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川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高度陡然升高,气候多样,恰处于北纬30度线,温度适宜且水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极其优美,317、318国道早已闻名全国,是旅游、采风、探险的绝佳目的地。独特的地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生活于其中的嘉绒藏族历经千年繁衍生息,形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川西藏族文化,体现在建筑、宗教、民俗、服装等多种载体中。本文通过作者多年来大量的田野调查,管中窥豹地概括川西藏民居建筑装饰纹样,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思考。
【关键词】嘉绒藏;藏民居;结构;样式
【中图分类号】TU25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四川西部地区是青藏高原向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也是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交接处,海拔高度陡然升高,境内既有低地平原地貌也有7000米海拔以上的贡嘎雪山,气候形态分布独特,从温带草原性气候到寒带高山性气候都有分布。境内的川藏公路是进入西藏的交通要道,317川藏北线和318川藏南线早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风光大道,其人文、宗教、山川吸引着无数人前往。
川西地区的阿坝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分布着藏族一个重要分支——嘉绒藏。“嘉绒”其实是“夏尔嘉尔莫查瓦绒”的缩写,其中“夏尔”指的是东部藏区,“嘉尔莫”指的是女神的圣地,“查瓦”指的是藏区温暖的地方,“绒”指的是产粮区。而这一地区正是位于北纬30度附近的川西高原,古代由于山高路远,汉人无法进入,一直是藏族的控制区域,清朝时期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18位土司,各自为政,如小诸侯一般。
正是由于历史上川西高原的地理隔绝,使这里天高皇帝远,较少受到前藏地区的约束,因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嘉绒藏文化,表现在建筑、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本文将概述嘉绒藏民居的装饰纹样特点,并对其现代化发展和保护进行思考。
一、嘉绒藏民居装饰纹样分布
嘉绒藏民居建筑既具有传统藏族建筑的特点,又具备很强的地域性特点,相比西藏的前藏和后藏地区,建筑装饰色彩更为鲜亮,形式更为优美,尤其是对传统装饰纹样的使用,无不体现出藏民族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通过对川西地区的多年田野考察,笔者对嘉绒藏民居的外立面传统装饰纹样进行了一些分类,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一)屋檐及屋角装饰
嘉绒藏区民居主要形式是碉楼和院落式藏房。大部分民居为平顶式建筑,屋檐和四角有装饰,造型一般较简洁,以几何色块为主。
1.屋檐装饰
嘉绒藏民居屋檐一般为木结构,也有砖石结构,装饰纹样以白色、黑色、朱红色几何图案撞色组合为主,结合不同的房屋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造型:
(1)单层着色式。典型造型如图所示,多为石垒夯土结构民居采用,所用木结构较少,造型较为简约,以黑、红、白色分层装饰。
(2)双层着色式。典型造型如图所示,多为砖石结构民居采用,屋檐常使用长方体立体突出构造,底色以朱红色或黑色为主,突出面施白色,视觉效果突出。
(3)多層复合式。典型造型如图所示,常见于木结构民居或砖木混合结构民居。造型接近双层着色式,但立方体突出部多为木质梁,且常见多层重叠排列与组合,既有装饰性也增加结构强度。
(4)繁复浮雕式。典型造型如图所示,一般为富裕藏民所建,其造型接近寺庙建筑屋檐装饰,色彩上更加丰富多彩,且突出面饰以立体浮雕,多为藏八宝图案。
2.屋角装饰
(1)尖突装饰。嘉绒藏区民居远观很大一个特色便是屋顶的四角有四个白色尖突。远远望去煞是好看,给人棱角分明的感受。常见的尖突装饰多为砖石制成,耐风吹雨打,表面饰石灰,每年粉刷。
(2)兽头屋角。如图所示,一般这类屋角出现在坡顶类民居,兽头造型为藏地特有,似龙而有长鼻,造型结合了汉地龙的造型和尼泊尔印度等地的象鼻。
