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卿
“春眠不覺晓,处处闻啼鸟。”我们开始读书识字时,最先接触到的诗词就包括了这首《春晓》。春来鸟鸣、雨落花开,仿佛是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春的景象。
古人说的没错,在春天,鸟儿最为活跃,我们也最容易听到它们、看到它们。挨过了漫长的冬日,随着气温渐升,在南方过冬的候鸟都要打点行装,奔向北方的繁殖地点;而常年待在本地的留鸟们,也各自梳妆,开始准备求偶了。
鸟儿们求偶,最常用的是声音。平时鸟儿们闲谈的声音叫做“鸣叫”,英文叫做call;而用于求偶的鸣声,古人称之为“鸣啭”,英文叫做song,是鸟儿们说的情话,音调更多变、更复杂,就像唱歌一样。在春天里,人们常常会被鸣啭所环绕,处处闻啼鸟。
除了叫声,鸟儿们在求偶时还会换上新的羽装。很多鸟类在求偶、繁殖季节,羽色会更加鲜艳,甚至和冬日的面貌完全不同,称作“繁殖羽”,意在向所有的同类宣告“我已经准备好了”。还有一些鸟儿需要通过炫耀自己华丽的羽毛才能找到合适的配偶。生儿育女鸟生大事,总要隆重一些。
在春天,匆匆飞过的候鸟和固守本地的留鸟,可能会出现在任何地方,荒野中、公园里、小区中,甚至是你的身边。有一天我早上起来,发现一只树鹨正在阳台上休息,它有着瘦长的身体、尖细的嘴、橄榄绿的后背,以及布满斑点的前胸——这一切都在说明它不是一只麻雀。
树鹨会在夜间迁徙,以躲避白天出没的猛禽。它可能在夜间飞了近百公里,黎明时分,相中了一个小小的阳台。我慢慢地凑近它,隔着玻璃,我们距离不到一米,它并不慌张,歪着头看着我,我能看到它黑色的眼里有一点点亮光,最后,它歇够了,拍拍翅膀飞走了。这个白天,它可能还需要忙着寻找各种昆虫充饥,前方或许有近千公里的路途在等着它。
当一个人如此近距离与一只野生鸟类对望,很难不激起自己的好奇心:它是谁,它叫什么名字?它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它是匆匆的过客,还是本地的居民?就是这样的好奇心,推动着我走入观鸟的大门。
春季是观鸟的好时机,叫声好听的鸟、羽色艳丽的鸟,无一不吸引着人们走出门去偶遇它们。走在路上,行道树上可能会有柳莺在跳动,它们一刻不停,就像上足了发条一样;走入公园,树下可能会有正在疯狂寻找蚯蚓和果子的鸫;野外、水塘边,还可能遇到成群的雁鸭和鸻鹬。
去偶遇它们,只要携带一颗好奇心就可以了。
不过鸟都是警觉又好动的家伙,要想看清它们、认识它们,还需要一些工具:一个望远镜,一本图鉴。如要想要拍下它们的身影,那还需要一台长焦相机。
十多年前,有鸟友携带望远镜、长焦相机和GPS到野外观鸟,当地的老乡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地凑过来问:你们是间谍吗?随着观鸟日渐普及,这样的笑话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要想更好地遇见鸟儿,就需要到它们喜欢的地方,灌丛、农田边缘、未修整过的湿地、非单一树种的林子,这些地方,它们能藏身,还有东西吃,可以过得很舒服。
常年观鸟的人,也会追逐鸟儿来到这样的地方。有的鸟友会找一个合适的环境,可能是一个小水坑,也可能是一颗开满花的树,然后坐下来,沏上一杯茶,佛性观鸟,等鸟儿自己跳到面前。而有的鸟友则是力量型观法,他们会在路上来回巡视,以增加和鸟儿遇见的几率,如果晚上看到朋友的步数动辄四五万,就知道这家伙又跑远去观鸟了。
但鸟儿没有那么善解人意,通常不会跑出来任人欣赏,观鸟者往往需要以树枝、草丛的不规则颤动或是叽叽喳喳的鸣叫为线索,就像捉迷藏一样把它们一个个找出来,又要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颜色和行为,像解密游戏一样,对照图鉴找出它们的名字。当观鸟者找到它们,并将它们识别出来,内心会产生很大的满足感。
除了郊外的荒野,鸟儿也会出现在城市公园里,在迁徙季,任何一片绿地都能给飞累的小鸟一个喘息休息的环境,就算一片不大的街心花园,也可能有各种鸟儿栖息。所以在春季,人们不用走出多远,就能欣赏到来自千里之外的精灵。
春季过半,鸟儿们纷纷进入繁殖状态,等到幼鸟孵出来,你可能会在散步的时候捡到不会飞的小鸟,这时千万不要好心地将小鸟带走,因为这些小家伙多半是练习飞行时不小心掉到了地上,它们的父母多半在附近的树枝上焦急等待,你只要将它们送到附近能够到的最高的树枝上,一会儿就会有它们的父母来接它们回家了。
趁着春季,迈入观鸟的大坑,不,大门吧,“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观鸟永远会看到鸟儿们最美好的状态。
观鸟装备指南·望远镜
观鸟望远镜很多,要选轻巧且亮度好、放大倍率也不太大的那种,否则轻微的抖动都会被放大,让你找不到目标甚至眩晕。一般有经验的观鸟者会选择8~10倍放大倍率的望远镜来观鸟。
爱鸟小贴士
对远道而来的鸟儿来说,最重要的是好好休息,吃点东西,因此我们不要为了看清它们而去追逐它们。如果自家有个庭院,为它们保留一点灌丛、一个水坑,有助于它们恢复体力,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旅途。
在城市里,鸟儿们也会面临盗猎的威胁,灌丛中可能埋伏着拍网、树林里可能拉着张网,当我们遇到有人捕鸟,如果己方人数较多,可以进行劝告;如果人少,建议打电话报警,请森林公安前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