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潮州音乐的特点

2019-06-11 05:36肖宏曹亮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

肖宏 曹亮

【摘要】 潮州音乐抒情优美、古朴典雅、兼容并蓄,主要流行于粤东地区,是岭南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乐种,作为潮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凝聚了世世代代潮人的智慧与心血。笔者通过梳理潮州音乐的乐种、形成,剖析了其特点及现代发展取向,以期为保护、传承潮乐及其承载的文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潮州音乐;现代发展取向;保护和传承

【中圖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潮州音乐主要流行于粤东地区(按目前行政区域划分,主要有包括揭阳市、汕头市、潮州市三个地级市及县级市普宁等),此外,还广泛流行于我国闽南、广州、台湾、香港、澳门各地,远播至东南亚各国,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州音乐。潮州音乐的源头可追溯到唐宋之际,至明清时期逐步发展成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潮州音乐不断纳新吐旧、改革创新,与时代共同进步。笔者通过梳理潮州音乐的乐种、形成,剖析了其特点及现代发展取向,以期为保护、传承潮乐及其承载的文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潮州音乐乐种

(一)潮州音乐的概念

潮州音乐是潮州方言地域各类民间器乐、唱曲的总称,以潮州地方方言的声、韵、调为为基础,是潮州地方语言及文化的有声载体,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其总体形态特征可概括为神、气、韵、味都在其中。无论是体裁、乐调,还是旋律和演奏,都顺其自然、寄情于物,让人的精神在最自然状态下得以抒发,便有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一如古人云“乐为心声,器为心物”的道理,让清丽悠扬的潮州音乐的美妙旋律尽显其中。

极具特色的潮州方言及文化,赋予了潮州音乐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及不可替代的地位:曲调优美动人,器乐音色非常丰富,演奏形式变化多样,打击乐也极具表现力。潮州音乐保存了我们民族音乐优秀的传统,听起来具有古典特点,值得我们重视、传承和发扬。

(二)潮州音乐的分类

目前,潮州音乐的分类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乐种进行分类,如锣鼓乐类、庙堂乐类、丝弦乐类、民谣民歌类、歌舞音乐类、戏剧音乐(潮剧)类和曲艺音乐类,如第二种是以其音乐的性质进行分类:文人音乐、民俗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较为常见且被大众接受的是第一种分类。

二、潮州音乐的形成

从历史轨迹来看,潮州音乐的大致可以分为起源、形成和发展这三个阶段。潮州音乐的起源离不开当地的先民历史及其文化源头,这是前提条件。历史上说的潮州(既有),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南蛮百粤、古代越族。从其出土的青铜已经证实了在商周时期,中原的文化已经深入其中。

唐宋是潮州音乐的形成期。纵观历史,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唐代,潮州作为古代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也为当时的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唐代盛行佛教,潮州人民信佛成风,当时的法乐、佛曲几乎都集中潮州地区,所以,中原地区的佛教音乐和潮地民歌民谣相结合,形成了潮州庙堂音乐。

明清两代是潮州音乐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潮州工业、农业繁荣发展,为潮州音乐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及文化支撑。说唱、丝弦、鼓吹之乐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期间,潮州音乐名师辈出,如细乐的洪沛臣、李嘉听、王泽如等,弦诗乐有林玉波、何天佑、郑映梅等。他们或舞台演出或收徒授艺,传授、弘扬潮州音乐,推动了潮州音乐的发展。与此同时,锣鼓乐在舞台和民间亦十分流行,每逢节日庆典,大锣鼓班便列队游行、穿街走巷,或集中广场台榭演奏比赛,成为潮州民间习俗,为后来的潮州大锣鼓成形、成名,及其在乐器组合、演奏技法、表现内容等的日趋完善,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元素。

在漫长的历程中,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潮州音乐保存着大量的隋唐古音乐文化,又在不断地吸新吐旧,既古典也现代。“潮乐近秦音”,秦腔入潮地,不仅是指乐曲的腔调,还有一些潮州的乐器,追其历史,也是从秦腔流传下来。

三、潮州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潮州音乐的结构

潮州音乐是一个多乐种、多形式的音乐大家族,每个乐种形成、成熟及延续的历史又不尽相同。由于篇幅的关系,以下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潮州弦诗乐、潮州大锣鼓为例来剖析潮州音乐的结构。

1.潮州弦诗乐

潮州弦诗乐以潮州民间丝弦乐器、弹拨乐器演奏古弦诗谱而名[1]。潮州音乐与弦诗乐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不了解潮州弦诗乐,就难把握潮州音乐的精髓。潮州弦诗乐有四种结构形式:第一种很常见,叫不同板式联套结构,是指把一首乐曲分为头板、二板、拷拍和三板进行演奏;第二种是指同样的曲子中,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乐调进行演绎,叫同曲变调联套结构。例如《柳青娘》这首曲子,首先用重六调,然后转为轻六调,轻三重六,反线和活五进行演奏,通过这有乐调的变化,把曲子演绎得更加感人;第三种,是将几首同一种乐调的曲子根据古调套曲,或者根据内容、情感的需要而组成完整的套曲;最后一种,是由同一首曲子、同一种乐调,以不变的板式一气呵成,例如《游西湖》《游花园》《水冰心》等,这类型的曲子大量保存在潮州弦诗乐中。总的来说,潮州弦诗乐的结构,多数用变奏的手法作为乐曲的发展,潮州音乐的十大套结构基本上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完成的。

