一)古筝和声理念
古筝是在西周时产生的,因为产生地点是秦地,所以人们也把古筝叫做秦筝。所以,古筝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3000多年的时间,也正是因为古筝悠久的历史,所以又将其称作古筝。在开始阶段,古筝是有五弦的,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古筝音乐的发展,变成了十三弦,到最后确定为二十一弦。五升和七声音阶是古筝定弦工具。我们在此处要探讨的和声理念,就包含在古筝发展进程当中,和声理念自产生开始就处在发展变化的进程中,给古筝协奏曲中恰当应用和声技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多声部音乐的和声音程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其中五声音城市主要音程,绝大多数是密集式音程,运用于多地,比如大二度、小三度、纯四度等。我国拥有众多的多声性乐器,在这些乐器当中不管是在形态还是结构方面,都是和多音和音和五声性和声音程表演。在具体的双音演奏环节,通过灵活多变的空弦演奏方法,可以演绎出各种不一样的音程。比方说两根相邻空弦的演奏,可以构成大二度与小三度的音程。在多音演奏环节,更是在和弦方面信手拈来。可以说,古筝和声理念的产生以及发展为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灵活运用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古筝协奏曲
协奏曲是来自西方的一种声乐体裁,17世纪开始成为器乐套曲,在协奏曲传入到我国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运用这样的形式,借助独奏与管弦乐器完成民族音乐的创作以及演奏。古筝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发出的音色十分独特,演绎出来的音乐作品有着强烈而又浓厚的情感,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古筝协奏曲更能彰显独特的韵味。纵观古筝协奏曲发展历史,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临安遗恨》就是鼻祖。这一作品是在20世纪末创作出来的,讲述的是岳飞抗金的英雄故事,想要表达出的是爱国精神与爱国情怀,极具历史价值。何占豪先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将岳飞精神和作品进行密切相融,同时还实现了抒情与叙述的完美整合之后,利用古筝完成演奏,不管是在结构、内容还是灵魂方面,都把我国传统音乐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除此以外,这一作品把民乐与西洋乐进行了有机结合,把古筝协奏曲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和声魅力进行了有效表现。
二、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特点
(一)和弦结构特征
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在发展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使用和声技法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早期古筝协奏曲当中,从西方学习和引进的三度叠置结构无法把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征进行有效的表达,也就是适用性相对较差。伴随时间的推移和对民族声乐艺术研究的加深,非三度叠置和弦逐步在民族声乐和声当中广泛普及和应用,在彰显民族特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演绎古筝协奏曲时,要借助增加附加音的形式,替换或者省略完成对和弦音的处理,尤其是要突破徽调式当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具有代表性的《云裳诉》这部古筝协奏曲作品当中,选用的是偏音的方式用来传达出哀怨情感。和弦省略香烟这样的记忆常常会在规模较大的协奏曲当中应用,出现这一情况的重要原因是未用七声音阶呈现场景,进而很容易出现偏音,出现在武音位置的拼音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假如是在三音位置,其影响很大,必须省略三音。利用这样的处理方法,更能把民族音乐的特色表现出来。比方说极具代表性的《枫桥夜泊》协奏曲当中,就应用了省略三音这样的方法。除此以外,利用正音替代偏音,也是和弦技法当中的常用手段,这样的方式能够突破和弦单薄这样的问题,优化和弦结构。
(二)调式调性特征
在古筝协奏曲作品的演绎当中,经常可以用到的拓展乐曲方法是利用突破固定调式的方式来更替调式。强调的重要目的是要打破单一调式,也是为了将民族音乐风格特征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调式的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旋宫和转调两个不同的类型。二者存在的显著区别是前者在不同宫系统转调,后者则是在同宫系统当中转调。同宫系统是以一样的宫音当作基础的系统,同一宫系统当中的调关系非常接近,相差两个调号的话就是关系比较远的调,如果是相差一个调号的话,那么就属于近关系调。在调式转调当中,主要对以下几种转调情况进行简要说明:第一,同宫系统转调。《临安遗恨》第208-249小节就出现了这样的转调情况,虽然这样的转调表现没有特别明显,产生的调式变化相对较小,不过却对乐曲情感的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同宫系统转调是改变调式主音。第二,近关系转调。宫音和角音之间进行转换以及清角转为宫音,就是我们所说的近关系转调。《临安遗恨》以及《枫桥夜泊》这两部古筝协奏曲当中都有从清角转化宫音的情况。而通过运用这样的转调方法可以在乐曲的气势和温柔当中找到一种平衡,便于对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进行一定的转换。第三,较远关系转调。这样的转调是以宫角关系间的变化当作过渡,另外,调性转化也能够直接应用到后调调性宫角音。第四,远关系转调。这样的转调方法可以直接转换,也可以把宫角关系作为过渡。
(三)和声进行特征
所谓的和声,是有几个连续的正在进行的和弦构成的,稳定主和弦向不稳定和旋转变就是和声进行最为基本的形式,可以把原本不稳定的和弦借助一定的转变方法变得稳定。在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历程当中,和声的功能性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也不能够忽略色彩性,甚至在一些情况之下,色彩性会更为关键。第一,宫调式。宫七声清乐调是具备明亮色彩和飽满丰富的音质。由于宫调式当中的羽和弦是由武生正音构成的,所以这样的调式和和声进行之间不会出现矛盾与冲突。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临安遗恨》,这部作品先是转调之后利用和声进行方法巩固新调式。第二,羽调式。羽调式在和声功能的体现方面堪称完美,和声运用方面更是非常简单,不会出现较大的矛盾冲突,可以增添乐曲的情感色彩。第三,商调式。商调式和声进行具备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其中需要特别处理好三音,以免影响和声的协调性和丰满性。第四,徽调式。徽调式当中的三和弦与五声音阶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因此要处理好间音。
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始终拥有开放包容的胸怀,除了注意保持民族传统之外,还应积极吸纳国外音乐元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行动,让古筝协奏曲和声技法获得了长足进步,诞生了大量古筝协奏曲的精品,给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古筝艺术的长足进步提供了动力。相信我国古筝音乐会进入到一个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全方位地展现我国古筝音乐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张腾.我国古筝曲创作技法的有效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5):6-8.
[2]张丽娜.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以四首古筝与钢琴协奏曲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宋范玉岚,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乐器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