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娜
语言的学习和交流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和日常生活等三个方面,尝试将英语学习与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语言的学习和交流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目前国内的小学英语教学,大多侧重词汇、句型、语法知识等,而往往忽略了文化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胡春洞教授曾说:“在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意识素养的提高,可使学生从深层去理解和把握语言。”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适当介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文化意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呢?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英语和汉语的双重理解能力,使其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具有文化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教材资源,适当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
1.1 通过观察单元教学主情景图,渗透文化意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单元的教学主情景图,了解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找出图片中的隐含信息及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观察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主情景图,会发现步行、骑自行车、乘地铁三种上学方式,通常还有乘公交车或私家车,此时介绍by ferry, by sled, by plane等中外不同的上学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1.2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找出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渗透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播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找出语言和文化的内在联系,适当渗透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易于学生接受和传递信息,同时也会将由此获得的认知、情感等迁移到今后的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例如,在学习grape一词时,引导学生从颜色和味觉进行描述:green grapes, purple grapes, sweet grapes, sour grapes。Sour grapes译为“酸葡萄”,引申为“酸葡萄心理”。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讲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指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说它不好,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
葡萄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榨汁grape juice或制成葡萄酒grape wine。葡萄酒在我国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中就有记载:“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本是偶然想起第一句,学生就满怀激情地朗诵出下面的诗句。在英语课上朗诵古诗,学生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体验了英语与传统文化的对话。
同样教学grape,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在引导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结合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例如长城、故宫、指南针、印刷术等元素)进行教學,能够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
1.3 利用图片信息,介绍相关文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My weekend plan B Lets talk部分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可以得到以下信息:Travel to Mars, Tuesday, Half Price! 但是,有些学生对海报上的信息不理解,其他学生知道有这种情况,却解释不清楚。于是,我趁机介绍了“周二电影半价日”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对话内容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在英语活动中渗透文化意识
2.1 在班级设立英语角,张贴英文名人名言或中西方文化知识,创设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形成文化意识。
2.2 借助英语社团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深入体会语言文化。社团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借助英语社团开展演唱英文歌曲、讲英文绘本故事、表演英文课本剧等活动,通过观察和模仿不同场景人物的语言、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的变化,使学生更加深入体会语言文化。
2.3 开展节日宣传活动,内化文化意识。中外都有许多传统节日,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同的节日文化。比如在西方国家,圣诞节的象征是圣诞老人和圣诞树,火鸡大餐则是感恩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在宣传西方节日文化的同时,我们还通过绘制英文手抄报、制作节日贺卡等形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内化文化意识。比如过春节时,中国人要贴春联、吃年夜饭,举行除旧迎新等活动;中秋节也是一个团聚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讲述嫦娥的故事。
3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文化意识
不可否认,我国和英语国家在生活习惯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见面时,我们通常会热情地大声问候对方:“你吃饭了吗?”、“去哪儿?”等。西方人见面则不谈年龄、去向等个人隐私问题,在公共场合大都安静地读书、看报,很少有人大声讲话。如果无视文化间的差异,就会造成双方交流上的障碍。
针对上述现象,应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收集外国人在日常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图片、资料,然后利用课前的“Free talk”进行汇报、交流,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文化视野,使其在头脑中形成文化意识。
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深深地体会到文化意识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将英语学习与中西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渗透,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
(作者单位:1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