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敏 任东风 王静平 吴晓娜 丁亚茹
[摘 要] 风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当前及未来对风电技能人才有着巨大需求,这为高职院校开设风电专业扩大就业提供了发展契机。就高职院校风电专业学科建设、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及学校招生就业机制等就业体系建设阐述了想法。
[关 键 词] 风电;高职;就业体系;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018-02
风能产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截止2017年底,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88GW,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0.6%。预计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2.5亿千瓦,将是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能。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预计到2050年,我国风电装机将达1000GW,满足17%的国内电力需求。
当前巨大的装机保有量和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决定了包括风电设计、制造、安装、运维各企业有着巨大的人才需求量,这为未来高职院校风电类专业增加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不仅仅是学校招生就业处一个部门的事情,而需要学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就业体系。在专业建设、学生培养、学校招生就业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共同有机协作,构建科学、完整的学校就业体系,从而培养出符合风电市场需求的人才,最终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一、专业建设方面
(一)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风电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深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1.派遣教师到国内或行业知名风电专业培训机构接受培训,例如中国风电知名企业金风科技创建的金风大学、北京优利康达科技有限公司、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苏州龙源风电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师资都是由经过好多项目锤炼的优秀设计或运维人员组成,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技能,加上丰富的授课经验,教师会得到很好的培训。
2.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积极与风电整机厂商、风电开发商、风电运维公司开展战略合作,风电任课教师深入企业,通过具体项目和日常生产管理活动,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风机运行维护维修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编制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3.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授课,可以把企业真实、适用的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企业兼职教师是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形式。
4.通过和国内开设风电专业的本科院校及职业院校开展专业能力建设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对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并不断完善风电专业课程体系,确保课程的先进性和适宜性
风能是一门集机械、材料、空气动力、力学、电力电子、电机、自动化等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作为职业院校,需根据市场对风电人才技能需求,确定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及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1.教学内容确定
风电专业教学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一般为英语、数学、物理等。选修课程一般为文化艺术、社科及经济管理类。以下主要讨论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
首先在课程体系建设之前,要对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风电场、风电运维公司等行业企业开展充分调研,确定风电产业链企业对风电运维人员技能和知识要求。
根据调研结果,确定课程体系知识内容,对专业课程知识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专业基础课程。再对专业基础课进行分解细化,确定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度及难易度。
教学内容確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每年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断地更新、优化,并体现在教材、教学大纲和教案等教学文件中。
2.教材匹配
根据确定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教材。如果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可以通过与不同职业院校及机构或企业组建教学联盟、共同编制教材、实现教材及课程的共建共享。也可以通过免费互联网专业教学平台如《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新能源发电技术内容服务平台》提供的教学内容,获得相关的辅助课程资料。
3.学时分配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按照以上原则结合各校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学时设置分配、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4.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上要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原则,而且要偏重实践教学,尽可能地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直观地理解掌握,在实践中教授理论。同时教学上要使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结合统一,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训室实训所掌握技能,结合校外跟岗、顶岗,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融入具体真实的项目当中,通过实践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技艺。
教学上要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学生考核评价
学生考核评价维度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学业及职业技能评价,本文重点讨论学业及职业技能评价。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学业及技能评价标准,并深入贯彻实施。严把学生考核质量关,课程及技能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该重修就得重修,该留级就得留级。这是职业院校承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合格人才职责所在,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掌握并提高职业技能的措施保证。
(三)更新風电教学设备设施,保证教学需要
对风电专业这样一门综合性工学学科,掌握风电专业技能,增加先进硬件设施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办好风电职业教育的硬件保证。
学校要充分研究国家及地方政策,争取专项资金建立专业的、标准化风电实训室。整合校内各专业现有实训设备或通过校际、企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学生学习与实践的需要。
(四)风电专业能力建设评价
要想不断地提高专业建设能力,就得对本专业建设成果或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学校应建立本校专业能力建设评价方案。评价项目主要应包括上述提到的课程内容、教材学时、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设备设施,学生学业及技能考核方式评价等。评价主体应为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等。每三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形成专业能力建设评价报告。制定专业建设能力提升方案,并严格贯彻执行,直到整改到位,符合标准。
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学生培养,除了要掌握风电知识技能,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非专业方面素质,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加强文化艺术类和人文社科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
充分发挥班级辅导员的职能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在人际沟通、职业规划、应聘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教育指导。
通过班级、学校及系部团委活动平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树立团队观念与协作意识,为以后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生根据风电专业及个人特点爱好等,对毕业后几年进行务实地阶段性职业规划。
三、建立高效招生就业机制
(一)学校学生就业职能部门架构
高职院校就业组织架构要建立学校、系部、专业三级就业协同联动机制。学校负责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制定、实施、监督考核、就业平台搭建、与政府及大型企业人才需求对接等日常管理活动。而系部就业机构应该是学生就业营销机构,是提供学生就业渠道的主力军,其主要负责与各风电行业企业对接人才需求,维护与用人企业关系,寻找潜在用人单位、开展学生就业指导等。
各专业就业主管教师也要通过人才网站、自身及学生人脉关系等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并与系部展开互动,实现资源及信息共享,并维护好与重点用人单位的关系。
(二)就业人员市场化运作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就业工作,应该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以产品市场营销思路和手段开展学生就业工作。对相关就业人员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工资收入与所指导学生实现就业人数指标挂钩,充分激发各层级就业主管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媒体、网站等其他渠道广泛收集人才需求信息,并积极开展对接工作,实现学生充分就业。
(三)学校及专业品牌建设
加强学校办学、治学品牌能力建设,把风电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重点扶持,建立省级或国家级实训室和风电人才培训基地,并与行业认证机构合作建立职业技能认证中心。积极组织或参与风电行业技能大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加强学校及包括风电专业的其他专业在招生、人才培养、就业、荣誉资质等方面的宣传。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考生、风电用人单位、政府及其他机构的重视和关注,这对学校建设及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职业院校作为主要技能人才培养输出机构,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实现就业,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学生就业方面,高职院校要主动积极作为。以中国风电大规模发展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沿线国家所产生新能源发展需求的带动作用,高度重视风电行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通过学校顶层设计,加强并完善学校就业体系建设,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促进高职学生高质量、高比例就业,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社会的共赢格局。
参考文献:
[1]魏俊.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若干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2]南海.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教论坛,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