(二)门及门框装饰
嘉绒藏区民居建筑中入户门的设计非常具有地方特色,不仅色彩艳丽,造型上也极富变化。嘉绒藏民居的外立面造型精华便在其门窗的装饰上,通过传统装饰纹样的应用,形成独具特色的嘉绒藏民居建筑文化。在门及门框的装饰上,嘉绒藏区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
1.无檐式。无檐式门常见于石砌式老式藏房,因结构上较难做过多造型,一般在门框外圈墙面绘制白色图案,门框简单装饰油漆,以几何图案和万字纹为主,色彩以朱红、黑、白为主。较为讲究的藏居,门板上会绘制擦擦、白塔、藏八宝等图形。
2.单层有檐式。嘉绒藏民居中一般藏居大门是家中最重要的门面,因此都会尽可能装饰。目前,在嘉绒藏区常见有这种单层有檐式大门,在道孚县、小金县、西索民居等都能见到这类普通藏民家的大门。较之无檐式大门,单层有檐式大门在造型、色彩应用上要复杂、精美得多。如门框上饰以铜浮雕板,门板上饰铜制金刚法器,门檐上立方体造型。
3.多层复合式。嘉绒藏区由于气候较之前后藏区温暖湿润,自古以来较为富裕,因此孕育出一批精美的民居,这些富裕百姓家的入户门极为复杂精细,除门框外还有复杂的门檐、带浮雕撑架。门檐造型类似于屋檐造型,往往饰以白色布罩。撑架是多层复合式大门的精华,造型类似于汉族木结构的洐架,饰以神兽、花鸟、藏狮浮雕。嘉绒藏区门檐支架上常见供奉塔擦,有别于藏地常见的牌式擦擦,塔擦造型更为立体,优美。
(三)窗及窗框装饰
嘉绒藏民居建筑装饰中最重视也最醒目的便是窗户了。藏民族对美的向往、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生活的热爱在窗户的设计上便可见一斑。嘉绒藏民居窗户装饰主要有以下这些类型:
1.平面无挑出式。多见于石砌式藏房,常见于理塘、巴塘、色达等海拔较高地区。结构较为简单,窗户上方无挑出式窗檐,或象征性地装饰一条窗檐。窗洞外沿墙面绘制白色或黑色框,嘉绒藏区多为白色,也有少量黑色。在色达问过通汉语僧人,告知白色框多为信白教百姓,黑色多为信黑教。但在德格印经院问过当地僧人,说黑白色外框并非一定是因为信仰派别,也有是因为白墙所以画黑色框,黑墙所以画白色框以示区分。
此类窗户虽然造型上较为简单,但是装饰上却往往不吝色彩。常见用色有红、蓝、白、黄、绿,装饰纹样多为云纹、花朵、草叶以及几何图案。整体用色非常大胆,极具装饰意味。窗台之上往往种花,更增添一份浪漫。
2.有檐挑出式。嘉绒藏民居中窗户是重中之重,家家户户都非常讲究,因此放眼看去,家家户户的窗户都各有特色,美不胜收。而有檐挑出式窗户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嘉绒藏区各处都可见,与前后藏地区有明显区别,究其原因,可能与嘉绒藏区雨水较多有关,窗檐可挡雨亦可装饰。而窗檐的造型也是多种多样,有接近汉地的坡顶檐、平顶檐,也有极富装饰意味的刷金(或镀金)浮雕檐。最常见的窗檐装饰是平顶式,有二到三层结构,多为方木凸起,端面或刷白色,或绘制云纹、花草、海螺等图案。窗框木质,凿出立体结构,端面刷不同颜色漆,形成非常具有立体感的几何浮雕结构,呼应窗檐造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窗户都是一个艺术品,如下图所示。
(四)外墙装饰纹样
嘉绒藏民居外墙装饰较少,一般外墙刷成白色或将原木刷成红色。但也有一些藏居会在墙面做一些装饰,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1.宗教图案。主要是万字纹和藏八宝图案。在西索村和甲居藏寨都可见到。
2.瑪尼石。玛尼石作为藏民宗教信仰的一种载体,是一种需要供养的法物,一般不会作为装饰,如果应用在墙上,一般是供奉的意思。
二、嘉绒藏民居装饰纹样的应用思考
随着嘉绒藏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317、318国道及各省道县道的贯通、成康高速公路的建成启用、川藏铁路的建设,川西地区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笔者从2010年开始每年赴川西地区考察,每年都看到新变化,不仅是基础设施的日新月异,还有外来游客、外来文化的交融,都对藏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阿坝州和甘孜州政府在藏区现代化建设中积极规划,尤其是对老建筑老城区的保护非常到位。康定机场、康定新区建设、甘孜新城区建设都另选址,按高抗震标准修建新建筑。在嘉绒藏区考察时,也发现很多新建建筑应用嘉绒地区特有建筑装饰符号。在高标准的公用建筑中使用合理而规范,而在尚未统一规划的民居新建房中,有部分设计应用非常美观大方,有部分则显得与传统和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如何规范民居建筑的外立面设计装饰,使嘉绒藏区独特的文化得到传承,同时又将现代化的设施和便利带给藏族百姓,值得学界和规划部门研究和探讨。笔者总结这些年的田野考察,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对嘉绒藏民居传统装饰纹样进行应用:
