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冰
[摘 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研究型教学正是顺应了国家对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途径。把研究型教学模式渗透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推动他们关心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动态,成为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创新型人才。
[关 键 词] 研究型教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162-02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已成为近年来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研究型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和实践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注重课内课外结合,侧重能力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够普遍,但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帮助我们克服教学中的问题,在舞蹈课堂教学上有着极大的优势。
一、研究型教学的特点
研究型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或直观式教学完全不同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实践性
研究型教学法的宗旨就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它强调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而不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是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行动方案、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归纳总结、讨论等从开始到最终做出评价的一系列研究过程。也就是说,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性是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的过程、体验感受学习的过程,在实践中激发探索、勇于创新的过程。
(二)开放性
研究型教学所要求的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即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具有开放性。具体要求是:教学形式是开放的,不应该把教学内容局限在单一学科而是多学科的交叉,只要是学生感兴趣或力所能及的,都可以成为教学相长的内容;教学环境是开放的,不限于书本、课堂的讲解教学,活动范围有很大的灵活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教学活动强调要学习与跟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关的各种人沟通交流,进行实地考察、实验,获取第一手资料。
(三)自主性
自主性是强调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观性,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目标。研究型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制订工作方案,碰到难题自己决定该如何解决,对于最后的研究成果自己决定以何种方式展示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权利进行干预,或者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
(四)创造性
传统的教学要求教材是一致的教与学,其中隐含的教学理念就是:这些课本知识必须牢牢掌握。而研究型教学与之相比就有点实用主义的味道了,既然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問题的能力,所以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是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关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学习任务的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源于生活,又上升到理论高度,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研究型教学比较
把“传统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结合起来展开对比,二者的比较有利于我们对“研究型教学”的理解。
传统的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言传身授”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即教师用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动作的模仿来强化舞蹈动作记忆,进而依据学生自己的内部感觉来程序化地完成各种舞蹈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要手段,学生以肢体模仿记忆舞蹈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但往往由于教师的“一言堂”和单向输出,使课堂变得毫无创意,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且,由于教师在课堂讲解细致,没有注意给学生留下发现、分析和解决肢体动作含义的思考空间,学生无需动脑,只是机械式地完成规定动作,结果是“窒息”了他们的思维和能力,“扼杀”了他们的创造与拓展。
研究型教学在给学生更多自主空间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加能动、活跃的教学中相互学习、共同感受创意的力量。一方面以研究性思维为主导,以研究性活动为课堂组织形式,通过对新知的理解是运用已有经验和同化新知,构建新知的意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但学生必须为主体;另一方面,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把新的认知、新的信息及原有的经验进行重组,再理解消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能力,同时教师以示范学习方式与学生思考、创新、探索、合作、表达相结合,不断掌握更高级的知识。学生的舞蹈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情境教学等等体现在研究型教学课程。如:2015级陈同学的《我的梦想》,获得惠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艺术教育项目的二等奖;2016级陈同学的《傣族情怀》,获得全国青少年才艺大赛金奖等,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成果。
三、研究型教学在学前教育舞蹈课程中的实施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具有舞蹈表演、幼儿舞蹈教学及创编幼儿舞蹈综合能力的幼儿美育启蒙教师。为了更好地把研究型教学理念渗透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舞蹈课程需要认真引入、吸收研究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在学习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之前,让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报纸期刊、图书馆等多种方式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视频资料,在上新课时进行交流,让学生通过分享成果,感受成功的自豪,体验自主学习的优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进入课堂后尽快把握这个民族的审美特点,而且有助于学生开阔思维,激发和唤起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如先通过电教设备欣赏优美的表演和自然风光,或通过教师的精彩表演,再配以生动的比喻启发,使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风格概念和心理的适应过程。如,在学习藏族舞蹈时,可以通过投影将藏族风光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前不再是镜子,而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神圣伟岸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优美娴静的纳木错和随处可见的玛尼堆,身着民族服饰的藏民虔诚地念着六字箴言载歌载舞……在这样的提示和引导下,学生对藏民族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和舞姿韵律等有了丰富的感知。由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所要学习的动作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跃跃欲试的冲动。
(二)聚焦教学环节,引领学生探寻方法
学前教育舞蹈课一般为人数较多的集体课。如果我们在教学时直接向学生教授舞蹈动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容易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避免出现这类情况,我们设计了新的课堂组织形式,即:(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教师)启发提问——(学生)个人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索——(教师)讲解总结——(师生)答疑评价互动。
例如,在教藏族踢踏舞基本步伐时,首先向学生明确介绍膝部松弛的小颤是它的基本动律,明确做好这一动律,需要在膝部和脚腕松弛颤动的情况下,大腿和小腿肌肉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在这一分析的前提下开发思维,了解需求动作的规律。
训练的第一步应先做原地双膝和着节奏作颤动的练习,在适应这一颤动后,可在保持颤动的情况下两脚交替小踏步。于是,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边练习边思考,在教师的啟发下,他们主动参与,分析问题,积极思考,掌握动律。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相互观摩和讨论交流,之后再由教师归纳,解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课堂评价,总结、交流并分享成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于研究型教学实施的几点建议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它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学习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生动、开放以及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我们认为在实施研究型教学时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研究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研究型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必然要求教师的教育策略作出相应的转变。“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句话不仅仅是针对知识而言。研究型教学的教师除了知识的传输以外,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策略、心理调整的能力及与他人交往的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再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有自己独特观念和思想的个体,如果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课外知识,是很难适应和胜任的。
(二)传统口传身授教学法与研究教学法并举
传统舞蹈的教学法虽然有较多弊端和局限,但口传身授教学法在教抽象的知识时时更为有效,同时它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量。而研究型教学适用于学生从具体实践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两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方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型教学的评价
研究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经历研究思考的过程,获得亲身的体验,了解学习的方法,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学会与人沟通,培养社会的责任感。传统的评价目的、标准和主体表现出单一性,而研究型教学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质性评价”将成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如学生自己对舞蹈风格的理解、对动作是否完整性的演绎到位、小组的表现评价如何等。研究型教学更重视的是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在形成性评价体现出来。评价要和指导相结合,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跟踪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改革,路途漫长而悠远,需要一代代教师辛勤的付出,不断创新。总之,“学而时习之”不仅适宜学生的成长,也同样适宜教师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玉梅.论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北京舞蹈学院报,2006(2).
[2]钟若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