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
见信好。
我最近终于读完了你写的《伟大的盖茨比》,想给你写封信,讨论一下,为什么这本小说能流传下来,近一百年后还有人阅读,还被人拍成电影。
你二十四五岁成名,成名不算太早,四十四岁去世,去世时正值盛年,算英年早逝。你的一生不长,你还酗酒成性,写作的时间有限,你一生中写的东西不能算多,一共只有四个长篇小说,《伟大的盖茨比》是你的第二部长篇。而且,在你生前,这部小说卖得并不好,一本不厚的书,一个很老套的故事。你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你同时代的一些作家并称“迷惘的一代”,这些作家中有不少好手,比如乔伊斯、艾略特、伍尔芙、海明威、庞德、斯坦贝克、亨利.米勒等等,他们都写出了不少牛×的作品。在奔向不朽的路上,《伟大的盖茨比》的竞争对手多且强。
听说鱼只有七秒钟的记忆,人也是善忘的动物。估计美国人民当中能记住一百年来所有美国总统的比例不超过千分之一,估计中国人民当中能记住满清十二个帝王的比例也不超过千分之一。一些红极一时的作家一百年后在人们心中只剩下一个名字,剩不下一本著作,甚至剩不下一个人物或者一句话,更多红极一时的作家一百年后甚至连一个名字都剩不下。那么,为什么近一百年后,你的《伟大的盖茨比》还有很多人阅读?
我记得很久以前试图读过两次,每次都没看完第一章,一个原因是第一章节奏很慢,男一号和女一号迟迟不出现,我担心这本薄书会虎头蛇尾不好看;另一个原因是你似乎喜欢用一些生僻词汇和长句子,不如读你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作品那么順畅。
这次,我断断续续读到了一半,渐渐放不下来,加快了阅读速度,很快读完了。读后半部的时候,一直在想,在这部小说里,你到底做对了什么,你凭什么靠它打败了时间?
第一,硬核。《伟大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很普通但是很普世的故事:一个小镇青年,在一个让年轻人凭自身鸡鸡和原力还能干事儿的时代,在一个剧烈变化、体量巨大的国家,一个人明快决断而又小心翼翼地爬到社会的顶层,还没老到涉猎政治,还没老到忘记爱情,忘记那些脑灰质里、真皮层中见识过的美好、没实现的欲望,一直纯洁,一直记得没得到的,然后处心积虑、不计成本、上蹿下跳去找到欲望的源泉,那个女生,那个夜晚,那个无奈,那句话,那个躲不开的分开,然后遇到那个女生,然后被社会毫无意外地毁掉。痴情、野心、奢靡、奸情、凶杀、劣根,在一本小书里,应有尽有。
这个故事,关于阶层穿越,关于上流社会,是人爱看的“成功”故事。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这里,也发生在那里,发生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且,发生的时候,里面总是憋着一股特别的劲儿,那股劲儿其实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这个故事写的不是过去,写的是未来,写的不是即将消逝的一群人,而是野心勃勃地去实践“美国梦”的年轻人。只要美国梦还有,这个书就会有人看。
和其他硬核不同的是,这个硬核发生在最欣欣向荣的美国一战前后,这个硬核是你自己的硬核:和盖茨比一样,你也从小镇出发,涉及战争,爱上小镇上你认为最美的女生,摸了她很久之后来到纽约,试图挣钱,失败,你的女生抛弃你了,再试图挣钱,“成功”,你的女生又爱你了,然后后你很快挂了。
第二,简单。你选了一个简单的视角,你把自己的经历劈开成两个角色,一个是盖茨比,一个是盖茨比女神的表亲,整个小说的视角是这个表亲的视角。几十年后,世界各地的成人爱情手抄本都纷纷采用了这个视角,“坏人”都是女一号的表亲。这个表亲通过盖茨比观察世界,这个盖茨比通过表亲重新认识Daisy。《伟大的盖茨比》在第一章之后,悬念、象征、符号变得非常明显,直锤人心,读者非常容易有代入感。在一切悬念消失之后,在盖茨比和Daisy厌倦彼此之前,在人性的黑暗袭来之前,你安排盖茨比在一场大酒之后车祸,这场车祸后被路人甲枪杀掉,这也是最简单、最抓人眼球的一种处理方式。几十年后,很多自媒体公众号都纷纷采用了这种写作方式。
第三,困扰。你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通过《伟大的盖茨比》触摸到人类在度过青春期之后最大的一个困扰:作为男人,即使你做到最好,为什么还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一切,得不到一个你最想要的女子,甚至一个晚上的安宁?
不朽不易,你应该谢谢你的盖茨比,也祝他在某个空间继续和他的Daisy纠缠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