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德 赵春礼
[摘 要] 基于当前社会需求不同层次人才和中职校教学改革需要,以中职生就业、升学、创业为落脚点,以山东省淄博电子工程学校2016级115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学情调研、职业分析,科学分群,探索层级递进“四原则、五策略”,形成一套相对较成熟、可操作、具示范、能借鉴的“生以群分,层级递进”中职教育培养模式,实践效果显著。
[关 键 词] 中职生;培养模式;生以群分;层级递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006-02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企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社会需求人才呈现层次性,不同岗位需要不同层次人才。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生源个体差异很大,如果仍按统一标准“一刀切”组织教学,必然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针对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群体,考虑到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现状,本项目以就业、升学、创业为落脚点,对中职生分层递进教学应用于学校整体培养范畴进行相关实践研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或拥技求业或升入大学或参与创业,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依据
(一)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分层教学思想起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具体实际特点,因势利导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思想,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差异,在教学中给予相应层次的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达到相应层次目标。
(二)目标教学理论
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卢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如果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提供适度帮助,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这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说明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每个学生均存在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建立在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上,那么肯定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充分发展。由此可见,“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核心是因材施教,这一理论也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实施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诸多中等职业学校也纷纷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有的针对所有课程实施,也有的针对某一门学科实施。
目前,中职校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分層教学试验,虽提供了层级递进教学的可行性依据,但可操作具范式的成功实例却极少,无一定之规,而且以走班分层教学的形式居多,这些方案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未形成可以推广借鉴的统一模式,缺乏将“生以群分,层级递进”的中职教育培养模式系统化、科学化。因此,在山东省内从中职校角度进行“生以群分,层级递进”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大有必要。
三、深入调研,初步分群
本项目以淄博电子工程学校2016级115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意愿、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同时,对每名学生进行职业倾向分析,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结合家长及学生意见确定所学专业及发展方向。按发展方向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群(就业安置)、中层规划群(高职升学)、高阶发展群(专业尖子)的要求,将学生按4∶3∶3 的比例分为A、B、C 三个群次:A群是直接就业、立足培养合格社会人、学习稍有困顿的学生;B群是学习基础中上等、有迫切提升学历层次要求的学生;C群是专业兴趣浓厚、向往在专业上朝精深宽广道路发展、着眼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根据所选专业人数不同,分群类型有以下两种。
(一)班内分群
专业人数较少时,考虑到师资、场地等条件制约,三类学生安排在一个行政班,如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等专业。教师教学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为依据,立足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订各群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级递进目标贯穿于教学诸环节。
(二)班际分群
专业人数较多时,为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授课质量,三类学生安排在不同班级,做到同一班级课程标准、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相同,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群次的课程标准、培养目标、专业方向不同。
四、层级递进,实践验证
(一)层级递进原则
1.层次性原则
教学中做到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要求分层、学生学习水平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
2.可接受性原则
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学生能够接受的。
3.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并针对学生差异性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
4.发展性原则
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动态可变的,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从而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发展。
(二)层级递进策略
1.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潜能,教师将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具体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深化目标、发展目标三个层次。基本目标要求A、B、C三个层次学生人人达标,深化目标要求B、C层次学生达标,发展目标要求C层次学生达标。实践中要做到既适应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又能促进学生向高一层次目标递进,分层提高。
2.练习分层策略
在检测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事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例题等,分为基础题、中档题、提高题三个层次,供上课讲解、提问、练习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使用。三种层次的题目通过难度、学习水平的高低来区分。各个层次的学生主要完成适合本层次水平的题目,有余力时选做高一层次题目或较快速度完成较低层次题目,特别是C层次学生要基础题、中档题、提高题必做;B层次学生基础题、中档题必做,努力选做提高题;A层次学生要解决基础题,完成学习的基本目标,每个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都有所收获。在练习形式上同卷分层、分类要求,如A层掌握基本解题方法,B层灵活掌握解题方法,C层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作业分层策略
学生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依据因材施教原则,作业题型应层次化。按知识结构和认知过程,作业分为三种层次:基本练习一般设计结构特征明显,代表知识点的基本题进行比较单纯的练习,以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为目的;深化练习一般采用逐步改变基本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种方法到多种方法,体现知识纵向深化、线性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发展练习是扩展知识面,沟通知识间横向联系的综合性练习,一般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解答综合性习题,二是从不同的知识角度去理清思路,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要求不同,C层次学生要完成发展练习,辅以深化练习、基本练习,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拓宽解题思路;B层次学生除完成深化练习外,尽可能完成一些基本练习,甚至做一些发展练习,向C层次努力;A层次学生要完成相应基本练习,选做一些深化练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兴趣的目的。
4.评价分层策略
针对A、B、C三类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分层施教,评价分层进行。评价分层策略包括练习分层评价、作业分层评价、考试分层评价。对A层的学生,以表扬为主,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对B层次的学生,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培养其与C层学生竞争的意志;对C层的学生,评价以鼓励和激励为主,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5.异群递进策略
通过分层评价、課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全方位考查学生,每学期末对三类学生进行一次层级递进。坚持尊重学生,进行师生协商,原则上“进能上,退可下”,这种分群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智能的发展情况而变,动态平衡。
五、实践效果
项目实践两年多来,基本形成一套相对较成熟、可操作、具有示范性、能借鉴的“生以群分,层级递进”中职教育培养模式,实践效果显著。
1.师生能够适应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层次的班级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的正确认识和选择。
2.学校形成螺旋上升、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分别以一学期、一学年、两学年为时间段,以所有实验班级为研究对象,从品德修养、成绩提升、自律养成、学习态度、实践技能等方面与2015级进行对比,发现所有对比项目比2015级有明显提升。
3.截至目前,A群就业安置学生获得用人单位广泛认可;C群专业尖子学生在2018年淄博市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获得12个一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B群高职升学学生班风正、学风浓。
六、展望
项目实施过程顺利,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不够及时、个别学生学习水平定位不准、分层教学目标难以把握等问题,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苏文舟.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2012(41).
[2]石振华.职高数学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杨文尧.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种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3).
[4]丁玉祥,鄂傲君.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