(一)现代化民居建筑的装饰应用
传统嘉绒藏区民居和前后藏地区最大的区别是建筑材料的差别,前后藏地区常见夯土建筑,而嘉绒藏区常见石砌和圆木建筑,因嘉绒藏区森林覆盖率高、木材丰富。而随着当前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和建筑施工工艺的发展,传统的建筑模式逐渐被钢筋水泥现浇的建筑模式取代。而现代建筑施工工艺带来的建筑样式的变化,必然对嘉绒藏传统民居造型造成影响,所以很多新建的民居已经看不到藏族民居的模样,与四川盆地的汉族民居别无二样。这对嘉绒藏区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光是对民居聚落景观的破坏,还对居民的审美、生活方式带来不可逆的转变。
当然,现代化建筑模式取代传统民居营造,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新生活的便利、卫生的必然需求,如传统嘉绒藏民居的悬空厕所已经逐渐被抽水马桶替代,大部分村落也开始建设下水系统。新式建筑的功能性特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然会对建筑样式带来一些变化。新建藏居的悬空厕所挑出部分现在就已经见不到了。在传统装饰纹样的应用上,笔者认为,应当保留一些嘉绒藏区独特的符号化特征。比如建筑屋顶四角凸起、窗户的装饰、门的装饰,让人一眼望去便知这是嘉绒藏民居。当然,如何规范化实施,需要有关部门深入研究。
(二)当地特色产品包装的应用思考
嘉绒藏区盛产牦牛肉奶、枇杷、核桃、杏、梨等农牧产品,品质非常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产品销售越来越火爆。在当地旅游品市场可以采购到品牌的包装产品,但是在牧民和村民手中采购,就存在没有统一包装的问题。我国包装产业非常发达,在笔者所在的杭州地区,龙井茶产区有统一的龙井茶包装,设计新颖美观,极具当地特色,茶农经认证后即可购买使用这些统一包装,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让消费者信任。嘉绒藏地区的农牧业完全可借鉴这一模式,应用嘉绒藏传统装饰纹样,设计一系列的农产品包装,并推动质量认证,将旅游产品规范起来。如嘉绒藏地区的塔擦造型、碉楼造型、窗户的撞色几何图案以及本文总结的这些装饰纹样,都非常适合作为产品包装设计的图案来源和造型来源。
三、结语
川西地区风光旖旎,人文丰富,被公认为中国最美的风光大道。嘉绒藏作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民族,是构成藏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嘉绒藏区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及其装饰纹样是嘉绒藏文化的集中体现,非常值得挖掘和发扬。随着川西地区的飞速发展,如何协调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嘉绒藏区民居建筑的装饰纹样保留和应用到现代化建筑和产品中区,值得学界和有关部门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岚,曾坚,杨祥 线与体的艺术,木与石的乐章——马尔康嘉绒藏族民居的审美特征研究[J].装饰,2008(10):119-121.
[2]罗毅.四川嘉绒藏族家具装饰艺术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3):82-87.
[3]苏博.城市空间新思路——线性景观[J].景观设计学,2009(11).
[4]刘文洁,伍星.中国古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启发[J].设计,2016(11):152-153.
[5]李军环.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J].民族建筑,2011(10):36-39.
[6]叶启燊.四川藏族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7]王扬.嘉绒藏族传统民居更新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作者簡介:俞烨钢(1982-),浙江杭州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环艺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