2.潮州大锣鼓

潮州大锣鼓内容非常丰富,能适应各种场合演奏。潮州大锣鼓可分以唢呐为主奏的潮州唢呐大锣鼓及以笛子为主奏的笛套大锣鼓[2]。潮州唢呐大锣鼓的每一乐章,都有具体内容及独立完整的曲式,独立性非常强,乐曲的速度对比也极为鲜明,其结构可以从段落关系、速度关系和结束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归纳。笛套大锣鼓归属于笛套音乐,结构庞大、复杂,逻辑性强、发展完整且有标题。标题包含了对乐曲情景、情节的描绘,同时注重抒发在某个环境中人的感受联想、表达一种意境或情绪。

(二)潮州音乐的韵味

潮州的语言,是潮州音乐“韵”的母版。其发音特别,声、韵、调与普通话完全没有共同之处,是汉语方言中最古老的一种,保留完整且发展较为缓慢。潮州语音分为八声,每个声韵都不同,从而形成潮州音乐的乐韵。此外,潮州音乐还吸收了很多非本地土著的唱腔、曲调,如秦腔的音乐元素。潮州音乐的活五、轻六与秦腔的欢音、苦音有相同之处,但表达出来的音乐特点却与后者大不相同,潮州淳朴的民风、和乐的民性成就了潮州音乐乐调细密、柔美、委婉的审美要求。

潮州音乐的韵,富有潮州方言的音调特色,演唱和演奏体现柔润、细腻、多变且旋律跌宕起伏的特点。这种韵具有流动性,婉转、古朴、迂回,耐人寻味,乐曲演唱中包含着运用各种装饰性的润腔,器乐演奏则运用各种加花、揉、按、滑的装饰及压、颤的技法,使潮州音乐乐曲的旋律,更具美感、风格和感染力。

(三)潮州音乐的变奏、催奏及加花

潮州音乐的变奏手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潮州弦诗乐,它能将不同乐器的特点参合在一起,尤其是是三弦、琵琶、古筝和二弦等乐器,在演奏过程中独自发挥,即兴演绎,然后汇集起来组成一套完整的变奏演奏形式,主要有旋律的压缩、旋律的催奏、旋律的混合节奏等。

潮州音乐的催奏手法有以节奏变化的,有以音型状态的,有以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的,有以音值长短的,甚至还有以音乐形象为催,催奏手法千变万化,各有千秋,如果统计起来,有专家认为约有一百多种,不过常用的也就是十多二十种左右。

我国民间音乐演奏大多有加花,即在原有的音乐曲调上加花音,帮助增强曲调的音乐色彩,潮州音乐也不例外。归纳起来有装饰音加花、插指添花、催奏手法加花、邻音连接加花、重复同音加花等几种加花手法。此外,还有一种按其音乐调性的加花方式,即潮州音樂的“作蕊”,这加花方式也丰富多彩,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也会出现不同的即兴效果。

四、潮州音乐的现代发展取向

从历史形成、乐种类型及主要特点来看,潮州音乐始终根植于底蕴深厚且具特色的潮州民俗、民情和民风,又反哺、丰富潮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潮州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潮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生相息。因此,当时代进入新世纪,保护和传承潮州音乐,使之更加广泛地深入潮州人民的日常生活并代代相传,对创新和发展潮州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整理和改编潮州音乐的传统曲目,使之焕发新的活力,是传承和发展潮州音乐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方法:用传统套曲的形式,用串锦的方法,将两首或者多首不同的曲子串在一起,或者整首曲子被采用,或者要其中的一个段落,然后再把它们重新组织起来;将曲子不好的段落删去,保留好的段落。所谓的删除,主要就是删掉乐曲里形象主题不明确的部分,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加花,输入新鲜血液,使其富有新意,并予以改编;在乐曲中演奏中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这种方法在现代乐曲和传统乐曲中最为普遍,如把重奏改为协奏,会使乐曲更有生活的气息,更加健康。

在整理和改编潮州音乐传统曲目的经验基础上,保持其原有的乐种、韵和律、曲风曲貌,对潮州传统乐曲不断提炼,还应该广泛关注潮州音乐的现代发展取向:发挥潮州音乐兼容并蓄、雅俗共享的优势特点,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与创新,融入现代音乐文化的新鲜元素,加入民众喜闻乐见的素材;潮州音乐文化还应该与整个岭南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同步发展。根在,潮州音乐的生命力就在,韵在,潮州音乐的感染力就在。潮州音乐是中华大地的华夏之声,是潮汕人民的心曲,我们把潮州音乐进一步加大力度保护并很好地传承下来,乃至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天国,苏巧筝,陈宏.潮州弦诗全集[M].广州:花城人民出版社,2001.

[2]叶春生,林伦伦.潮汕民俗大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肖宏(1969—),女,甘肃省陇南市,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艺术系,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曹亮(1981—),男,陕西省西安市,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